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現場】

2018年12月11日,國家文物局劃撥國家博物館青銅「虎鎣」入藏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出席儀式。雒樹剛為青銅「虎鎣」揭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與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黃振春交接劃撥文物清冊。至此,流失海外百餘年的青銅「虎鎣」終於重回祖國懷抱。

雒樹剛在詳細詢問了「虎鎣」的功能後指出,「虎鎣」重回祖國是各方合作的結果,極為珍貴,希望國博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充分發揮它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

劉玉珠在講話中說,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積極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功促成多批流失文物回歸祖國,青銅「虎鎣」的回歸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範例,彰顯了中國政府保護文化遺產的堅定信念與負責態度,也顯示了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理解與支持。

王春法在致辭中表示,「虎鎣」被掠流離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強欺凌的真實寫照。而今,中國國力日益強大,「虎鎣」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見證。「虎鎣」入藏國家博物館後,我們會妥善保管,深入研究,做好展陳工作,使其發揮更大作用,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經國家博物館專家研究鑒定,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相關資料顯示,「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後由其家族收藏。今年4月,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對「虎鎣」進行拍賣,國家文物局立即開展對「虎鎣」的追索工作。9月和11月,受國家文物局委託,國家博物館派出專家團隊赴英對「虎鎣」進行鑒定。11月23日,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安全順利地將「虎鎣」運回我館。

長期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重要文物的徵集保護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對國家博物館給予了大力支持。近年先後將商代子龍鼎,北宋木雕觀音造像,圓明園流失鼠首、兔首銅像等一批重要文物劃撥國家博物館收藏。這些精美絕倫的珍貴文物在國家博物館「活起來」,在「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基本陳列與國人零距離「對話」。

今天,青銅「虎鎣」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與國家博物館140萬餘件藏品一起,共同見證中華文明的血脈綿延與燦爛輝煌,共同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現場照片攝影 / 範立 餘冠辰)

【光影「虎鎣」】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