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大族激光—2018年Q3交流

4 人贊了文章

Q:今年消費電子大客戶業務對公司有哪些要求?目前業務情況如何?

A:消費電子大客戶的要求一般都是走在前端的需求,對公司自動化配套能力、綜合能力的要求要高得多,消費電子大客戶的需求更高端且多樣化,這些都是中小廠商做不到的;今年實際上最大的壓力是消費電子大客戶產業鏈,藍寶石業務務少,焊接業務少。7月份看到的營收數據差,8月份應該會有所好轉。

Q:請問公司高功率業務情況如何?

A:首先公司以前沒怎麼做中功率的業務,現在中功率事業部也有一些業務,大族粵銘就在做相關的業務,中功率實際上是一片紅海,估計能有30-40億的收入,現在激光器的營收就有8-10億。高功率業務15年營收7-8億,16年營收10多億,短短三年時間,到了18年,營收接近30億。照這樣的增速增長下去,兩年後會達到50億。

就目前收縮的市場我認為是一個短期的小波動,長期的增長邏輯沒有變,反而是對增長邏輯的進一步強化,同時宏觀因素對公司業績有影響,但不是主流因素。整體看公司每年的增長就在20%-30%。

Q:請問您怎麼看未來的整個激光行業的發展?

A:我覺得整個行業未來發展會很好,原來就大族激光一家公司,關注度也不夠,現在整個產業鏈的公司很多都上市了;海外市場方面,通快的高端客戶還是有它的優勢,但公司也在努力發展美國、歐洲市場的激光切割機業務,例如在慕尼黑參展的設備就直接被當地的客戶購買。

Q:請問整個行業大的拉動是不是還是要看消費電子大客戶?還是說未來還有新的動力?

A:就目前數據來看,高功率都是持續結構性的,都是金屬加工、切割,而且焊接業務還沒起來,我覺得焊接的業務空間會很大。去年公司激光切割機賣了一千臺,未來國內銷售1萬臺也不算多。

如果沒有消費電子大客戶的拉動,整個行業是一個平穩增長,公司每年增速能保持30%左右就很不錯了。每年30%的增長,十年就有十幾倍的增長。公司也在拓展更多的產品線,未來不排除裡面有一些行業還有爆發性機會的可能性,這對公司來說可能整個增速不止30%了。

如果把消費電子大客戶剔除掉,公司非消費電子大客戶的業務也能保持一個連續三年30%以上的增長,16年的增長就是靠的非消費電子大客戶業務增長了30%,16年消費電子大客戶業務基本沒有增長,17年基本上消費電子大客戶業務和非消費電子大客戶業務對增長的貢獻各佔一半。後續面板、半導體、新能源、PCB業務也能提供一個持續的有爆發力的增長動力,增速不會下降。

Q:前段時間通快公佈了一項新的技術,就是他們現在的激光器不用諧振腔,是用彈片,現在推出的新技術的激光器連彈片都不用了,可以直接出光,而且現在光斑直徑是150個微米,如果能做到100個微米的話就可以商用,而且它體積很小,又不需要諧振腔,又不需要彈片,所以它可以直接裝在機械手臂上面用,如果這個技術公佈出來,或者是開始商用的話,成本肯定會降低很多,請問您怎麼看這個問題?國內公司將如何應對?

A:這說明激光未來前景還十分廣闊,目前這個新技術的成本會相對高一些,但就是因為有這些技術進步,才能推升整個行業的發展。通快新技術的成本大幅下降,這是一件好事,通快也是我們公司的供應商,我們也向通快購買激光器,我們的購買成本也會下降;同時這個技術最終不會通快一家公司一枝獨秀,形成壟斷,實際上它會帶來整個行業應用門檻的下降。

當時光纖激光器出現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帶來了是一次技術革命,一個是成本的下降,另外一個是維護成本的下降。針對通快這次的新技術,實際上也是製造成本、維護成本的下降,可能對高功率焊接也有推動作用,應用成本也會下降,更便捷,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

但不同的光,或者說不同的光纖激光器,或者傳統的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他們的應用場景還是不一樣,每種設備各有各的需求。不同的光對不同金屬的反射不一樣,固體激光器可能還是不能完全替代光纖激光器,這要看轉化率等指標的情況。

Q:請問公司半導體業務情況如何?

