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SCI論文比作邏輯偵探小說,引言是故事的開頭,負責渲染氣氛,交代場景人物以及發生了某一「事件」,而結果與討論其實就是故事的「劇情」部分,作者們通過發現的蛛絲馬跡進行嚴謹的科學實驗,並對獲得的客觀結果進行評價性說明。「結果與討論」就是一個圍繞一兩個核心問題,將這個問題深入的解釋清楚的過程。因此,這個「劇情」必然是一篇文章的精華,會佔據大量的篇幅,作者應該儘可能的把要點清晰化,並且把要點串聯起來,一環套一環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劇情。

「結果」寫作要點

(1)數據翔實、準確、精鍊

數據結果描述過程中,簡單的將數據或者現象進行呈現將直接降低讀者的閱讀觀感,作者應當針對具有特殊研究目的或者科學意義的數據結果進行精鍊且準確的闡述。一般數據或者次要數據一帶而過即可,要主次分明,體現出作者對數據的敏感性以及甄選能力。

(2)圖表結合的呈現方式

結果一般採用圖表結合的方式來呈現,作者應針對數據所反映的問題和表達需要來靈活選用數據呈現形式。表格一般呈現大量準確的數據或資料,而數據圖則能夠直觀、有效地反映不同組數據間的比較、關聯、趨勢等。而且圖表應具有相應題名和注釋,幫助讀者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3)結果要進行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分析體現了數據結果的科學意義,對論文的可信度至關重要。

「討論」寫作要點

(1)討論要圍繞研究結果展開,且要主次分明。

討論是圍繞本文的數據結果展開的,但作者應該針對結果的重要程度進行區分,主次分明。對於主要問題或者重要發現應給予詳細討論,而次要問題或者一般問題僅需簡單討論,一筆帶過即可。討論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突出自己的創新性,體現出自己區別於前人的特點,區別就是創新。

(2)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論據要有說服力和邏輯性。

討論應該從多個層次、多個方面來進行,重在分析,不要重複結果,並通過引用文獻來支持自己的結果。對於與別人不同的結果,不要迴避,而要深入討論,分析自己與前人成果出現差異的原因。

(3)保持討論和結果的一致性。

結果與討論應該是前呼後應,相互襯托的。不能出現按照討論的內容可以推出與實驗結果相反的結論,這會讓讀者全盤否定你的研究結果。

(4)討論要正確評價自己研究中的局限性

在討論過程中,不要刻意掩蓋自己的缺陷,認為自己正確而別人錯誤,科學的進步就是在不斷探討中實現的。單一片面的分析只會讓讀者對論文的可信度產生動搖。對於研究本身的缺陷,也要客觀的剖析,便於讀者有客觀和清晰的解讀。

(5)對文章的科學意義和實際應用效果要實事求是。

對討論所得結果進行總結性的陳述,闡述研究發現內容對實際問題具有怎樣的意義,或者對科學的發展有怎樣的意義。

(6)選擇使用合適的層次結構

科學研究往往是複雜的,某研究的總體目的即使只有一個,但研究過程中的目的可能有多個,結果有多個方面當屬正常,討論中要將各方面的結果有效串接起來,可據實際情況靈活的論述層次結構。

簡而言之,「結果與討論」是論文的依據部分,是科學研究探索的答案。結果是研究的直接目標,沒有結果,研究就失去依據;討論是研究的最終目標,沒有討論,結果就停留在表象,研究就失去意義。通過與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說明自己結論的獨特性。從實驗設計角度,從理論原理角度,從分析方法角度等方面闡述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這是一個學習並完善研究的過程,每一篇都是有自己的不足,但各自找准立足點來完善即可,也正是由於這些不足,人類才會在科學的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

EditSprings(艾德思)創立於美國學術科研重地波士頓,攜手當地頂尖的科學家及期刊編輯,共同打造了一支專業性強、經驗豐富、學科齊全的精通中英雙語和100%英語母語的學術翻譯及專業潤色團隊,為非英語研究人員提供專業的學術英語支持服務。包括學術英文論文翻譯、論文潤色、論文預審、投稿期刊推薦、論文修改、基金標書服務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