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

其寫下的《無題》是為名篇,全文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詩文描寫了暮春時節與所愛女子離別的傷感,以及別後悠長、執著的思念之情。直言不盡的情話,抒發纏綿悱惻的深情,讀來令人感嘆。

此詩構思巧妙不凡,想像細緻入微,語言精鍊

獨到,意境優美而纏綿婉轉,具有鮮明的藝術效果。

特別之處更是把「賦、比、興」運用得出神入化,精彩之極。

那什麼叫「賦、比、興」呢?

「賦」,即鋪陳直敘,把與人思想感情及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類比,用來作比的事物比被比的事物更加鮮明生動,特徵更加明顯。「興」就是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及思想感情。

如第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用迴環復沓的方式敘述了在春風衰謁、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離別後相見的機會難得,而分別時,更覺難捨難分的情景。應為「賦」。而接下來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很顯然是為「比、興」;表達詩人與所思女子的愛情就像「春蠶」和「蠟炬,就如吐絲「方盡」「蠟炬成灰」(其中還巧妙暗藏了「絲」與「思」的諧音),暗喻愛情深切至死方休。讀來情真意切、婉轉纏綿,真是好好的愛情總是令人心碎。

僅以以上管中窺豹,比興象徵不流晦澀,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還待我輩細細品味,並可在詩作中加以借鑒。

以上淺見,不當之處希斧正!


傳承文化精髓,採用含蓄的表達方式和靈活的寫作技巧,洞察和細緻譜寫生活中點點滴滴及現象,達到借物抒情、託物言志,啟發後人及讀者尋味。運用比興手法彰顯詩體或文學作品層次分明,感情豐富,讓讀者如品茶,慢慢回味,耐人尋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