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央行宣佈進行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一舉打破了市場對4月份央行可能降準的猜測。可別小瞧這400億操作,要知道這是央行沉默18天之後第一次出手!

逆回購是央行向市場投放短期貨幣的一種方式,降準則是投放長期貨幣,根據以往央行的習慣,每當降準前後一段時間內往往不會進行任何短期操作。由於今年二季度有大量的MLF到期以及企業稅費上繳,這段時間內可能有5000億左右的資金缺口。

所以人們相信4月份會降準,但是如今央行重啓逆回購操作,或許在18天決定是否要降準當中選擇了不降。

央行在這個節點不降準,反映兩個問題,第一,貨幣政策可能開始邊際收緊;第二,中國經濟可能已經初見起色。

4月1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一季度例會,在新聞公佈中提到“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第一點,“總閘門”時隔很長一段時間後再次被重提,顯示政策可能發生微妙變化。第二點,央行重申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說明在一系列經濟數據逐漸回暖的情況下,防範金融風險的比重在上升。

之前,我專門分析了3月份的通脹數據,發現時隔幾個月後PPI首次反彈,由於PPI反映的是工業品價格,這部分說明工業的需求端漸漸有起色。另外,3月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重新站上50%的榮枯線也印證了這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4月12日,央行發佈的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中,社融和M2雙雙反彈,今年3月份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8.6%,預期8.2%,前值8%;社會融資額增量2.86萬億,市場預期1.85萬億,前值0.7萬億。

M2和社融一個是負債端(存款),另一個是資產端(貸款),可以理解爲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規模,3月份社融和M2增速加快反映實體經濟資金需求上升,這也能從金融端看出中國經濟出現企穩跡象。

降準可以創造貨幣,一次降準1%創造的增量基礎流動性是8000億左右,創造的增量M2是5萬億人民幣左右。但降準降息是央行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決不大可能亂用。現在貨幣政策的量化標準之一是M2 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應與名義 GDP 增速大體匹配。名義GDP是把物價考慮在內的,我們可以粗略地劃個約等式:實際GDP增速+CPI增速≈M2增速(或社融增速),4月17日將會公佈一季度的GDP數據,預計名義GDP是6.3%左右,加上3月份CPI是增速是2.3%,這意味着目前M2和社融增速不可能偏離8.6%太遠。

如今3月份的存量社融增速達到10.7%,有點偏離8.6%,所以央行在貨幣政策委員會中重提“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表明在經濟增長和防風險平衡當中未來可能稍向防風險傾斜,這就註定了未來的貨幣政策不可能太鬆。

其實,貨幣政策和房地產政策有很多微妙相似之處,比如在經濟較好時政策往往會偏緊,反之則偏鬆。近期國管公積金實行二套房“認房又認貸” ,雖然實質意義不大,但卻傳遞一個信號,在經濟可能企穩的情況下,未來房地產政策更不大可能放鬆。這些微妙的地方好好體會一下。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衆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