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聊齋志異》中的故事,是《小翠》。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隻狐狸,因為受人恩惠,為了報恩,便把自己的女兒小翠嫁給恩人的傻兒子王元豐做媳婦,小翠還想辦法治好了王元豐,讓他不再憨傻。後來,因為人妖殊途,小翠知道自己不能和王元豐廝守終生,便為他找了一個好媳婦,這才放心的離去。這個故事,充滿了情義。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動物比人還懂有恩必報的道理。

這個故事很多年前就改編成電視劇,我看過的最早的一版,是由李冰冰演的小翠,劇情和原著很像,很精彩。小翠調皮可愛,王元豐雖然憨傻,但他知道小翠是對自己好的人,所以在小翠受處罰的時候,處處維護她。

我之所以最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整個故事的基調,並沒有過多的悲傷,而充滿了溫情。並且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做人不論對人還是動植物,都要懂得心存善良,並且要知恩圖報,才會逢凶化吉,一生平安。


《聊齋志異》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先生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其中有著無數經典的人物形象,而最引人矚目的則是眾多的女性形象,她們不僅有著美艷的外表,更有著美麗的心靈。有的溫柔賢惠,有的天真無邪,有的行俠仗義,有的獨立於世……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則是嬰寧這一人物形象。嬰寧本是狐狸之女,出生在山花爛漫的山中世界,出場便留給大家「拈梅花一枝」的經典形象,梅花在文學作品與傳統文化中正是高潔的象徵,也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養成了嬰寧天真無邪、開朗大方的性格。嬰寧的身邊只有鬼母和自己的婢女為伴,人際關係單純簡單,她的天性就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所以到了人世之中,她敢於大膽地追求愛情,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她與王子服在山中相遇時,她毫不吝嗇自己的笑容,在那個女子遵循「三從四德」的年代,這是大膽的行為。當王子服尋訪她的時候,她面對男子的追求與癡愛,更是以笑來作回應。走入人世之後,她身上也沒有哪種封建禮教壓迫的體現,她天真灑脫、淳樸自然,看到嬰寧,彷彿看到了魏晉名士追求的那種風流灑脫的快樂之道,她的笑,打破了封建禮教的條條框框,讓人讀到了不一樣的封建少女,蒲松齡將嬰寧的笑描繪得淋漓盡致,令讀者為之神往。也讓讀者隨著她的笑開懷,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說實話,《聊齋志異》讀的不是很多,知道的也就幾個,像倩女幽魂啊、小翠啊以及小謝等。但個人最喜歡的還是《陸判》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書生朱爾旦才疏學淺,連考連敗。但其性格膽大豪爽,不懼鬼神、敢說敢當。偶然機會結識了陰間的陸判,並願意讓鬼氣森森的陸判替自己剖胸換心。果然換心後的朱爾旦才橫溢,金榜首名。朱爾旦又想為其妻王氏割頭換貌,陸判遵嚀。不料,換了頭的王氏雖然美若天仙,卻不認朱為夫。街談巷議,朱爾旦失去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懊悔痛濞。

個人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敬佩白揚對於愛情的執著。換頭風波,書生上天下地狀告冥官,討取公道。小曼與書生兼醫生白揚展開了一段生死戀,即使小曼死了變成鬼,白揚也要追入地府去與之相會。擱在今天,這樣至死不渝的愛情實在是太難得了。

二是喜歡小說中對於人生的啟迪。才疏學淺的朱爾旦換了心以後雖然金榜題名,但也變得貪得無厭,為妻割頭換貌。後來妻子難產時又保小不保大,最終反到被不學無術的兒子坑慘。一句話,天理昭昭,報應不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無論處於什麼位置,人都應該多行善舉,珍惜現下擁有的,不要好高騖遠,去追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即使得到了,遲早也會失去。


嬰寧 小翠 龍女 十四娘 很多


要說喜歡當屬,聶小倩一篇,蒲松齡先生突發奇想,把人與鬼之間的感情描繪的如此美妙,堪稱神來之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