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和吳敬梓,一個是「揚州八怪」之一,另一個是小說大家,而且都曾在揚州活動,卻為何給人老死不相往來的印象?

板橋先生比吳敬梓年長8歲,兩人也彼此認識,只見過一次面,且聽我慢慢道來。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揚州本是文人雅客的嚮往之地。吳敬梓一生去過揚州五次,前兩次和板橋先生無交集,因為不湊巧正趕上鄭板橋他老人家,不是去京趕考就是去山東濰縣赴任。

在乾隆5年,兩位大師終於聚到了一起,在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的府上。這位盧大人身材矮小,但有文采,喜歡和文人墨客打交道。而且他還是紀大煙袋紀曉嵐的姻親,紀曉嵐的長女嫁給了老盧的孫子。

老盧得罪了同僚被朝廷貶去外地,鄭板橋和吳敬梓是作為朋友來送行的,兩人當時都還寫了長詩來勸慰。當然送行的人很多,不過自從這一面之緣以後,各奔東西再無往來。

據我分析,吳敬梓的性格猶如他筆下的杜少卿,散盡家財交朋友,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揮霍無度的公子哥,後來生活窘迫便來投靠盧見曾。而鄭板橋呢雖然做過一任縣官,但一生以賣畫為生,心裡是瞧不起吳敬梓這種人的。雖然都是一時的文人,但性格境遇的造就,使兩人沒能成為知音。

我是一煙水闊文史號,如果喜歡歷史對聯點個關注,有啥想說的話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最後謝謝您的閱讀。

文人相輕,互不服氣


文人相輕,必有故事。


嘗試從經濟角度解讀:古時小說家賣不來錢,舉家食粥是常態;畫家動動筆銀子就來了,眼中市場要素看得多。兩者對不上眼就可以理解了。就拿現在講,你見過幾個市場化程度高畫家有填詞寫詩搞哲學的朋友的


從客觀上因為年齡,經歷的差異導致兩人可能並沒有交集點;而從主觀上分析是因為性格,境遇,價值觀上的偏差導致兩人不相為謀。


謝謝!

如果他們倆也在用手機,發現他們的關注與推薦幾乎是相等的、可能是相親得很,或者相輕過於嚴重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