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約前390年—前317年),名施,華夏族,戰國中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齊、魏互尊為王。後又為伐齊存燕使趙。

中國名家思想的鼻祖、名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合縱抗秦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

惠施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裡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因此經常為外交事務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曾隨同魏惠王到齊的徐州,朝見齊威王。他為魏國制訂過法律。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歷物十事」。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除了《莊子》外,《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也有對他思想的記載

大家可以通過一下幾個小故事分析一下。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能夠結出裝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用葫蘆盛水,太堅固而舉不動。劈開葫蘆做成瓢,則瓢太大而沒有能容下的容器。不是因為葫蘆不夠大,而是我認為它沒有用打破了它。」莊子說:「你真是固執而且不善於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人善於製作防手凍龜裂的葯,並且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業。有位客人聽說,想以百金購買藥方。宋人召集家族的人商量說:『我們世世代代漂洗絲絮,收入不過數金;今日一下就能賣藥方獲得百金,還是賣了吧。』客人得到後,用來遊說吳王。越國起兵進犯吳國,吳王讓他帶兵出戰。冬天與越國軍隊在水上作戰,大敗越國,之後吳王分封給他一塊地。能使手不龜裂的葯,效果是一樣的;有人能夠獲得封地,有人卻不得不漂洗絲絮,在於其使用方式的不同。現在你有能夠裝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何不考慮用做大舟而在江湖上漂浮,卻發愁它太大而沒有東西能夠容下它?看來你的內心還是有所矇蔽啊!」

註解:此處的大葫蘆,喻指道。有的人即使知道了道的存在,也會懷疑其用處,內心如果受到矇蔽則無法用道,最終不可避免割裂道。就像惠子不會使用大的葫蘆一樣,思想容量太小。

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人們都稱之為樗。它的樹榦粗短盤結而不合乎繩墨,它的樹枝彎彎曲曲而不中規矩。生長在路邊上,木匠看不上它。現今你的言論,廣大而沒有實際用處,人們都不理睬。」莊子說:「你難道沒有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它們低身趴在地上,等候捕獵小動物;東竄西跳,不躲避高低,踩中機關,死在網裡面。再看那嫠牛,像天邊的雲一樣大。這樣的就是大了,但是不能捕捉老鼠。今你有一棵大樹,發愁沒有什麼用處,為什麼不將其種植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廣無邊際的原野上,恍恍惚惚的什麼也不做的靠在樹邊,逍遙自在的躺在樹下。這樣大樹也不會被斧頭所砍伐,外物沒有能夠傷害它,它也沒有什麼可用的,哪裡還有什麼困惑與苦惱呢!」

註解:大樹喻指合於道的感覺,眾人都認為合於道是沒有什麼用的,認為莊子的言論也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解釋說無道的眾人就像那野貓和黃鼠狼一樣,身子矮小,眼裡只看到捕獵小動物,失常妄為,最終無法盡天年。有道之人如嫠牛,思想大無邊際,眼裡沒有小事物。惠子你思想是可以合道的,但是你又覺得合道的思想沒有什麼用處,為什麼不將自己的心靈紮根在道中,彷徨無為,逍遙而臥。這樣合於道的人,不會以人裂道,與外物不相傷,也不會產生困惑與苦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