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是怎樣成為一代文青男神的?這個問題似乎很好回答:因為他有才華呀!清初第一詞人呢。然而真的僅僅如此嗎?中國歷代朝代有才華的人太多了,為什麼只有一部分能成文文青男神呢?可見才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是絕對不是唯一條件。下面我寫一點個人的看法,權當拋磚引玉。

首先要明白一下:什麼是文青男神?這個很好理解吧,就是文藝青年們心中的男神呀,就如同「少女男神」、「師奶殺手」之類的偶像人物。好吧,那什麼樣的人才是文藝青年呢?這個不大好說。可是不說明白文藝青年的特點也就無法解釋為什麼納蘭容若能成為男神。

文藝青年,概括來說有兩個特點:

第一,文藝青年生活中容易情緒化,也就是多愁善感,容易受到憂愁、消極、嘆息等等事物影響(納蘭容若的詩詞風格正是偏向於此),引發他們的共鳴。

第二,文藝青年具有浪漫主義的情懷。喜歡美好的事物;同時有點神經質和容易憂鬱。殘缺是一種美,文青願意賦予它讚美和同情。就如同悽美的梁祝化蝶;陸遊和表妹的衩頭鳳。當然,納蘭容若結髮之妻早亡,半生悼念,也是文青心中悽美的故事了

再說納蘭容若本人,首先這個名字就已經充滿詩意了,而且讓人容易記住。古人說人的名樹的影,可謂得之了。但是納蘭容若更加為人稱道的殺手鐧當然是他的才華了。納蘭容若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納蘭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我個人認為納蘭所作詩詞極具感染力,可媲美詩中李義山,詞中李後主。

先獻詞一首吧: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是不是很熟悉呢?不錯,這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真是被無數人引用來表達對情感的遺憾、追悔、思痛。能寫出如此直擊人心、真摯感人的詞句,俘虜文青的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更可況,如此具有才華之人,卻在三十歲就英年早逝。這個結局在脆弱憂鬱的文青心裡無疑是千萬次扼守嘆息。

還有納蘭的性格為人處事經歷,也是打動人的地方。他的父親是納蘭明珠,可謂是清朝重臣,權勢威赫。按道理納蘭容若對於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是唾手可得的。但是納蘭容若卻不喜官場,為人低調,偏愛詩詞歌賦。其妻子早亡,納蘭容若雖奉父母之命另娶,但是對原配卻始終悼念。這份甘於平淡,這種對愛情的忠貞,不能不說是對文青的震撼。

最後要提到的是平臺,無論是書本《當時只道是尋常》、《人生若只如初見》;梁羽生先生小說《萍蹤俠影》,還是電視劇《煙花三月》《康熙祕史》,到兩三年前熱播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出現了太多納蘭容若的影子。這些書籍電視劇演繹出來悽美動人的故事為納蘭容若收穫了一批批的粉絲,當中自然不乏文青了。假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平臺媒體宣傳、演繹、渲染,那必定有許許多多的人不知道納蘭的存在,或者不知道納蘭具體具有什麼光環,自然就談不上男神了。

綜上所述,納蘭容若能成為文青男神,是以才華服人,以故事感人,以平臺得人的緣故。

(此回答是本人用幾乎一個小時手打,如有共鳴之處,請不吝點贊哦,謝謝)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納蘭容若,單看這四個字,就極富詩意和文藝氣息。比那些後來跟風和模仿納蘭某某的暱稱和藝名高出幾條街的距離。納蘭容若真正地做到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就是因為納蘭容若有這些直抵人心的感悟金句讓後來的那些個才子佳人個個都想成為男女文青。納蘭詞裏的那些風花雪月,那些悲愴哀婉,更引起了無數後來男女青年的共鳴,自然也俘獲了他(她)們的心,所以時至今日,納蘭容若依然能擁有一大批的粉絲。

作為文青男神的代表者之一,納蘭容若的人生履歷簡直完爆太多人。納蘭容若出身豪門,在滿洲的八大姓氏裏,有瓜爾佳氏,鈕鈷祿氏,舒穆祿氏,納蘭氏,董顎氏,輝發氏,伊爾根覺羅氏,馬佳氏。這八大姓氏幾乎壟斷了滿族的豪門貴族。容若身為納蘭氏的一員,一出生就註定不凡。納蘭容若的父親明珠又是康熙的重臣。容若有這麼顯赫的家世,高貴的出身,這麼優秀的資源自然是前程錦繡。而偏偏納蘭容若自己還很努力,不像其他的富家貴族子弟,仗著自己是富二代官二代遊手好閒鬥雞走狗。納蘭容若卻熱愛學習,飽讀詩書,認真學習漢文化。二十二歲就中了進士,然後開掛的人生不可阻擋。開始成為康熙的三等侍衛,然後二等,然後成為一等侍衛。雖然工作很好,工資很高,也很得康熙欣賞,表面很風光,但是納蘭容若同時也感受到了風險和巨大的壓力。納蘭容若的內心對這份工作卻只想逃避。他並不喜歡和留戀官場,可是世事難以兩全,多次受到康熙恩賞的納蘭容若難逃聖恩。雖然有歸隱山林之心,可是為了自己家族的發展和榮耀,他只能停留在那個他並不喜歡的地方,停留在官場裏。一生在富貴與自由,家族與愛情裏掙扎的時候,寫下了那些清新雋秀,哀感頑艷的詞作,讓後來的我們得以窺見那個叫納蘭性德的人,那個叫納蘭容若的人。也認識了一個御前侍衛,他卻是一代文青男神。

