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國語也是北方語系,普通話只是在國語的基礎上更地方化,比喻兒話音,南方語系繁多複雜不成一體,十里不同音,其中不乏古老漢語語種,更有古方言繁雜其中,極難統一,北方語系包括西南官話都是明清時期 北方衍生的統一語種,在人口基數上有優勢,湖南省廣西省這些南方省份都有一半的人講官話,普及北方語言早已是大勢所趨。

雖然北方語繫有優勢,但個人認為,電視劇裏的普通話的地方化非常嚴重,基本就是北京話,北京話對於北方人來講都不能學的惟妙惟肖,何況南方人,兒話音是南方人極難接受的發音,要想真正的普及普通話要適當的去除兒話音,讓普通話好學,以免形成地方性的川普,長沙普通話,兩廣地區的國語版普通話,閩南語系的臺灣腔,東北普通話等等。


這個問答有些挑事,自古以來就是以政治中心或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作為官話,而北方話幾乎一直作為官話,當然你可以不學官話,那就看你自己了,有什麼疑問?

為瞭解答你的疑問我故意去查閱並總結中國古代各朝建都所在地,字太多的話下面有個表格可以看一下,大概變化如下: 堯舜禹以來一直到東晉,首都大都在河南的鄭州,開封,洛陽,偶爾會去陝西西安、鹹陽,甚至山東,河北的邢臺,歷時2000年!直到西晉才短暫的建都建康也就是南京,歷時100。

接下100年來是五胡十六國,無法統計。

然後是南北朝的南朝首都是在南京、湖北的江陵,歷時170年。

到了北朝則又到了河南洛陽,山西大同,陝西西安等北方地區,歷時200年。

隋朝的140年分別建都洛陽和西安。

接下來就是唐宋元明清。唐朝300年分別建都西安,洛陽。五代十國不計了;北宋170年建都洛陽、南宋150年建都南京和杭州。元100年分別建都北京、錫林浩特。明朝50年南京220年北京;清的300年則都是東北、北京。

中華民國經歷了短暫的37年並多次變更首都不做統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公元1949年10月1日-至今!

我不是專家哦,我只是把我查到的東西分享並學習

以上就是你學北方話的原因


這個問題有點幼稚。我在7、8歲時也常問大人們:「為什麼喇叭(廣播)裏總是要講北京話(那時我們老家的人都把普通話當作也稱作北京話)?」當時也沒個大人能說清楚。

我的理解是統一語言,實現語言的標準化,有利於擴大信息的交流與傳播、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實現中華文化的文明進步與繁榮。

個人淺見。勿噴!


現在推普已經成為一項產業和政治任務,推普的潛力基本已經發掘完畢了,大城市和青年人都會用普通話交流了,但每年很多經費和資源自然習慣性的流向這些普通話已經推廣得很好和成熟的地方,例如東南沿海各大城市…現在更多的資源應該要投到研究發掘記錄保護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方言中的少數語種。


因為是國家規定,大家要學普通話,為什麼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呢,因為也是國家規定,就這麼簡單。如果你不願意或者不服,可以不學,看看會有什麼後果,如果你不想別人學,那就需要你有屠龍之術,再創江山了。

真不明白這樣的傻缺問題為什麼會被提出來,是挑撥南北對立嗎,破壞國家統一和穩定,其心可誅啊


我覺得吧,可能是因為南方的方言太多的緣故吧!南方大多不都是十里不同音麼,其實語音也就是起到一個交流溝通的作用,統一規定一個共同的語音,大家都能聽得懂的,這樣有利於社會文化交流。基本上北方人說話南方人都能聽懂,但是南方人說話,北方人基本上很少能聽的懂。再者就是,其實普通話也並不完全就是北方話,只是建立在北方話的基礎上的,所以說,不是南方人必須學北方話,而是大家都必須學普通話。


因為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編製的官方語言。也就是說官話,或者是類似於古代的雅言。而南方的語言體系和北方是不同的。我國的教育系統用的是普通話,整個政治體系都是這樣。所以南方人必須學北方話,準確地說,是學普通話。


因為,普通話=承德話,而滿清時承德話為滿官話。

而北方平原,利於語言同化。歷朝歷代,只有一個朝代大力推廣官話——滿清(三百年)。故,北方語言相對統一。

袁世凱廢國音,立滿清官話為國語。新中國後沿用,出於照顧少數民族不稱國語,而改稱為普通話。

個人不反對推普,但反感強推亂推!借推普的名義去消滅地方語言的行為!!!丟那星!


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政協全國委員會報告會上指出,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的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


不要對普通話有情緒好嗎,全國沒有一個通用的語言,南腔北調怎麼交流,同一個國家的人無法交流豈不可悲。國家怎麼發展,中華民族如何復興,英國美國全民講英語,其文化實力多強大,不知你為什麼反對南方人說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