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小學時,課本都是黑白的,感覺好醜。於是,在小商店買來蠟筆(在我們那個偏遠的小村只有這一種不好用的塗色筆),把課本中的插圖都塗了個遍,那時特別有成就感,向別人炫耀我的美書。接著,班裡颳起了塗色熱,有美術基礎的把插圖中的形象也作了改造,很快,老師發現了我們的「小動作」,始作俑者的我被收拾了一番。

但是每個孩子都繼續上看對書改造的興趣,到了中學這個愛好繼續發生著。

「聞香識女人」的改編版:「看書辨學生」——

打開書包,拿出各科課本,快速翻一遍便可知道哪科學得不好,哪科不重要,哪幅圖是孩子最討厭的,哪又激發出孩子的創作慾望。

歷史課本被改造,我們喜歡讀裡面的故事,喜歡聽老師講書以外的奇聞軼事,還喜歡看插圖,但是這時在書中會發現很多和我們認知有偏差的東西,歷史書便成了我們展示認知不同的工具。還有,語文可發揮的空間也很大。

課本中的醜圖絕不能容忍。記得生物中有一個沙眼的圖,每次看到心裡都疙疙瘩瘩的,渾身冷冷的,有時同桌之間拿來猛得打開讓你看,於是,很多人趁同桌不在把它畫得美美的。

和老師有關。在有些課本上還出現了改造的主角。比如老師很切合這個人物特點,於是課本的插畫人物就成了這個老師。再比如某個老師深深傷害了你,來個慘慘的老師象解壓。

據說很多名人也喜歡開「小差」塗鴉,舉一例:

你在哪本書上創作過呢,是什麼觸動了你,又有什麼故事呢?

你認為這種創造可區分出學霸和學渣嗎?

歡迎留言。


看了這三張被塗鴉過的課本,感慨現在的小學生接觸的東西越來越複雜了,被一些流行的東西影響的也越來越深,從他們塗鴉的內容可以瞭解他們所關注的東西——當下流行的遊戲和一些不文明的語言。

我上小學的時候,非常愛惜課本,都會拿出舊報紙把書方方正正包好,生怕書角,書上被弄脹,都是小心翼翼的,如果期末書還是嶄新,都會以此為榮的。我仍然記得小學學習一篇植樹的課文,那幅圖畫教育我們要不怕幸苦,熱愛勞動,用綠樹裝點環境,我回家後深受啟發,我拿著工具在雨中把樹種下,現在已是枝繁葉茂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手遊的繁榮,現在的孩子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和樂趣了。再回到幾副塗鴉,如果在課堂上老師發現這一現象可以成為教育的契機,反問學生想表達的意思,藉此教育學生要愛惜書本更要懂文明用語,還要尊重知識;在家裡見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言傳身教,是否正確引導孩子愛學習,珍惜時間?是否發現孩子接觸不良信息和內容時沒有及時制止?或者把手機教給小孩沉迷遊戲,所以家長要擔起孩子的陪伴和引導的責任。

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當今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沒有捷徑,家長在關心孩子成才的同時,不能忽視孩子成人。從習慣、人際、性格、興趣、情緒各個方面給與他們正確的引導,使他們成才成人,做一個具有正能量、積極向上、有遠大抱負和理想的人。


在課本上胡亂塗鴉,往往都是一些心思不在學習上,上課聽不進老師講課,課後應付寫作業的同學常乾的事。不僅在課本上塗鴉,有些調皮搗蛋的學生還在課桌上私塗亂畫呢。如果你去觀察那些學習成績優秀同學的課本,往往都是乾乾淨淨,且特別整潔的。這說明愛學習和不愛學習,僅從他們對待課本的態度上就能做出區別。