A:我們公司純半導體的設備有做一些,也有一些在測試,但是量不大,在幾千萬的水平。我們公司做半導體業務,不光有面板半導體事業部,公司還收購了富創得,業務做得還比較大,去年有兩個富創得的客戶比較好。富創得成立了好多年,一直做不大,我們買回來以後在上海新設廠房,加大投入,更新原來單一的自動化設備,迅速擴產,基於富創得原有的優質客戶,去年獲得了2億營業收入。

泛半導體業務設備種類很多,前端、終端、後端都有涉及,很多事業部均在佈局,例如面板事業部對半導體業務很重視,LED 裂片、劃線、切割業務去年營業收入3億元,今年計劃6億元,上半年就有4億多元,整體來說,泛半導體業務今年還不錯。

Q:請問今年各業務板塊表現如何?

A:就今年的業務板塊而言,消費電子大客戶產業鏈壓力大,面板、OLED低於預期,新能源、PCB超預期,高功率符合預期。

Q:今年消費電子大客戶產業鏈市場普遍不被看好,請問今年公司的消費電子大客戶產業鏈業務如何?

A:消費電子大客戶產業鏈今年承壓,整體看今年最差,在普遍擔憂的情緒下,仍然獲得歷史第二高營收,光是消費電子大客戶中框的業務就有不錯的訂單;未來預期消費電子大客戶產品大概率會賣得很好,未來產品如果性價比合適,消費者換新概率大,扎堆從眾消費,營收大概率好於預期。中國市場對消費電子大客戶的影響佔比約25%左右。假設消費電子大客戶業績差,最差與今年持平,公司消費電子大客戶產業鏈業務仍然維持30億的水平,明年其他業務繼續保持增速,總體來看,公司整體收入也很不錯。後年5G推進,將會迎來手機的更新潮,消費電子大客戶及其他業務均會有所增長。

就算消費電子大客戶更加關注後置攝像頭,將產品創新後移至2020年,消費電子大客戶產業鏈仍然預計有30億的營收,消費電子大客戶裝備、自動化業務也有很大市場,值得樂觀。

消費電子大客戶產業鏈業務還是值得樂觀,公司其他業務很多都超預期,新能源、PCB、面板、高功率、IT業務發展均不錯,明年消費電子大客戶業務佔比20%,只是公司業務的一部分。

Q:請您介紹一下半導體業務的大方向主要有哪些?

A:公司面板、半導體事業部在做半導體業務。

富創得是一個平臺,目前在不斷加大投入,引進人才、技術,開發新產品。精密焊接事業部通過合作、合資的形式做一些半導體設備。半導體設備眾多,主要平臺是半導體事業部的平臺和富創得的平臺。呂博士在半導體方面也有佈局,主要涉及打標、切割。泛半導體業務涉及LED焊線、LED裂片,光電去年營收近2億,上半年有1.6-1.7億的訂單。面板、半導體事業部近幾年的規劃在於盯住OLED,把握近三年持續的市場,藉機發展壯大,未來接上半導體更多大屏的業務。今年也有大量LCD業務,且有持續性。

很多負責人很看好半導體。半導體方面可做業務多,投資都是上百億的規模,可以做到上億的業務。可做業務太多,需要進行規劃,目前還是單體設備切入,逐漸形成合力,再內部整合,形成協同效應。

一個單體設備業務空間就很大,例如貼補強、點膠機。

公司子公司已經在做點膠機的業務,市場調查顯示,全球點膠機業務做到20-30億的公司有好幾家,細分應用領域的單體設備業務不可小覷。

因此公司做大做強的一個思路就是大行業大應用領域細分業務條線,合在一起規模就很大。

Q:請問這幾年公司持續收購、投資其他公司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A:公司會考慮潛力大、平臺優勢突出的公司,通過提升管理水平,挖掘潛力,提升積極性來促進業務發展。

Q:請問公司在產品開發方面有哪些新的考慮?

