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不是一種口號

來自專欄塵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很多人開始把愛國當成一種口號?

我小時候最喜歡讀歷史,而最喜歡的就是大唐時期的各種人文趣事,因為那時候的中華民族,是最為鼎盛的時代,而到了後明晚清,更多的記憶卻來源於課本的知識,因為在我自己瞭解史實的那段時間裡,是從來不忍心看到民族的衰敗。

我從來不覺得,愛國是一件多麼值得炫耀的事,甚至我討厭那些一本正經教導青少年愛國的課程,因為我覺得,愛國,它不是一種形式,也不是一種口號。我現在還記得上學的時候,一羣人在教室,盯著最前面的小電視,看著神州昇天,然後整棟樓裏傳來經久不息的掌聲。我還記得,我們每次去革命烈士的紀念館,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遺物,拜讀他們曾經的故事。

我也還記得,當遼寧號下水,當第五代殲20正式進入空軍序列,當中國公民在災難時被祖國庇佑,那些一次次的感動與熱血。

愛國是口號麼?我覺得口號這種東西,除了會讓聽久的人反感,以外,並沒有別的好處,愛國,該是發自內心,理所當然的民族歸屬感。其實我真的無法理解,那些僅僅十幾歲的少年,沒有經歷國家動蕩,人民流離失所,沒有見證過太多的血與淚的故事,也沒有遭受多少不公正的對待,為什麼會如此的鄙夷愛國?甚至覺得愛國是一件很丟人羞恥的事情?

我想把它歸結為學校教育的失敗,但仔細一想,學校教育只可能引起他的厭煩,但並不會讓他覺得愛國很羞恥,所以,可能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每一代人,都說新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從70說80到,00說10,但真正開始垮掉的,是不是正是那一批生活失意的平凡人呢?90後被說成垮掉的一代,可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卻聽到了太多來自60、70「長輩」的教誨,諸如「國家不會管你的死活」「誰會在乎老百姓」「你看就中國這樣好不了,看看人家國外」

一羣沒有出過國門,生活在社會基層的百姓,總是很喜歡用他們看到的,聽到的去揣測整個世界,就像我們的父母總會告訴我們,「不要怎麼樣」但其實,只是他們不瞭解而已。

這種老一輩的「不愛國」言論,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多少新一代人,我們不難發現,畢竟,現在有多少中國網民在網路上跪舔外國言行,明星,政黨,又有多少身邊的同齡人,鄙夷著愛國言行。我大概沒有見過國外的世界,但我卻依然覺得,中國的一切都是好的,這是一種盲目的「護犢子」心理,就算我們又不好的,我們心裡清楚,但並不影響在我心裡,「祖國天下第一美」。因為每每想起我們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還有充滿熱血和抗爭的成長曆程,我都會覺得,生而為人,長在中國,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飛速發展的時代,的確充滿了很多不為人知的黑暗,但這個世界上,哪有沒有陰影的地方?我總是在說,正因為我們敢於把那些醜陋暴露出來,所以我們的祖國才能變得越來越好,民族自豪感這種東西,絕不是因為祖國有多麼強大,而恰恰你愛著的,是他不太強大卻很溫暖的樣子。愛國,不是口號,愛國也不是多麼丟人的事,你有眼睛,可以去看,你有耳朵可以去聽,你有腦子,可以去思考,但你有什麼臉面?去宣揚自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厭惡自己的祖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