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講,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仍然中華文化的源頭,其影響兩千多年,以至到現在。其深刻思想內涵,哲學思維,道德倫理,政治理想,文化傳統,價值觀影響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成為二千多年中國社會主流思想。

過去中國讀書人,一入學,《四書》,《五經》成為必修課,小明友念私塾,近十年功夫苦讀經典,甚止背誦。科舉考試,主要考的科目,便是《四書》,《五經》。孔子講,不讀詩經,都不會講話。宋代著名宰相趙普講,半部論語治天下。這絕對不是誇大其辭!

但是講,真正掌握,研究喫透《四書》,《五經》的人真不算多!大多人只是為了科舉考試。封建統治階級,一方面追捧儒家思想,另一方面,曲解篡改儒家思想。他們只選對統治有用有利的部分,如朱元璋痛恨《孟子》中的民主萌芽思想,竟然大肆刪簡《孟子》中的理論思想。近代,五四運動,又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於連孩子帶污水一塊潑掉。現代新儒家思想,為我們開闢了一塊新天空,值得思想界重視。

《戰國策》,嚴格講,不是一部信史,記載了戰國時期政治家及說客們的事蹟及言論,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歷史影響很深。從中,讓人領略時代縱橫捭闔,刀光劍影。其中典故成語,今天仍被人們精精樂道。

可以講,先秦百家思想,各種著述經典,是中華文化的寶藏,是中華祖先為後代,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可惜遺散不少。夠我們後人畢生學習研究。


與其說是把四書五經發揚光大,不如說是要繼承和發揚以其為載體和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但我認為,無論何種文化,其實質和內涵永遠都是文化所體現出來的精神追求,而這,纔是我們真正要去發揚光大的。

所謂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所謂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戰國策》也是記載戰國時期縱橫家們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它們代表的正是先秦時期極具影響力的思想文化,也是影響後世的不朽著作,但這些著作多又是晦澀難懂佶屈聱牙,譬如《尚書》尤為艱澀,一般人很難讀進去,當下再拿出來非得讓人學習,確有些不近人情,但這裡面所體現的一些為民愛民的思想,卻是非常可取的,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去了解和學習它。

其實,四書五經受其所處時代的侷限性,於今人而言,裡面也有糟粕,我們並不能完全繼承,但誠如我說,書中所體現的,影響了數千年之中國的精神內涵,卻是需要我們繼續傳承下去。數千年之中國救亡圖存,改革復興,靠的就是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正是這種知難而進百折不撓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砥礪前行。

當下,受互聯網時代各種快餐文化和西方的影響,有些精神被人淡化了,越是如此,我們越要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古人之精神,完成今人之事業。正如文天祥所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仁至,所以義盡,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且,我相信,五千年之中華民族一直屹立不倒,這種精神是刻在了中國人的骨子裡的,我稱之為精神自信,我們要有這種自信。


就像有人問中華文化還需要嗎一樣。四大文明古國就還剩中國,就是因為我們骨髓裏有文化的傳承。現在的人過分相信現代文明和現代科技,現在有人已經知道人類終將死於科技。可是他阻止不了了。因為大家都只看看得見的東西,忙到沒有了心。本末倒置了。就拿現在網路最火的沈某某來說。無非就是隨口幾句話就覺得他有學問。是因為人開始越來越蠢,區分不了罷了。相反曾仕強老師,研究了四十年中華文化。中國人,行為習慣做人做事,以及易經道德經論語都有很深的見解卻被噴成地攤文化。天朝在本末倒置了


當然要啊,它是我國歷史優秀文化的寶典,是幾千年以來甚至上萬年以來中華歷史長河中的瑰寶,如果我們否定它甚至毀滅它的存在,也就是不要倫理道德的約束,那法律是一種什麼樣的法律,人與人之間將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世界將大亂了,人類將自殘自滅了。人們拚命反對和否定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寶典,是不懂,是盜聽途說,什麼是儒,什麼法根本論不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和概念,值反對的人都沒搞清楚,比如封建刑法一部分是以儒家學說理論立法的,以人性道德為基礎的,但也有一部分忽略了儒家學說立法的,也就是秦始皇商央的獨斷專行立法的,什麼腰斬,宮刑,這些法律是沒有人性的,是為他們皇家世代相傳對不同見政者乃至平民的威懾而立法的,學習這些優秀歷史文化是叫我們如何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何處理好人與之間的關係,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一個人。


謝謝邀答。

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97年之間,注意是公元前,距今2000多年前,當時,西漢皇帝已經控制了幾千萬的人口,文書行政也出現了1000多年,可是,沒有識字課本,識字人口嚴重短缺,便號令全國識字人集中朝廷,專事編寫識字讀物,召集到的50多個識字人,自己也無寫作能力,大家一起東一句西一句地湊,這幾個湊成這樣一本,那幾個湊出那樣一本,前前後後幾十年才斷斷續續湊出了6本。因為都是大家記得的「先人話」,就取名先人的語錄,這就是四書五經和《戰國策》的由來。


謝邀,這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

不過古往今來,中國文化生生不息,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說明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國學,還是有用的。說句俏皮話,能在近代歷史書上留名的人那些人哪個沒讀過這些書。同時最有力的回答是這個

20世紀中葉,那羣能站在天安門上的人,特別是那位湖南籍的偉人早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小邵講書---日常更新文化、歷史小知識 請大家多多關注


謝邀。《四書》、《五經》是華夏文化之經典,也是中華文明文化之根,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獨一無二的優秀文化!

?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崇德揚善″,不管是從思想政治、哲理哲學、治國理政、民安天下等諸多方面,指出了人類思想行為的最高境界。幾千年過去了,這種文化精髓至今也是人類所必須尊循的。

?《戰國策》是國別體史書,記載了《春秋》以後的戰國時期至楚、漢興起前的245年間的歷史。主線以戰國時代的"謀臣"、"策士″遊說諸候的政治見解和鬥爭策略。遊說者有出謀劃策為國家的,有撈政治資本爬升的,有野心撈銀子的等等。

?《戰國策》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的文章長於″論事″,不論是個人陳述還是雙方辯論,都喜歡誇張渲染,充分發揮,寫的活潑恣肆,有聲有色,諷刺尖刻,耐人尋味。

? 書中多以散文形式,所以又標誌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予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

? 任何一個國家都離不開自己的文化。作為華人更應知道自己的民族文化,這不僅是華人的根,更是華夏子孫的榮耀!(個人主編)

?????????????????????


四書五經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的智慧是集宇宙的能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必須要發揚光大。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人們的心大都是處於病態的,沒有正確的思維引導,所以,社會看似繁榮,實則每個人都活得很辛苦,幸福指數極低。這些其實源於我們的心,心病了,怎麼能過好日子,如果懂得知足常樂,懂得愛護環境,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弟子規,懂得三字經,懂得諸多傳統文化的精髓,那麼社會才會真的安樂吉祥,人人幸福安康,世界大同。


從提問看,表明沒有文化!什麼是經?經是經典、經驗、經過,先賢怕子孫再走彎路,重蹈覆輒,故留下文字以訓後人,經過幾千年時光及實踐檢驗,證明是對的,任何時代都有大用,永遠不會過時!


是否繼承和發揚光大,並非應該或者不應該,而是如果這些學說的價值足夠,它自然而然就會發揚光大,如果不足夠,就會自然而然被慢慢更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