A:近幾年公司希望有新的產品,例如近年來PCB、新能源、面板業務都是成功的,半導體是一個大方向,也在尋找上游的業務機會,投資導軌、滾動、減速器就是基於這一考慮,上游投資集成基礎核心器件,下游拓寬更多的應用領域、產品線,方式選擇一般是收購或者自己投。就目前的大方向而言,可投資的方向就很多,例如新能源、面板半導體、3C、點膠機、自動化。

基於上述業務,預計公司營收做到300-500億,目前的業務佈局可以支撐公司做到300億甚至更高,做到500億甚至1000億還需要努力從2B向2C轉變,加大資本開支和投入。

公司目前投入也不少,在建基地,研發投入逐年增長,上半年增長35%,去年研發投入8億多,今年估計將會有10億多的研發投入,研發投入主要在面板半導體、新能源、光源這幾個方面,光源的持續投入會比較大。

Q:請問公司海外業務情況如何?

A:公司海外外延擴張,目前緊盯海外市場,主要是歐洲、日韓、以色列的業務機會。但美國關稅涉及激光,並且美國一直卡得嚴。

Q:請問公司導軌項目進展如何?

A:導軌項目投入大,一期投資10億,初期投資又分成兩次,這次投資3億建廠、買設備,有一個產品的終試已經完成,另一個產品投入很大,只能自己做終試。購入導軌磨牀花費較高,但投入有一定價值,導軌項目發展起來,公司材料加工技術能力能夠上一個臺階,裝備基礎能力得到提升。

目前高功率切割機、PCB大型設備平臺均要外購,目前自身沒有能力做,導軌項目的成功也可以促進這些業務的大型設備的自產能力。

Q:請問下游應用最廣泛的是切割、焊接,那公司切割業務主要涉及哪些領域?

A:我覺得把握我們公司可以從大的行業、事業部、產品線入手,瞭解其有多大,有哪些客戶,能做哪些產品,結合報表的十幾個子公司,把握每一個板塊的現狀、趨勢、未來,可以瞭解公司的業務、方向、定位、目標及戰略。

公司著眼大行業、大的應用領域,集中方向,收緊業務線,形成上述幾個大方向,子公司則是未來的事業部,子公司在某個領域越做越大,逐步發展成為事業部,例如子公司開始於激光業務,逐步拓展自動化業務,往前端、後端發展,PCB事業部就是一個典型。

把握公司從業務板塊入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業務板塊:

1)消費電子大客戶為代表的IT業務

消費電子業務涉及精密焊接、打標、精密切割、自動化配套設備;

消費電子業務與消費電子大客戶創新週期、創新力度高度相關,和銷量也有一定關聯,去年iPhone X關於材質金屬變玻璃、焊點改變、攝像頭變垂直、藍寶石加工變化、防水等創新都創造了大量設備需求,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但以消費電子大客戶為代表的消費電子手機終端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創新壓力和動力越來越強,同時作為消費品、低耗品,產品更新快,消費者對功能外觀材料的追求不斷變化,都會帶來新增需求,設備需求的持續性和成長性沒有問題;集約化的生產通常情況下產品更新換代對設備的要求也在更新,針對某一代產品的一個整體方案,設備也會更新;

公司同時也在平滑消費電子大客戶對公司業務的影響,消費電子業務佔公司業務的比重將會逐漸下降,公司定位並非只做消費電子大客戶的供應商,為消費電子大客戶提供模組和器件,消費電子大客戶作為一個代表性的客戶不斷提升公司的服務水平、技術能力;

消費電子大客戶公司一般9月發布新產品,在4月份會下單購買設備。

2)PCB事業部

主要涉及機械鑽孔、激光鑽孔、成型設備、檢測設備、測試設備,爭取在PCB行業裏提供系列設備;

PCB業務去年12億營收,訂單20多億,今年18億,增長近50%;

PCB全球產值600億,投入產出比1:1-1:2,幾百億美金除去廠房等固定投入,設備投入佔60%,仍然有幾百億的規模,關注增量需求,增量少,但結構變化大,結構性變化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內資廠(例如崇達、景旺)擠佔外資廠(臺廠、港廠、韓廠)的市場份額,第二高端設備,例如HDI板、IC窄板、柔性線路板、FPC需求增加,對設備的需求隨之增加。

