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流浪歌手。

《射鵰英雄傳》是一部承前啟後的武俠鉅著,代表著新派武俠小說走向成熟,也奠定了金庸武俠宗師的地位。

《射鵰》中五絕的設定是之前武俠小說前所未有的,是金庸開創的武俠新局面,影響了後來包括古龍等一大批作家。

五絕分別是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王重陽。

這五絕按照金木水火土東南西北中精心設定的,暗含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

比如東屬木,所以叫黃藥師;西方屬金,所以叫歐陽鋒;南方屬火,所以叫一燈大師;北方屬水,所以叫洪七公;最後中屬土,所以叫王重陽。

這些並不是廢話,瞭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射鵰》,我們才會明白書中的劇情設置。

比如金克木,所以安排歐陽鋒殺死了黃藥師的徒弟梅超風,也讓歐陽鋒多次暗算黃藥師,還把桃花島的老窩都差點給端了。

歐陽鋒這麼厲害,誰是他的剋星呢?別著急,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設定,火克金,也就是一燈大師是西毒歐陽鋒的剋星。

更嚴謹的說法是一燈大師的一陽指是歐陽鋒蛤蟆功的剋星。所以王重陽才會千里迢迢從終南山來到雲南大理,用先天功和一燈大師的一陽指交換,用來剋制歐陽鋒。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因為王重陽知道自己陽壽將盡,自己死後天下無人能夠治住歐陽鋒,所以才冒險來大理國相求。

果然王重陽詐死,歐陽鋒迫不及待得來搶《九陰真經》,卻被王重陽以先天功+一陽指力破掉蛤蟆功,使其身受重傷,幾十年不敢踏入中原一步。

王重陽終於放心歸去,五絕只剩其四。這個時候就說到我們的正題了,一燈大師同時擁有一陽指和先天功兩門武功絕學,是否是天下第一呢?

筆者認為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為如果一燈大師那麼厲害,為什麼不是由一燈大師來破歐陽鋒的蛤蟆功,還要多此一舉王重陽再來學一遍呢?

因為王重陽知道雖然一陽指可以破蛤蟆功,但是一燈根本不是歐陽鋒的對手!而就算一燈學了自己的先天功也於事無補。因為先天功雖然很厲害,但是有一個特殊的先提條件,那就是童子功。

而身為大理皇帝帝的一燈明顯早就不是童子了,所以王重陽纔不辭辛苦專程來大理學習交換一陽指。王重陽練先天功必須保持童子之身,這也是他一直不肯接納林朝英的原因吧。

連老頑童都說過如果自己不是破掉了童子之身,不能學全真派的厲害功夫,就不會被黃藥師困在桃花島上幾十年。

由此可見如果不是被破掉了蛤蟆功,那麼四絕之首無疑就是西毒歐陽鋒。而就算蛤蟆功被破,在西域白駝山苦練幾十年功力又大勝從前,所以西毒明目張膽的大舉來犯,天下無人敢管,連黃藥師,洪七公都不得不小心對待。

而反觀一燈大師,在山中隱居還剃度為僧,離家避世,生怕歐陽鋒找到自己報仇,治療一個被裘千仞鐵掌打傷的黃蓉居然要耗盡全身功力,幾年都恢復不了。要不是郭靖以《九陰真經》相授,南帝的稱號恐怕都不保。

說得有點多有點亂,小夥伴兒們見諒。


第一屆華山論劍,評出天下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王重陽當之無愧的名列天下第一。其餘四人可以說平分秋色,不相伯仲。

彼時,南帝還是那個叫做段智興的大理皇帝。

如果段皇爺能夠潛心鑽研武學,憑藉這自身的條件,或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王重陽。

然而,現實與想像之間總是有差別的。

當初的段皇爺在第三次華山論劍的時候,雖然還是佔據這五絕的位置,但已經物是人非了,南帝變成了南僧。

可以說,段皇爺到一燈大師的轉變,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

首先。段皇爺除開武林高手這層身份外,還有一個更加顯赫的身份:大理皇帝。

有了這層身份,他便不能像其餘眾人一樣,將心思完全放在提升自身武力上面,畢竟,作為一國之君,主持處理朝政更加重要,這件事就足以花費他絕大多數精力和時間。

與此同時,其餘四絕可是一刻也沒有閑著,都在不懈餘力的提升自身實力,華山論劍的結果讓他們知道一個道理:學無止境。

即使南帝有先天神功和一陽指的絕世武功加成,其他人也不遑多讓。

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本身實力加上神功加成,本身點就比他們高,進步當然神速。北丐洪七公那也是有神功在身的主,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黃藥師的落英神掌,碧海潮生曲,歐陽鋒的蛤蟆功。無一不是江湖上最頂尖的絕學。

所以,說到武功絕學上,段皇爺不見得有優勢。

其次,因為最喜歡的妃子和周伯通之間的那段往事,段皇爺因為記恨在心對於周伯通和瑛姑的孩子見死不救這件事後來一直耿耿於懷。

所以索性傳位與後人,落髮出家,法號「一燈」。

前半生的段皇爺能秉持著處理朝政之餘不落下武學的修鍊,那是因為心裡還有爭強好勝的一顆心。後半生的一燈大師則將重心完全轉移到佛法的研究上。

練習武學講究的是個人能力的提高,而佛法則是要普度眾生。段智興身份的轉換,也意味著他失去了武學上那股堅持不認輸的勁頭。

按理說,後半生不再醉心武學的一燈大師或許在新的華山論劍中綜合比較來看,實力也許比不上其餘眾人,何況還有新的高手加入(郭靖,楊過,小龍女,周伯通)。

但是,南帝也好,南僧也罷,段智興始終是段智興。武俠體系中,佛法也是修行武學的一種,只不過目的不一樣,但是觸類旁通,佛法越高深,看待事物就越接近本相。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段智興的武學還是在明顯提升的。

