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陳亮與葉適

事功之學

與理學重義輕利學說相對。以北宋李覯提出「人非利不生」的觀點發端。南宋永康學派陳亮和永嘉學派葉適等集功利思想之大成。承認「道」存在於事物之中,注重實際功用和效果,反對程朱學派諱言功利和空談性命義理之學。對功利與道義兼重的思想作了概括。

義利雙行

南宋永康學派陳亮用語。旨在反對儒家重義輕利、義利對立的傳統觀點。陳亮不同意傳統儒家將義利對立起來的觀點,認為義利並非水火不容,而是互不可分。仁義須功利體現。沒有「生民之利」,仁義即無以存附。他認為三代聖王亦追求功利,重義輕利只是腐儒偏見,有悖於三代聖王本意,故力主「義利雙行」(《又甲辰秋書》)之說。認為理學家們「三代以前都無利慾,都無要富貴底人」之說,純屬主觀臆測,並不符合歷史之真實。「義利雙行」說在義利之辯中,自成一家之言,對於後世產生過積極影響。

王霸之辨

中國古代關於兩種統治方法的爭論。戰國時儒家學派稱以仁義治天下為王道,以武力結諸侯為霸道。南宋朱熹更進而宣揚三代是「天理流行」的王道政治的時代,自三代之後便是「人慾橫流」的霸道政治的時代。陳亮針對朱熹的上述觀點進行駁斥,並提出「王霸並用,義利雙行」之說,具有歷史進化的思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