3)面板半導體事業部

涉及LCD、OLED檢測設備、激光加工設備、切割設備;

LCD、OLED國內主流廠商均有進入,例如BOE、華星、柔宇。

4)高功率智能裝備集團

主要提供金屬加工的大型切割機、高功率焊接,例如,消費電子大客戶中框,以前的鍛壓(涉及製作模具,製作費用高,沉默成本),再CNC,現在激光替代鍛壓,替代傳統的鍛牀、沖牀,對設備升級更迫切。

小功率切割市場有60-70億,高功率市場也不小,目前已有20多億,加在一起近100億。

金屬加工領域,切割、焊接佔70%,激光切割焊接就是對傳統切割焊接的替代,消費電子大客戶手機、電池、汽車涉及的高功率焊接均可體現其優勢——可實現自動化,強度高,優勢明顯,持續增長邏輯不變。

高功率原來應用門檻高,成本高,目前成本持續下降,外生動力是國內製造業升級,推動裝備水平進步,內生動力是公司替代能力強,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快趕上通快,通快去年汽車設備銷售1000臺,公司去年也銷售了1000臺;

高功率焊接還在發展,目前營收幾個億。

5)新能源事業部

主要涉及鋰電池裝備,目前能做塗布、模組電芯的焊接、模切設備、注液設備,能夠覆蓋前端終端70%-80%的業務。目前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訂單已有5-6億;模切、電切、模組焊接、注液均可做,一條線的50%-60%均可承做;1G瓦時能佔到4-5千萬。目前新能源汽車保有率較低,滲透率不到5%,未來有較大空間。每一個領域都涉及打標、焊接、切割、鑽孔。公司總體目標是把激光、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完美地結合起來,給行業客戶提供一體化的集成的解決方案,與行業大客戶高度綁定,提供綜合的裝備服務。

Q:請問工業激光具體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A:工業激光主要應用於這幾個方面:1)打標如打商標、花紋、圖案、附碼、衍生出刻蝕、劃線,材料表面加工。2)精密焊接如手機、電池,焊點要求精細,焊接強大要求高,或者複合材料只能用激光焊接,相比傳統焊接有優勢;3)精密切割如大量應用於消費電子部件包括手機天線、FPC、PCB等。總體來看,打標、焊接、切割均可應用到幾十個行業,分高中低端應用,高端應用主要是以消費電子為代表的半導體、面板、IT領域的精密激光加工,這方面需求大,附加值高。

Q:請問激光加工與傳統加工成本差別有多大?

A:消費電子大客戶中框原來用鍛壓機鍛造出來,再用CNC精細加工,現在可用激光替代鍛壓,鍛壓要設計製作模具,設計費用、拆模費用相當高,小批量多品種的模具費用就是沉沒成本,並且激光切割成型比傳統的衝壓鍛壓精度高、自動化程度高、柔性化程度高,先激光切割再CNC精細節約材料成本,縮短了工序時長,用工成本降低;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設備價格下降,對高功率設備的需求會不斷釋放。目前服務的高端客戶對自動化的需求更多,對設備升級的需求更迫切。

Q:請問公司在光纖激光器方面的投入情況怎麼樣?

A:高功率設備目前來自IPG,公司可以實現2000瓦設備的自產,單模1000瓦能做,6000瓦在測試中。公司在光纖激光器方面著力打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體系,大族天成做泵浦源,在深圳建立了光纖生產基地,投入在4億多,還建立了高功率和中低功率光纖激光器的超凈車間,又投入2-3億,在光纖激光器方面總共的資本投入在10億左右,從泵浦源到後封裝都實現了自製;晶元則採購。主要爭取6000瓦以下的市場,門檻相對低,有一定積累後6000瓦以上追趕IPG,逐步突破,看平臺技術的整體延展性以及技術路徑,往上爭取10000瓦、10萬瓦。目前光纖方面的進展,小功率還不錯,中功率已經有批量出貨,高功率2000瓦以上也準備今年出貨,考慮到銳科帶來的競爭,公司改進了管理方式,並會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引進人才,穩步提升相關業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