『劍秋原創,敬請關注』


【文.羌人山裡漢】

他才高八斗,是 「清詞三大家」 之一。

他身世顯赫, 父為康熙權相,母族是皇室。

他天賜富貴,滿腹才氣。

他雖為一等侍衛,且淡泊名利。

他生而多情,且傷情一生。「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說的就是他。

「人生如逆旅,我本惆悵客」,是他短暫一生的寫照。他——就是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

納蘭容若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賜進士出身。三十一歲時因寒疾而歿。他的一生短暫而震撼。

納蘭容若主持編纂了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容若:一位世間最美的情郎,千古傷心的詞人。

圖片,來自網路


作為專門研究過納蘭詞的人,我想我還是有資格說一下的。

首先肯定是因為才華。這個無需多言,「誰念西風獨自涼」之類膾炙人口的句子在文青中的傳唱度非常高。其次是詩歌中的關於愛情的悲情色彩。文青多數都是感時傷春的,每天苦哈哈。納蘭最好的詞剛好是悼亡詞,詞學家唐圭璋說:「容若既篤於伉儷之情,故悼亡詞最哀痛。」第三,抒發苦悶。文青都是懷纔不遇的,內心苦悶,納蘭的詞也有很多寫這方面的情感。第四,偉大的友情。貴族出身的納蘭結交好友不抱門第高低的成見,而他與吳兆騫的佳話,更是傳奇。第五,納蘭對人生、歷史乃至宇宙的思考。他常常在黃昏景色中產生對生命的悲情感受,甚至發出對歷史興亡的詠嘆。如「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休尋折載話當年,只灑悲秋淚。斜日十三陵下,過新豐獵騎。(《好事近》)」這是他對宇宙人生的冷靜思考。


納蘭容若,康熙欽點御前侍衛,宰相納蘭明珠長子。這樣一位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公子,行文內外散發著濃濃憂鬱之情。就連其父納蘭明珠都曾疑惑不解,「你什麼都有了,為何還這樣不快?」

悼亡妻盧氏,他如泣如訴。

《挑燈坐,坐久憶年時。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

憔悴去,此很有誰知。天上人間懼悵望,經聲佛火兩悽迷。未夢已先疑。》

《肯把離情容易看,要從容易見艱難。難拋往事一般般。

今夜燈前形共影,枕函虛置翠衾單。更無人與共春寒。》

納蘭23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時年18,知書達理,才貌雙全,兩人是情投意合,舉案齊眉。婚後三年,盧氏因產後感染傷寒而亡。

別紅顏,難捨難分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後,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納蘭容若有一紅顏知己沈宛,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納蘭容若有意娶沈宛,但遭到家裡強烈反對,一來沈宛為漢女,二來納蘭容若已經迎娶盧氏。為不影響納蘭容若與家裡關係,身懷六甲的沈宛沒打招呼便隻身返回江南。

遇知己,一見即恨識餘之晚

《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繞砌恐蟄人不語,有夢轉愁無據。

亂山千疊橫江,億君遊倦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悽涼。》

顧貞觀是納蘭容若第一知己,是當時江南有名的文人。兩人惺惺相惜,經常以詞會友,切磋文學。

初見人生最為留戀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終於,納蘭容若的憂傷定格在三十一歲,永遠離開這個世界,再也不見。

就像徐志摩所說,「容若的一生並不蒼白,他為情而生,為情而苦,為情而亡,他是那個時代裏為愛而純粹活過的人。他度過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


納蘭性德的性格所致,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是人間惆悵客,不是人間富貴花。他的文藝在於他的惆悵。下面是我步他的詩和的一首:

【獨看寒窗心】

2014年1月20日晨詠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有感,步其韻並作。

獨看寒窗心自涼,瑟瑟枯枝穿殘陽。

默誦西風納蘭故,清風北去便憐殤。

莫怪古人疏窗閉,消書遣茶也馳疆。

往事塵煙歸舊處,只作風歸雨打牆。 ?


就才富帥,他爸是明相,明珠啊。就好比王思聰的老爸是王健林啊!!!!


腹有詩書氣自華,納蘭性德的文藝氣質肯定與他的飽讀詩書息息相關的。他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時、一袋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是英親王之女。家室背景本來就很強了,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從此就薰陶在文學氣息裏,後來又拜內閣學士徐乾學為師,文學造詣無人能及。雖然他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一年,但是他一生愛書藏書,作品無數,涉及文學、書法。腹有詩書、胸有溝壑、心有內容,自然就口吐蓮花,文藝氣息渾然天成。

上學的時候也有學到納蘭性德的詩,那時候我就特別喜歡「納蘭若蘭」這個名字,覺得很特別。如果納蘭性德生活在現代,他應該也是一枚小鮮肉,或者是年輕的老幹部。

納蘭性德也是一個癡情的人,他的妻子盧氏去世之後,他抑鬱不歡,所寫的詩書所表達的情感都是愁雲慘淡萬裏凝呀!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詩我們經常使用,沒想到是出自納蘭性德的手筆吧。下列欣賞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性德(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故卻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明珠亦在黃昏斜陽裏更襯托出輝燦,一句;我是世間惆悵客,不是人間富貴花,反照出多情和歸人之路。


不可否認的是才華橫溢,但是他所有寫出詞都是親身經歷,道出眾多人的現實狀況,大家一概的也就認同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