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是做好事不求回報的,即上德不德。


不執著容易滿足屬於好人

站在人類幸福指數思考問題就屬善人


為什麼要做個好人,做好人真的快樂嗎??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我另一個回答。


做好人大部分情況下是有好報的,小至一聲謝謝,大至意外之財,總之我認為的當「好人」,就是在尋找群體認同感。

有人就要問了:「不對啊,我有時候在沒人的地方,比如電梯間或者空走廊,會主動把垃圾撿起來,並沒有人看到因此而誇獎我呀,但我還是會主動做。」

這原因,一是因為教育,我們從小的教育鼓勵我們去做好事,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們,讓我們不自覺的去做。二是因為我們做這些事的時候,內心一定是希望別人看見的,哪怕表面再雲淡風輕,你一定憧憬著被人或者被監控看到,這事正巧穿到上司或者其他人耳中,你被當眾表揚樹立成典型的戲碼,這其實還是在尋求認同感。畢竟當「好人」,是利於族群繁衍的,是容易被誇讚的,所以我們願意做「好事」。

回到最初,好人確實容易得好報,但是這個好人指的是聰明的好人,不是濫好人,其中的度就要自己衡量了,不過也總會有人做盡好事卻倒大霉的,概率事件誰也說不準,只能說當好人幫助別人,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人類就是靠這種互相幫助度過千百年的。

好人的定義是什麼:為了獲得族群其他成員的認可和回報,為了獲得更大的生存優勢,自願進行有益於族群或族群成員的行為的人。

其實人都是自私的,哪有什麼好人,以物易物罷了,所以這個社會為什麼這麼痛恨白眼狼呢,就是因為他破壞了「好人有好報」的社會默認規則。


我相信因果,好人終有好報。


1,這世界沒有100%的好人,也沒有100%的壞人。只有在特定的事情上有好壞之分,在特定的宣傳目的上,有好壞之分。(極個別的聖人和惡魔除外)

2,大腦對好人和壞人的判定是非理性的。身邊經常接觸的人,前3次互動中,對你友好、對你有利的人,大概率會被你判定為好人。 偶爾接觸的人群當中,1次互動,對你友好、讓你舒服、對你有利的人,大概率會被你判定為好人。 對於媒體、新聞、書籍上的人物,基本屬於三人成虎、眾口爍金的狀態。

3,好報也是個模糊概念,人對好報的感受是一種相對的,動態的。 比如一個窮小子,經過努力賺到了100萬,他和身邊的人會覺得是『好報』,可是他生意上的對手不會這麼認為。但一個富二代原本擁有1個億,結果揮霍到只剩下100萬,大部分人就覺得是惡報。

4,「聰明的壞人」會用『好人沒好報』這種話去挑撥好人之間內鬥,從而坐收漁利。愚蠢的好人,也會被壞人誘導去傳播這些負能量。

嚴謹一點的說法應該是:善行有善報,惡行有惡報。 一個人一生當中會做很多善行,也會做很多惡行。而且善行得到善報是需要時間的,惡行也一樣。於是在普通人看來,某人可能昨天剛做了一件壞事,第二天反而來了好報,因此會產生疑惑。

善行有很多種類,善報也有很多種類,惡行和惡報也有很多種類。

各種善惡行為的輕重程度有區別,行為變成結果所需的時間有區別

比如:長期抽煙喝酒影響健康、經常發脾氣也影響健康、長期熬夜打遊戲刷抖音也影響健康、縱慾過度也影響健康。

那麼,請問: 一個長期抽煙喝酒,但從不發脾氣的人,和一個經常發脾氣但從不抽煙喝酒的人相比,誰壽命更長? 一個作風不正的奸商,但從不打遊戲不刷抖音,還每天鍛煉身體,他和那些天天熬夜打遊戲、刷抖音的人相比,誰壽命長?

顯然這是很難定量比較的。 民間俗語,有大概率應驗的,也有小概率應驗的。但基本都是描述比較含糊的,就是因為很難定量比較。

再比如,一個勤奮好學、能力出眾的高情商男人,但在男女關係上比較渣,他的善報大概率會先出現在事業上,惡報會優先發生在身體健康、日常出行、或女性的人際關係上。如果他渣的程度很高,則報應就會逐漸蔓延到事業上,這種案例比比皆是。但如果被他渣過的女生,由於自身情緒管控能力差,做出了惡劣的報復行為,則該女生的惡行也會有惡報,只是這種惡報不影響男方應有的惡報總量,最多只是將男方的惡報時間提前。一碼歸一碼,誰都逃不掉。

每個人的壽命、財富、幸福程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有些因素是外人可觀察到的,有些因素是無法被別人觀察到的。人生是多變數大系統,任何一種「單因單果、速成速敗」的說法都是不嚴謹的,要做到100%嚴謹也很難,畢竟因素太多了。

但有一些『因』是大概率會獲得惡報的,比如:殺生、鬥毆、動怒、暴躁、貪吃、貪睡、貪玩、邪淫、偷盜、欺詐、妄語、惡口、兩舌、抽煙、吸毒、酗酒、懶惰、拖延、自負、傲慢。。。如果我們盡量減少些惡因,同時做到遵紀守法,肯定能增加獲得善報的概率,而且會被大多數人評價為好人,就算不能大富大貴,至少可以衣食無憂、一生平安。如果能完全杜絕這些惡因,則可以算是聖人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