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鳥不知疲倦地飛著,以為前方有鳥羣等著自己,以為前方就是南方,但某個閃失時早已迷途。

拿到書的時候,心裡突然一陣恍惚。

收到《我在未來等你》,彷彿還是不久前的事。原來,又過去了一年呀。

在噹噹下單《別做那隻迷途的候鳥》後,一個手滑,點開了評論頁面。

要不要,先給個五星好評?這個想法一冒出來,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已經,這麼相信劉同了嗎?

手抖了兩抖,狠心退出了噹噹。

不行,我要做一個有原則的腦殘......

最開始對劉同的記憶,是在《職來職往》上,他向求職者提出了一個關於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的問題,打臉打得毫不留情。

那會兒想,這個人活得這麼較真,跟他做朋友,一定很累吧。

後來讀過他的文字,才發現較真這兩個字背後的可愛和可貴。敢和這個世界較量,敢和自己較量。敢對這個世界認真,敢對自己認真。

這本新書,一如既往的較真。

一個朋友曾經問我:「不知道為什麼,到了大學以後好像就沒有高中那股踏實的拼勁兒了。」

「因為到了大學以後,我們突然就失去了目標呀!」我想了想說。

我們人生的很長一段路,其實都是被別人推著走的。

有人告訴我們:「只有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然後,我們就背著小書包去上學了。

有人告訴我們:「學理科呀,學理科好找工作。」然後,就懵懵懂懂地學了理科。

有人告訴我們:「再多考幾百分,你就能上清華北大,光宗耀祖啦。」然後,我們沒日沒夜地向一個分數衝刺。

等真的上了大學,才發現無論學了什麼專業,考了多少分,拿了多少獎學金,參加了多少社團——未來,依然是不確定的。

沒有誰能承諾你的未來。

我特別佩服那些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並且堅定地一條路走到底的人。

「我將會從賓州大學畢業,從軍五年。然後當警察,成為兇殺案警探、探長。接著做私人偵探,然後我會將埃及神學和天文學作為業餘愛好。然後我會退休成為一個法官,如果國家很需要我,我會參選總統。」

一個11歲的小女孩,就這樣把自己的一生安排得明明白白,真是一件神奇的事。

但大多數的我們,並不具備這種能力。

我們是再普通不過的候鳥,所以會迷途。但即便會迷途,路途的終點,也只有我們自己能找到。

沒有誰能告訴你應該飛到哪裡去,劉同也不能。

但是,他可以告訴你,怎麼飛才能少淋點兒雨,少流點兒淚。

有時候回過頭去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會忍不住想:要是那個時候我知道什麼什麼,我就不會怎樣怎樣了。

能遇到一個人,苦口婆心、絮絮叨叨地告訴你,怎麼走才能少摔跤,是一種幸運。

而劉同在這本書裏努力傳達的,就是這樣一種幸運。

新書期,不劇透更多內容了。

總之,放心看吧,看完應該不會脫粉的......

因為,是劉同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