在第三屆的華山論劍中,大家也就是走了走形式,並沒有像之前的兩屆那樣,真刀實槍的比試來分出高下。

綜合來看,最後一次華山論劍的時候,可能五人的功力幾乎不相上下。如果非要排名,我認為應當是:周伯通>郭靖>一燈大師>楊過>黃藥師。只不過他們之間的差距微乎其微罷了。


這個問題在原著中已經很明確了,周伯通在桃花島對郭靖說過:「當年我若不是失了童子之身,不能練師兄的幾門厲害功夫,黃老邪又怎能因禁我在這鬼島之上?」。由此可見,這先天功的必要條件就是童子之身,也是王重陽一身沒有接納林朝英的原因。

五絕中只有歐陽鋒處心積慮要得到《九陰真經》,由於身體原因,王重陽預感到自己大限已到,為了防止歐陽鋒興風作浪,所以他急需把先天功傳下來,以對抗歐陽鋒。在餘下的三絕中,只有段皇爺的一陽指有剋制歐陽鋒的功能,所以王重陽選擇了段皇爺,然而段皇爺在出家之前是大理皇帝,三宮六院早就不是童子之身了。所以先天功對於一燈大師而言,效果完全不及王重陽,甚至可能不及他本身的一陽指功夫,只是加持了增益功能,但是可以剋制歐陽鋒。

到此明瞭,在射鵰中,功夫是講究剋制的,沒有絕對的第一,也印證了萬物相生相剋的道理。


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奪得天下第一的桂冠和《九陰真經》,但之後不久就離世。在離世前,王重陽曾專程遠赴大理,將自身絕學先天功傳授給南帝段智興。王重陽死後,剩下四絕中唯獨南帝一人身兼兩絕的雙門神功。

很多人也據此認為南帝段智興,應當是第一次華山論劍到第二次華山論劍之間的天下第一。但靈沖霄認為,此時的南帝段智興還未必是天下第一。

心境有愧

瑛姑與周伯通的兒子被裘千仞打傷之後,段智興回想舊事(被戴綠帽子)羞怒嫉恨之餘,不願為其療傷。瑛姑傷心絕望之下,殺死幼子,一夜白頭。段智興看在眼中,愧疚於心,最終出家為僧,法號一燈。

在未得瑛姑諒解前,一燈大師心境始終是有所缺陷的。而對於五絕程度的絕世高手來說,若是心境不得圓滿的話,實力也難能完全發揮的。

實力有損

南帝出家之後,歐陽鋒曾下手打傷其弟子——武三通,迫使一燈大師耗盡功力為其療傷。(《射鵰英雄傳》原著情節)一燈大師為武三通療傷後,連夜轉移,避過歐陽鋒的尾隨追殺,卻也功力盡失,後花費五年的光陰才練回來。

瓶頸所限

一燈大師的武功本就已經到了極高境界,已非單獨的祕籍能夠提升自己的實力了。靈沖霄認為五絕層次的絕頂高手,已經大致處於瓶頸狀態了。正如歐陽鋒蛤蟆功被破,一燈大師為徒療傷,五年內功力盡失,但第二次華山論劍前夕仍不弱於實力未損的黃藥師和洪七公。不世出的大宗師張三豐百年精修,最終自忖也不過是五絕程度的實力。

可見受瓶頸所限,一燈大師也不見得能蓋過黃、歐、洪三人去。


我是靈沖霄,擅長武俠,相聲點評!歡迎關注評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


個人的修為與武功本身沒有關係。與個人的天賦修養自己後天努力有關。並不是修鍊好的武功就能修為好。少林寺有易筋經,七十二絕技,基本上少林寺高層都會練習,但古往今來有幾個學會,學精的。反之,不好的武功到了天賦異稟的人手裡,有可能威力翻倍,比如喬峯聚賢莊運用太祖長拳將雄偉武林人士打的片甲不留。所以武功祕籍的好壞並不代表修鍊者武功修為的高低。一燈大師後期內力修為絕高,但是前期身處帝位,國事繁多,精力不夠,後期出家,看淡紅塵,無心修鍊,所以縱然天賦異稟,但修為卻達不到第一。


後期五絕,功力都在伯仲之間。


一陽指威力不是很強,但也得頂級高手才能擋住,而且極難接近,幾乎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消耗內力也不低,年齡大了堅持不了多久,所以很難說,先天功需要資質極高的人,即使內力深厚也難說


不是。

華山論劍後出現了新的變化。

老頑童學了九陰真經,加上空明拳,左右互搏,水平不低。

西毒歐陽鋒學習了逆九陰真經,武功大進,雖然人傻了。

不能講南帝穩拿第一。


一燈應該是第一。但一燈大師已出家,不問江湖恩怨,也沒有出手。


未必,一陽指是克蛤蟆功的,但是對於東邪和北丐並沒有用,四大高手伯仲之間,無法決出誰第一,射鵰後期加入九陰真經,整體水平較之前要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