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鎚用一篇

那什麼拯救你,我的福特?

mp.weixin.qq.com
圖標

作為回歸公眾號寫作的開篇,裡面基於長福在中國上半年25萬的銷量,結合下半年銷量往往高於上半年的慣例預期,自說自話定了全年60萬的銷量目標。結果長福全年成績定格在41.7萬輛上,嚇掉了我的下巴。

2018年

長福銷量417,215輛,同比下跌49.6%

江鈴263,582輛,同比下跌9.9%

進口福特16,131,同比下跌14.3%

林肯55,315輛,同比上漲2.2%

林肯能在福特猛烈下滑的時候取得微弱增長,實屬不易,毛京波或許確實有兩把刷子。

但林肯與福特屬同一集團,車型也共享平臺與技術。福特的頹勢會影響整個集團的品牌形象與價值,從而拖累林肯——林肯總不能只賣給不知道林肯屬於福特的客戶吧?

受在中國的糟糕表現拖累,福特集團年報相當難看:

2018年,福特營收1603.38億美元,同比增長2.3%,凈利潤36.77億美元,同比降幅為52.4%。其中,北美稅前盈利76億美元,同比下降6%;歐洲稅前虧損3.98億美元,南美稅前虧損6.78億美元,中東+非洲虧損700萬美元,亞太地區全年稅前虧損則達到了11億美元。

*據說捷豹路虎上一個季度虧了40億美元,我好奇tnd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這是一場農藥排位,無疑福特北美就是那個1打9的存在:

為應對嚴峻的局面,福特母公司拿出了兩個計劃:

中國2025計劃是集團為提振中國區域表現訂的中期計劃:2025年底在中國推出超過50款新車型,其中8款全新SUV,至少15款福特和林肯品牌電動車型。

類似的計劃我們在許多車企都見過,按照行業慣例,這50款車裡大多數會是年型款或中期改款,真正的新車型遠少於這個數字。

福特中國100天計劃:陳安寧在履新時提出,以期降本增效,為困境中的福特中國尋找出路。如今距離100天還有一個月左右,仍未見有明顯動作。有人開玩笑說,任何公司的這類計劃大概率最後沒有一個領導會再提起,大家當沒發生過就行。

倒是年前在各種羣裏看到這張圖,配上一串捂臉笑出淚的表情,令人在笑出豬叫的同時不禁深思:

我們笑出豬叫無所謂,長福的人看到這圖又該作何感想?據說長福宣佈2019年發放的年終獎僅為1個月,明年大概率沒有年終獎。大家紛紛表示春節期間該更新簡歷了。

福特從最初的翼虎斷軸門開始,似乎就沒下出過一手好棋:

危機公關不作為,雙離合上了又撤,車型熱度減退,嘉年華悄悄停產,金牛座叫好不叫座,蒙迪歐遲遲不換代,新福克斯飽受輿論嘲諷……

細細數來,長福在走量的翼虎和福克斯上失守,金牛座品牌向上失利,上下夾擊,最後只能靠福睿斯和銳界撐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鎚並不看好所謂100天計劃,2025這樣的中期計劃恐怕纔是長福此刻最需要的。

只是大鎚有個不成熟的建議:

削減新車,包括改款車型,的投放數量,降低研發和投產成本,集中力量做好核心產品的開發和運營,可能比氣勢恢宏的口號更有效。

畢竟,每代都只有區區兩三款產品的蘋果攫取了全球手機行業90%的利潤。福特沒有蘋果這麼強大的溢價能力,但集中精力做精品,或許能救危難中的福特一把。

另外,根據大鎚本人的親身經歷,我還建議福特提高促銷活動的精準度(無論是長福自己的還是經銷商的),不要再浪費寶貴的資源了:

去年大概11月的時候,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是汽車之家的銷售人員,說了一大堆福睿斯在4S終端有促銷活動,問我方便到哪個區的4S店看車。

我氣不打一處來:你從什麼渠道知道我關注福睿斯了?我是這款產品的目標客戶嗎?你給我打電話幹嘛?我從來沒有關注過福睿斯,也不準備購買這個級別的轎車,懂?

電話對面只有沉默。然後我說了聲再見,掛掉了電話。

當時我就已經在醞釀今天這篇文章,但還沒定究竟怎麼寫,浮現在眼前的只有一句話:

大廈將傾,異象遍地

最近又看到某個新聞裏有這樣一段話:

福特指出,全新福特福克斯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12月銷量是11月銷量的兩倍還多,而該車型已經成為細分市場在線搜索量最大的五款車型之一。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車型不敢報實際銷量,而是說什麼搜索指數、或者在線關注數、潛在訂單數等虛無縹緲的數據,只有一個原因:銷量太難看。

確實,新福克斯上市後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引起應有的熱度,關注度比較高的反而是以下兩個事件:

  1. 某廣告公司給新福克斯拍攝廣告片時在中環違章佔道行駛,導致正常車流擁堵,被上海交警處理;
  2. 福克斯某巨幅廣告PS小工經調查為臨時工,已開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