我當學生時,有一股特別好的風氣,學校發的課本都會包書皮,一直到學期末書皮仍在,愛惜書成了我們那時候的當學生的好習慣。如果哪個同學把書弄的髒兮兮,甚至都捲了邊,撕了頁,在課本上亂寫亂畫,老師會嚴肅批評。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今天愛惜課本的風氣就被改變了,有不少學生根本不珍惜也不愛護課本,在上面隨意把自己的喜好畫出來。就如題主所提供的圖片中,手裡拿著槍的兩個,這明顯是男同學所為,平時他極喜歡玩玩具槍。而在上課時或自習時,就會大腦裏想遊戲場面,就會來個即興創作,根本不會認真聽課,或把心思用在學習之中。

透過學生在課本上隨意塗鴉現象,也可以看到家長平時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夠重視。但凡是有心的家長,當發現孩子在課本上私塗亂畫時,都會教育和引導孩子,不要隨意破壞課本中插圖,因為那些插圖都是精心選擇的,只有學會愛惜的孩子纔是好孩子。再者說那些插圖都帶有一定的審美立意,你人為破壞掉讓老師看到,會對你有什麼印象評價?

如果孩子真喜歡繪畫,完全可以利用課餘時間,鼓勵孩子去學習繪畫,正好把興趣愛好往好的方面加以引導。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絕不往這方面想,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有透這些容易忽略的現象中看到教育的時機。同時也不會從孩子的亂塗亂畫行為看到孩子心思不在學習上,自然不能正面引導孩子要專註聽課,認真做課堂練習,或者認真寫課外作業。


為啥我初中語文學的不好


都是自己之前畫的,現在書都發黴了??


我的塗鴉比較飄:不喜勿噴


看這些被學生塗鴉的圖片,這是什麼心態,你有過類似情況嗎?

記憶中,很少有學生不在課本上惡搞的,有些還很有創意,有點水平喲!一般都是覺得聽課乏味,信手塗鴉的,個人覺得沒什麼心態問題。當然有些學生也只是美術較有特長,但有學生的塗鴉卻讓人哭笑不得,老師看到也常忍俊不住!

尤其喜歡給課本插圖「添油加醋」——用現在的話說,就叫「美顏」。但是有些塗鴉真的讓人哭笑不得,怪不得有家長看到要被氣壞:開學時就拿著課本找班主任,孩子上課都幹美術活?

英語課本上,不會讀的英文單詞旁更常被塗鴉,最多的是用中文標註,如:window(穩鬥),bright(不來特)……偶爾也用筆畫個簡筆畫,如:魚、雲、河流、下雨等。

還有人喜歡惡搞課本上的插圖,有些很無聊、還帶點黃,這要批評教育!

有些很有創意,常讓令人忍俊不住——有時總跟動畫片或神話故事裡的人物相似;有時故意誇張某些部位。印象最深的是給魯迅、杜甫等畫過長鬍須(眼鏡),給小英雄雨來等人配過手 槍或衝鋒槍……

還有時突發奇想,在課本插圖旁再增添個飛機、小鳥、花、魚、汽球之類的配角等。一般在數學課本上好像畫得最多的是用圓規畫圓:大圓套小圓,一畫就是十幾二十個;還有就是經常用圓規畫花瓣(六瓣)……


隨手一畫


看到這些被學生塗鴉的圖片,感覺有一點熟悉。曾經的我還有我現在的學生,一直還在進行著這樣的「創作」。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學生不愛學習的表現,其實也不盡然。針對這個問題,我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了採訪,他們給出了和我們想像不一樣的答案。

被訪者一:

因為您們講課我們聽著可能會聯想到什麼動漫,遊戲,童年裡的內容,然後就畫下來了。

這說明學生們的思維跳躍性很大,在聽老師講課的過程中思維發散,想到了很多與之相關的內容,於是就情不自禁的將它畫了下來。

例如這個孩子說:「由講課的某一個點,例如您突然就提起了千里走單騎,我們就突然一下子跟讓針紮了似的,聯想到那種場景,然後就畫下來了。」

雖然學生在塗鴉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走思的行為,但是關注點還是在老師的課堂上,並且在此基礎上有了自己的理解,這一點來看並不是壞事情。

被訪者二:

