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傳》是司馬遷的得意之作,是《史記》中的優秀篇章之一。司馬遷懷著傾慕的心情,筆酣墨飽地描繪了魏公子信陵君這個歷史人物,寄託了理想,抒發了感情。文章蘊蓄深厚,神味洋溢,是對禮賢下士的信陵君的一曲頌歌。下面我們談談信陵君、侯贏這兩個人物和文章的藝術技巧,分析一下這篇傳記思想傾向形成的原因。

「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史記·太史公自序》)。信陵君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他對侯贏的禮待便是突出的一例。地位卑微的門監者侯贏,是一位貧困的隱士。信陵君得知後,想要厚加饋贈,侯贏不肯受,信陵君於是置酒大會賓客。客人坐定,這位貴公子親自趕著車去請侯贏。侯贏穿戴破衣舊帽毫不客氣地坐到上座,又讓信陵君驅車人鬧市,故意和朱亥長時間談話,藉以觀察信陵君。信陵君手拉繩,態度愈加恭敬,「色終不變」。到家以後,又把侯生當做比魏國的「將相宗室賓客」都尊貴的客人,一一向他們做介紹。這種破格的禮待和異乎尋常的敬重,使滿堂賓客大為驚異。信陵君待士的誠懸謙恭,真可說是無以復加了。

信陵君的好士,還表現在他不論士的身分地位,「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除侯贏以外,朱亥是屠者,他「親數存之」;毛公離於博徒,薛公於賣漿家,他「間步往從此兩人遊,甚歡」,並且認為「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信陵君是真正放下了架子,真心尋求賢士的這在戰國四公子中最為突出。

信陵君不僅好士,而且能夠虛心納諫,讓賓客充分發揮作用。信陵君之所以有這種從諫如流的雅量,是因為他個人爭權利,而是輔國利鄰,這在戰國四君子中是最突出的。

總之,司馬遷筆下的信陵君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是放下架子、真心好士、虛心納諫的典範,是賢士的知己。因此士樂為其用,在他那裡能充分發揮作用,展露才能。

這篇傳記,中心思想突出,人物形象鮮明,有很強的感染力,是司馬遷精心結。

為什麼信陵君的禮賢下士使司馬遷如此為之傾倒?這大概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馬遷個人的不幸遭遇,一是漢代士階層對君主專斷、士地位低落所產生的不滿情緒。

由戰國進入秦漢,是由諸候割據發展到全國統一的轉折時期,學術思想由百家爭鳴變為一家獨尊,統治者由求賢重士一變而為君主專制。士的地位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由高倡「王者不貴」,「貧賤者驕人」,「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魘然」(《戰國策·齊策四》,《史記·魏世家》),變成了忍受君主的一己專斷。司馬遷生活的武帝時代更是一個多忌諱的時代,「動而見尤」,「美惡難分」。所謂「聖帝德流,天下震餾,……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探淵之下」(東方朔《答客難》)。身居卑賤的士階層,「雖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司馬遷《悲士不遇賦》)。對士階層地位的這種巨大變化,他們總感到不習慣、不適應、不滿意,戰國時代君主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遊士的「所欲必得,功如丘山」(《答客難》)的局面,是他們為之神往的。這也就是董仲舒《士不遇》、司馬遷《悲士不遇賦》、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接二連三出現的原因。也是司馬遷推柴信陵君的社會原因

司馬遷本人更有切身感受。他對武帝談李陵之降,話還「未能盡明」,武帝「不深曉」,就認為他是「沮貳師」(貳師將軍李廣利,是武帝寵妃李氏的哥哥)而逮捕下獄。又因為「家貧,財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報任安書》),終於遭受腐刑。這使司馬遷受到極大的刺激,使他深刻認識了統治者的真面目和社會現實的磊暗。在悲憤孤獨之中,他深感得不到知己,而嚮往「士為知已者用」。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就是渴望統治者禮賢下士,虛心納諫,儆賢士的知己,讓他們為國家盡忠效力,建功立業。他為四公子立傳,褒揚他們的「喜賓客」,「爭下士」,在《管晏列傳》中突出管子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又分別替「為知己者死」的豫讓、轟政、荊軻立傳,主要就是受這種思想的支配。

