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

 

弘五云:「初引华严者……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五卷说:「一开始引用的华严经…『心就像很高明的画家,造出各种的五阴一样,一切的世界里,没有一样是法造不出来的。就像心一样,佛也是如此;就像佛一样,众生也是如此。心和佛以及众生这三者,都没有差别。如果有人想要明白知道三世一切的佛陀,就应当这样去看:是心造出所有的如来』」。《一念三千理事》 (御书427页)

 

这是根据晋译华严经第十夜摩天宫自在品所说:

「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不造作,心如佛亦尔,佛如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这个唯心偈,曾被智𫖮再三地引用。依照智𫖮对于此偈的理解来看,其中所说的佛,是佛界,众生是除佛之外的其余九界,而此众生及佛的十法界,即为一心之所造作,所以产生了一念即其界的思想。又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而产生了十界具于一界的思想。再以法华经的十如相乘,便唱出了一念三千的教义。

 

《华严》云︰心如工画师,作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

画师即无明心也;一切世间即是十法界、假实国土等也。心如工画师,造种种色。心构六道,分别校记(计)无量种别。

其大体的意思是由于心一念虚妄,造出种种染污的行为,这些行为沈淀成种种杂染的业,而召感果报。流转生死的世界便在这果报中说。对于这点,智𫖮自身有较确定而具体的说法。他提出无明心的概念,以交代生死流转世界生起的根源。又解释这无明心如何引生出现实的六道的生死流转的领域。他说︰

过去无明,颠倒心中,造作诸行,能出今世六道苦果,好恶不同。正法念云︰画人分布五彩,图一切形,端正丑陋,不可称计。原其根本,从画手出六道分别,非自在笔作,悉从一念无明心出。无明与上品恶行业合,即起地狱因缘,如画出黑色。无明与中品恶行业合,起畜生道因缘,如画于赤色。无明与下品恶行合,起鬼道因缘,如画青色。无明与下品善行合,即起修罗因缘,如画黄色。无明与中品善行合,即起人因缘,如画白色。无明与上品善行合,即起天因缘,如画上上白色。当知无明与诸行合故,即有六道。

智𫖮实以无明为因,以心为凭借,而成所谓无明心,假通宇宙论,以解释生死流转的六道轮回世界的生成。其生成情况,像画手以不同颜色描绘一切图形那样,以一一象征六道的存在世界。

「画师即无明心」一句,真是可圈可点。这表示无明心自身具有能动性,它不知从何而生起,但既然生起,便有种种功能,现起这个现实的三千大千世界,犹如工整的画师描绘世界的图像那样。

 

 

不可思议境者,如《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种种五阴者,如前十法界五阴也。法界者三义,十数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称,故言十法界。又此十发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云云。

关于「心」所观照的不可思议境界,正如《华严经》所说;「心好比高明的画师,能描绘出千姿百态的有情众生,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心所构画的产物。」经文所说的「种种五阴」,指一切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元素构成的各类有情众生,如前面提及的十层阶次的众生。十法界有三层含义;「十」,指能动的十层生命主体;「法界」,则指每一层主体赖以存在的生存位置;主客体两方面的结合,就称为十法界。其次,这十层众生,各自有其不同的「界别」和因果关系,不能互相混滥,所以称作十法界。再次,这十法界每一层次的众生又都是真如法界的体现,故称作十

法界。摩诃止观第八章2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