如果問我,當下國內導演中最期待哪位的作品,那寧浩毫無疑問會是其中之一。

當年《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給我的感覺太驚艷了,但是沒想到時隔十年,才能迎來「瘋狂」系列的第三部——

瘋狂的外星人

因為寧浩的金字招牌,以及黃渤沈騰徐崢這三位國產喜劇的扛把子聯手主演,《瘋狂的外星人》(以下簡稱《瘋外》)可以說是春節檔最被看好的影片。

但是《瘋外》在票房榜首隻待了兩天,在大年初三就被逆襲的《流浪地球》擠到了第二。

如果不是片頭字幕強調:《瘋外》改編自劉慈欣作品《鄉村教師》,大概沒幾個人會把這兩部作品聯繫起來。

《鄉村教師》講述了一個小村子唯一的老師,只是想要改變四個孩子的命運,沒想到卻意外的拯救了整個地球。

只從故事梗概來看,兩部作品似乎並沒有太多相似之處,這也是很多劉慈欣的粉絲不滿的原因,他們認為:寧浩坑了原著,讓很多書迷失去了對《鄉村教師》這部優秀作品的興趣。

我倒是覺得,這一屆的觀眾真的很難伺候,完全不提吧,你們說別人抄襲創意,實事求是的告訴你們,你們又嫌別人改動太多。

其實《瘋外》只是借用了《鄉村教師》的精神內核,但整個故事,包括講故事的方法,都還是濃濃的寧浩味兒。

雖然還有一種說法,批評《瘋外》是狗尾續貂,蹭十幾年前《石頭》和《賽車》的人氣和情懷。

但我非常不認同,三部《瘋狂》的內核都是「陰差陽錯」,都是小人物誤打誤撞辦成了大事情,《石頭》把石頭和翡翠掉包了,《賽車》把骨灰和毒品掉包了,《外星人》把猴子和外星人掉包了。

或許是出於春節檔的特殊環境考慮,所以寧浩捨棄了「瘋狂」前兩部最具特色的「多線敘事」結構,因此很多「瘋狂」系列粉絲,覺得「《瘋外》平庸了」「寧浩妥協了」

我倒覺得,現如今「多線敘事」也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了,放棄彎彎繞,整個故事的結構更簡單,節奏更明快,劇情展開也更流暢,加上密集的笑點,更適合春節檔闔家觀賞的整體氛圍。

說到笑點,也有一些負面評價,其中一種批評聲音是說寧浩竟然也開始玩起了屎尿屁的低俗笑話,另外一個觀點是認為外星人長相噁心,是種變相的賣醜式搞笑。

但在我看來,影片主要通過預期落差製造笑點

就比如,大眾印象中外星人總是牛掰的高等文明,沒想到過度依賴意念控制裝備而肉體退化的外星人,卻被他們眼中的低等生物人類當猴耍。

還比如在影片最後,外星人的精神轉移到猴子體內,牛逼閃閃的想要大顯神通的時候,卻還是逃不過巴普洛夫效應(其實就是初中學過的條件反射),還是無法抵擋一支香蕉的誘惑。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的完美體現。

這種笑點設置的手法,比那些相聲派、東北派主演的喜劇片不知道要高級多少個數量級。

而且只盯著影片的笑點,就小看了這部影片,劇情中處處可見的辛辣諷刺,纔是《瘋外》最寧浩的部分。

我覺得這部《瘋狂的外星人》,展示了一個中國普通小人物視角中的科幻故事,同時通篇都是對歐美科幻大片的反諷

比如影片一開始,美國精神的代表——自由女神諂媚的給白宮中出來的人點煙,這諷刺簡直不要太明顯。

影片用了民樂方式演奏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古典配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明擺著告訴你,我是用中國視角看科幻,看宇宙,看外星人

故事背景是一個經營不善的世界公園,幾個山寨地標建築,讓人聯想到美國人自詡世界秩序的捍衛者,動不動滿世界、全宇宙跑,極盡浮誇之能事。

就說這個拯救世界,歐美大片中的主角不是退役大兵、精英團隊,就是無敵特工、超級英雄……而我們的主角只是一個街邊耍猴賣藝的落魄小百姓。

你們整天潛艇航空艦,跑車直升機,鐳射槍重武器,碟中諜高科技,我們只要一根皮鞭,一面銅鑼,一輛舊自行車,甚至一瓶雜牌酒。

歐美科幻片中那些各式各樣的外星人,看似很牛逼,其實不就是換個角色設定的被耍的猴子麼。仔細想想,都還不是同個套路,本質上跟這猴戲有什麼差別?

要我說,這種毫不留情的對美國大片的諷刺,展示出的正是文化自信

同時影片還見縫插針的加入了對《邪不壓正》、《喜劇之王》、《戰狼》、《ET》等多部電影經典場景的惡搞,不到2小時的電影,其實信息量極其豐富,但是觀眾秒懂,毫無負擔。

相比之下,同樣信息量很大的《邪不壓正》,觀眾消化不了,看得疲憊不堪。

論導演力,高下立判。

縱觀整部影片,不僅沒有美國科幻片的個人英雄主義,甚至沒有美國人崇尚的精英主義

無論在生活中多落魄的小人物,在自己的故事裡也是主角,他們大多時候也許卑微、粗俗、市儈,但因為本性中努力、堅持、善良等小小的閃光點,也讓他們在不經意中改變著世界。

我認為,和《流浪地球》一樣,《瘋狂的外星人》也是一部徹底從中國視角看世界,並且自信的展現了中國價值觀和中國式思維邏輯的電影作品。

在《流浪地球》因為傳達了中國價值觀和中國式思維邏輯而被受推崇的時候,《瘋狂的外星人》至少也應該因為同樣的理由,多受到一些稱讚。

喜歡看電影追劇的朋友,可以關注公眾號:在家看電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