有的,可能是講課不引人入勝,一些人的注意力集中不起來,就會畫畫,或者是根本聽不懂,就會把自己看到的無關的,想到的都畫下來。

從第二個被採訪的學生來看,第一種情況是老師講得過於枯燥,完全沒有吸引力,所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開始在底下心猿意馬,塗塗畫畫。

第二種情況則是上課根本聽不懂,但是又不能睡覺,於是就任由自己的思想天馬行空地馳騁,然後把這些內容用畫表現出來。

被訪者三:

我在考完試的時候就會畫畫,也是緩解壓力的方法。

通過被採訪者三的回答,我的眼前立馬出現了監考的時候,有些孩子答完試題之後,就在草稿紙上畫來畫去(正規考試是不允許的)。

每次看到孩子在考場上信筆塗鴉的時候,我總是善意的提醒TA檢查一下試卷。現在看來,這是孩子們的另一種解壓方式,一直不能被我們所理解。

被訪者四:

上課的時候就突然腦子裡閃過一個小人的雛形,感覺特別好看想畫,畫草稿紙上會丟,就直接畫書上了。平時老畫了,家裡一堆。

通過被訪者四的說法,就是在聽課的時候,有時腦子中出現自己想畫的人物,忍不住就在書上直接畫了,好像這樣的感覺是情不自禁的。

後來我又問她會不會影響聽課的效果,她坦然承認是會有一些的,並保證盡量剋制上課塗鴉。

並不是所有的差生才會塗鴉,我們更應該正確的看待孩子們的塗鴉現象。

通過我對孩子們的調查發現並不僅僅是成績差,聽課狀態不好的孩子才喜歡塗鴉。很多成績很好,表現也很出色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愛好。

我並不覺得塗鴉是一種多麼不好的習慣,它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學生的天性:愛動腦子,善於思考,聯想能力很強,動手能力也不弱。

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具有完善人格的個體,而不是頭腦僵化,只會服從的機器人。所以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們有思維活躍的空間,塗鴉行為就是這樣的表現。

對孩子塗鴉現象還應該正確地引導。

雖然我不贊成遏制孩子們的天性,但是我們還是要對孩子們塗鴉的現象加以正確的引導。

首先要保證孩子上課盡量地注意聽講,即使頭腦中有想畫的衝動,也要放到課下,不能耽誤課上的聽講。

其次也要愛護我們的課本,尊重我們的歷史人物。保持課本的整潔、乾淨是一種好習慣。而且那些歷史上和文學上的人物,很多都為我們社會的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不惡搞他們也是對他們的尊重。

總結:總而言之,孩子們的信手塗鴉並不是什麼壞事,我們也不用把這個看得多麼嚴重。尊重孩子個性的發展,加以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用一點兒小事來給孩子下定義。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們健康自由地發展!

軒老師談教育,中學語文老師,班主任,多年教學經驗。歡迎您的關注、評論和點贊!


有很多學生喜歡在課本上塗鴉。在課本上塗鴉的學生,內心是矛盾的,想像力是奇特的,繪畫能力也是有一定水平的。看到這些塗鴉,總是在無耐中到讚歎學生的想像力。

1.學生感到無聊。課本上的塗鴉大多是學生在課堂上或做作業時完成的。對老師講的課沒興趣,作業不想做,這時就在書上畫幾筆。這是心的呼喚,是情感的一種抒發與渲泄,是對權威的挑戰。大部分成績好的學生都愛書如命,捨不得在書上多寫一個字,不想書上沾上一丁點污漬,他們又怎會上書上亂畫呢?

2.這是創造力想像力的體現。每當看到這些塗鴉,都不禁啞然失笑。把一本正經的插圖畫成另外一番景象,有的還配上感情強烈的文字。從這些形象各異上面,可以看到離經叛道的精神。對權威的挑戰,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正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不迷信權威,是一種寶貴的精神,我們一定要保護。

3.洞悉塗鴉背後的感情傾向。在千奇百怪的塗鴉上,你會發現孩子不同的心理傾向:暴力、焦躁、搞笑、灑脫、陽光……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見微知著,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傾向,並加以正確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