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中,有很多件製作精美,外形獨特的“國寶級”的文物。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文物,看似其貌不揚,但誰看它下面的標籤都會被嚇一跳——“中華第一玉雕龍”。小編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件文物被發現後,經歷三次有驚無險的劫難,還三次差點被毀掉,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一一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1971年8月,內蒙古赤峯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樣,他一大清朝就拿起工具來到田裏剷草,他正用鋤頭剷草時,鋤尖突然碰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在好奇心驅使下,他拿着鋤頭繼續發掘,不一會,便發現一個人工砌成的小石洞。

農民接着陽光往石洞中看了看,發現裏面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他用鋤頭將其扒拉出來後,以爲是一塊鉤子形狀的黑鐵,便將其放到一旁,準備幹完農活將其帶回家。

農民回到家後,便將黑乎乎的“鐵鉤子”隨手扔到院子中,開始洗手喫飯。他調皮的弟弟發現這件物件後,竟用一根繩子將其牢牢綁住,然後滿院子拖着跑。

半個月過後,農民纔想起這塊東西,在院子的角落中找到它後,這個農民有些驚訝,這塊黑乎乎的物件,在弟弟的拖拽之下變成了墨綠色。衝着太陽看,還散發出碧綠色光澤,農民看到這樣的情況後,心想:這會不會是玉?會不會是一件寶貝,他連忙將這件物品用布包裹起來。

這日,農民進城買日常生活用品,他順便帶着發現的“寶貝”來到翁牛特旗文化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看到這件物品後,覺得它富有年代感,但通過翻閱相關資料,並未找到有關記載,最終,文化館內的一名研究人員用30元徵集了這件物品。辦完登記手續後,便將其存放在專門裝文物的木箱子中。

幾年後,北京的文物專家對赤峯東郊的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相關報道發出後,翁牛特旗文化館的研究人員纔想起,被“雪藏”在箱子中的玉器。

研究人員立即將箱子中的玉器取出,乘坐火車去北京,想讓專家鑑定一下這件玉器。看到鑑定結果後,研究人員愣住了,這塊玉器竟是珍貴的“玉雕龍”。

“龍”是古代人民崇尚的圖騰。“玉雕龍”通體墨綠色,身體與英文C相似。仔細觀察後,發現玉龍沒有龍鱗、龍足、龍角等相關設計。其實這就是五千年前“古”龍的樣子,也就是說,這件物品代表着早期中國龍的形象。正因如此,這件物品才被稱爲“中華第一玉雕龍”。

“中華第一玉雕龍”可是國寶中的國寶,它能全須全尾的出土,並完美無缺地保存下來,純屬是百般巧合,千種機緣,萬分幸運。爲什麼這樣說呢?

在前文小編提到,“玉雕龍”從出土到被價值被發現,曾經歷過三次有驚無險的“劫難”,這三次劫難都是什麼呢?

一、意外被發現

“玉雕龍”是農民在耕地過程中發現的,是他用鋤頭從石洞中,將其扒拉出來的,要知道,幾千年前的玉雕龍,玉石的龍體再結實,也沒有鋼製的鋤板硬,但幸運的是,這件玉雕龍,卻依然完好無損。

二、直接被扔地上

“玉”比較脆,稍有不慎便會碎裂,而農民回家後,直接將“玉雕龍”扔在院子中,想一想,中華第一玉雕龍受到如此粗暴的對待,它還能保存下來,不是奇蹟是什麼。

三、被孩子當玩具拖着走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玉都是非常貴重的東西,它是一種奢侈品,更是易碎品,會被放在安全的地方,進行妥善保管。而“玉雕龍”被小孩一頓拉拽,竟然神奇地現出了原貌,撿回一條“龍”命,這隻能說是“萬中無一”的天意了。

“玉雕龍”經歷三次有驚無險,又被雪藏一段時間後,它真正的價值才被發現。它的經歷驗證了一句詩: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如果各位讀者對“玉雕龍”感興趣,可以去到國博中看一看,並近距離感受一下它獨有的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