因此可以說,司馬遷在這篇傳記中,寄託了自己的社會理想,抒發了深沉的感慨,反映了士林的呼聲。他通過歌頌信陵君,批判了漢代的統治者和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這就是這篇傳記在當時的現實意義。


《魏公子列傳》的確文采飛揚,感情充沛,傾慕之情呼之欲出,可以看出,其中必然參雜了很多的私人感情,否則不會寫得如此生動,這個和司馬遷本人本身的階層和他一生的遭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看待一件事情,一個人物,畢定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甚至是歷史沿襲時密不可分的,拋開社會背景談人物,多是空談,漢朝劉邦王天下,是反秦的隊伍,漢代文人多數把秦始皇叫做暴君,這是政治的需要,書籍中對秦始皇多以「暴政」總結,後續多以這個為範本: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看到這裡大家也許會想,評價信陵君和秦王暴政有何關係,信陵君曾在軍事上數次擊敗秦軍,其中兩次挽救了趙國和魏國,竊符救趙,兩破強秦,魏無忌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聯軍在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蒙驁戰敗而逃,合縱連橫,讓秦國大門緊閉。

一向反對暴政和對秦始皇這個人有著極不友好評價的司馬遷在信陵君反秦這件事情上,應該是非常讚賞的。

我們不知道也無法揣測,司馬遷到底有沒有把漢武帝和秦始皇,甚至是信陵君做個比較,前二者都歸於暴君之列,作為一個暴政的受害者,司馬遷內心承受了多少委屈和無法承載的屈辱,從《報任少卿書》中提及此事中說道:「遭遇此禍,重為鄉黨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由此可見,他的內心深處或許也期待著自己能碰到一個「信陵君」,所以在信陵君禮賢下士上寫的尤其仔細,這是他內心的渴望和理想。

漢處的修養生息,尤其是文景之治,一直備受司馬遷的推崇和懷念,到漢武帝時期的整個國家政治軍事制度全面發生了變化,司馬遷在創作實際,難免會想起自己的悲慘遭遇(只是不小心得罪了漢武帝的大舅子而已)而遭受宮刑,一度想到自殺的他,情感自然能夠真實流露,表達筆端,參雜過多的私人感情在其中自然可以理解,


司馬遷的祖先因避難遷移到少梁三家分晉後少梁屬於魏國秦統一全國後改名夏陽司馬遷就出生在夏陽龍門一個公務員家庭屬於小康之家司馬遷的祖父是漢文帝時的九等五大夫,因此全家免於徭役,司馬遷的父親是吏官他的志向是寫一部通史,司馬遷出生時父親甚是喜愛,從小教他識文斷字,尤其培養他讀歷史書籍,十歲時司馬遷已熟讀古文《左傳》《國語》等書這時他的父親司馬談調任京師長安任太史令一職司馬遷就隨母親留在老家耕田放牧讀書,種地放牛休息時鄉親們就喜歡坐在一顆老樹下喝些粗茶諞些閑傳,

年長的老人就愛說一些當年魏國大神信陵君的故事小司馬遷也曾聽父親說起過因此對信陵君有些仰慕印象深刻,司馬遷稍長隨母親離開老家龍門來到長安父親身邊,此時的司馬談在長安也還混的可以人脈頗廣,就給司馬遷找了兩位名師,董仲舒孔安國,董仲舒的公羊學是主張反暴政頌揚革命的,孔安國是聖人孔子的後代,通古今文學文筆好尤其是古文,這兩人對司馬遷的影響很大,司馬遷學了兩年有些小成他父親告訴他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司馬遷於是背上他的新秀麗揹包踏上了窮遊之旅,他出武關入江淮,到會稽,渡沅江、過汶水、於魯地觀孔子之遺風,

