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有許多紛繁複雜的人性標籤。

其中最突出也是對我們普通人影響最大的標籤,便是冷漠。

人情冷漠的社會,人們從懵懂的遭受背叛和諷刺,

到漸漸成熟之後學會了漠視,也學會了融入冷漠,

其實從很多人的本願來看,沒有人希望人情冷漠,因為冷漠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發遙遠。

年紀越大,越不容易交到真朋友,同時,越來越多的老朋友漸漸失去了聯繫。

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對」

每一種交際,都有其內在的成本。

比如我們認識一個人,看起來對方很不錯,初次印象,彼此都還可以接受對方。

彼此都能聊出共同的話題,行事作風,三觀上似乎都能夠包容彼此。

於是你們開始漸漸從「不錯的關係」轉變為「朋友關係」。

性格上的磨合,交流上的彼此尊重,漸漸的,你們對彼此的認同度越來越高。

但是隨著深入的了解,你開始發現他的缺點,

那些你願意忍受,但不願意忍受一輩子的缺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這種缺點,開始影響了你對他的判斷,

你開始覺得你們可能不適合做朋友,因為有些事情,

他覺得你不對,而你也覺得他不對。

於是,你下意識的開始思考你們交際的意義,

冷靜的想想,對方確實有些事情你無法接受,也有些時候覺得,是不是自己做的也不夠好。

交際關係到了這個階段,就會發生三個重大的轉折判斷:

第一,我做的對,所以我跟他的關係可以結束了。

第二,我做的不對,但是我不認為他一定是對的,所以還是會結束。

第三,因為很欣賞他,所以不管對不對,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

大多數人會選擇從前兩個答案中選擇適合自己性格和心態的答案,

只有少部分理性的人會選三,因為他們知道交情的意義不在於某個問題上的對與錯(當然,這不能是牽扯原則的問題)。

這就是人情冷漠的關鍵所在:

比如判斷一件事,對的就是對的,這個對,可能是客觀的對(真的對)也有可能是主觀的對(事實上我是錯的,可是我就不願意承認這個錯)

而錯,往往只有智慧的人用以自省,

而自負的人,則是用來甩鍋。

智慧的人不多,而自負的人數不勝數。

二、賬本上的個性符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筆關係賬,

有人用心情來算,心情好,誰都可以打招呼,心情不好,看誰都不順眼。

也有人用價值來算,所有的交際關係都是工具,區別就是「用的上與用不上」。

那些堅持用感情接觸人,去信任他人的人,越來越少,

有人說,這樣的人很傻,會被騙,甚至會被利用,

是的,事實會一次又一次的打擊這些心存善意的人們,當所有人都把這比感情帳算的太細太自私的時候,

人情冷暖的暖,就會蕩然無存,而冷漠,就會取代所有的感情表達:

人情暖,暖不了人心,

人情冷,冷凍了善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