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篆書多以勻稱光潔的鐵線玉箸篆為取法對象,風格漸趨僵化,缺少藝術情趣。

鄧石如在早年學習李陽冰篆書的基礎上,摻入多種秦漢篆書風格,特別是將漢碑額篆書中婉轉的意趣融入,突破了刻板風氣。

鄧石如的篆書字形長而略方,筆畫流暢舒展,婉轉中有縱逸之氣。

吳讓之,傳承鄧石如衣缽,他進一步打破粗細一律的篆書相式,融入楷、隸、草等書體的筆意,增添了筆畫的裝飾性與意趣。

他的篆書用筆以側取勢,精緻而純熟,起筆收筆和轉折處觸入回鋒和提按,點畫舒展流暢而飄逸秀雅。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清代碑學盛起,鄧石如和吳讓之都是清代著名的篆書大家。

鄧石如是一個承前啟後標誌性的人物,他將篆書推向一個新的歷史發展平台。在傳承和發展篆書的過程中,篆書的自然書寫意趣得到重視,鄧石如結合隸書對篆書書寫形式的理解和探索,大膽以隸書作篆,突破了歷代書家一直秉承的以李斯泰山石刻為代表的鐵線篆書模式,在自己的書法中融入了隸書的筆意和因字布勢的書寫手法,所寫篆字線條生動流暢,又具渾厚的整體造型。其篆書縱橫捭闔,字形已接近秦漢時期的瓦當和漢代碑額。

鄧石如的篆書,在寫法上,或用長鋒提按起伏,或逆起駐收,或逆入平出,彎曲之處,或提轉,或頓折,將隸書與篆書渾然一體,字形微方,兩端渾圓,圓潤流暢。因其對篆書的傑出貢獻,他被後世稱為"篆書的第三個里程碑"。

吳讓之篆書線條圓潤、舒展自如,曲直自如,挺拔中凸現秀美。為時人所推崇。他在其《自序》中說,"讓之弱齡好弄,喜刻印章。十五歲乃見漢人作,悉心摹仿十年。凡擬近代名工,亦務求肖乃已。又五年,始見完白山人作,盡棄其學而學之……"

從吳讓之的這段自述可知,他先學書包世臣,後"盡棄之",開始學習鄧石如的篆書。他結合自己的篆書功底,吸取漢代碑額的結字特點,用筆逆鋒切入,平鋪行筆,中間收腰,收筆處出鋒提筆、按入收筆,加重筆力,使線條更加沉穩厚重。

吳讓之篆書繼承鄧石如轉折處多外方內圓的特色,在融合了鄧石如圓滑溫潤風格的基礎上,形成自己方中帶圓、圓中有方的吳氏獨特風格。體態豐滿,充滿力量。

@紅豆詩社


感謝悟空老師邀請。鄧石如和吳讓之都是皖派書法篆刻的奠基人和領袖人物,兩人開闢了金石學的廣闊天地,使書法篆刻走向了前所未有的碑學盛世,直接影響了包世臣、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這些泰斗人物,到今天一直延續三百多年,現在我們所謂的帖學碑派也是因之涇渭而分。完白老人「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語錄成了後人碑學篆刻的金石寶典,完白老人充分吸收漢碑額的篆文,剔除了金枝玉筋的秦時游絲篆;吳熙載讓翁繼承發揚了完白老人的碑學,尤其是在篆刻領域,凸顯了個人風格,這一風格也直接影響了浙派篆刻藝術如徐三庚等人。在藝術角度上,鄧石如完白老人對近現代碑學書法篆刻上貢獻更大一些。


鄧書風格圓融,敦厚,吳書舒展飄逸


鄧石如厚重圓潤,吳讓之相對比較瘦勁,其實兩人風格還是比較接近的,初學的話還是建議鄧石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