向南過薛彭城尋訪楚漢相爭遺跡傳聞經過大梁他在梁城東門駐足良久感慨萬千,不知不覺已近黃昏腹中飢餓便在附近尋一酒舍,有好婦出迎客請司馬遷裡面坐,遷入落座司馬遷問那美女服務員「店裡有何當地特色菜好婦推薦甚多司馬遷點了「套四寶、鯉魚焙面、三鮮蓮花酥,醬兔肉一壇杞國酒邊喫邊喝,時有熟客知那好婦善唱起鬨道「唱一曲給客助助興餘客跟著起鬨唱一曲唱一曲「那好婦略拜喚酒家傭二人,一人盤鼓一人吹嗩婦唱曰「佩劍豪賢信陵君,秦國相傾八方兵。 白起赤羽燒城下,戰陣一片連天明。 弱雀何敵狂鷂勢,無才魏王先恐驚。百代國邦留公子,三千賓客醉花庭。駕輦迎侍待侯贏,禮賢下士訪朱亥。簾闈佳人竊祕符,亥錘擊殺震雷霆。古來幾人誠君子,銜杯一盡為信陵…………鼓聲激昂嗩吶慷慨歌聲天籟,司馬遷與眾人不由擊碗合歌,司馬遷回到長安父親給他謀了一仕郎中沒多久父親病逝彌留之際讓司馬遷繼承未完成的事業寫出通史。司馬遷大量閱讀朝廷藏書開始著述《史記》不過這在當時的吏官中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他還是缺乏靈感。一件突發事件改變了司馬遷的一生,讓他由普通吏官轉變成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因李陵之事被漢武帝判死刑武帝時死刑犯有三種選擇,一伏法殺頭,二掏錢免死,三自請宮刑,也就是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如果接受宮刑必將被天下人恥笑,走哪都有人指指點點,兩漢時期許多人寧死不願接受宮刑,司馬遷也知道屈辱的生比慘烈的死更可怕,但司馬遷最終接受了,他再也不能入士大夫之列,這對於一個飽讀詩書的血性男人那真是不敢想像!他最讓人敬佩的就是為了《史記》選擇宮刑去承受人生屈辱的極限!司馬遷自己說「他一天到晚瞎轉精神恍惚常自己走到哪了都不知道,一想起宮刑背上的汗立刻將衣服濕透司馬遷本來是相當自信抱負極大的人自宮後動不動別人就對他無端指責,不做事還好做了事更糟糕,對司馬遷打擊太大司馬遷有些自卑感。士大夫司馬遷S了而激揚文字的太史公誕生了,開始以飽受歧視社會最底層的眼光看事、看物、看人生看歷史他的筆下不論是劉邦項羽還是劉徹信陵君或是王侯將相都因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而血肉豐滿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寫季布列傳時他能深刻體會季布的想法「季布為了保命給人當奴隸這多麼恥辱,為什麼季布不選擇S亡因為他知道自己有才能,

希望自己有一天施展自己的才華故受辱而不羞司馬遷對金錢也有了新的認識他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他認為追求富是人的天性。漢代那會兒一向重義輕利,儒家提倡安貧樂道,言利者會被人不齒司馬遷宮刑後明白了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他心裡嚮往著有一位君王能像信陵君那樣禮賢下士像信陵君那樣能夠與那些隱居在山林洞穴中的人交往,不認為降低身份與他們結交而恥辱該多好啊!可想而知太史公當時的處境,估計身邊的人都不願意和他交往,都鄙視他他就像在山洞中的野人人人避之,

他希望有人來關心他重視他鼓勵他他夢想著有個像信陵君一樣的公子開著豪車「來接他這位山洞裡居住的大才子!可惜他生錯了時代也不能說生錯了,真生錯也許世人都不知道司馬遷是誰,只知道漢代有個普通的吏官。他並不是司馬遷他出生的時候就帶著使命而來他是偉大的太史公他來到人間的唯一使命就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大數據之《史記》。許多年以後有一個姓趙的小夥子開創了一個王朝被後人稱之為文人的天堂。

信陵君也不是光司馬遷敬仰戰國時期劉邦都想去當門客,天下口碑最好的一個公子哥,史記一些事情是司馬談寫的,可能司馬家祖輩見過信陵君也說不一定,傳到司馬遷這裡,他聽到的都是信陵君的美好傳說和記錄,所以他從心裡也親近一點,相比其他三個公子,有功績也有惡行,所以更顯得信陵君的完美


《史記》號稱無韻之離騷,而離騷是部文學作品,所以,作為文學作品的《史記》在內容上沾染作者的個人感情色彩就太正常了。比如司馬遷對李廣的過於吹捧,就遠超對衛霍等的描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