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政令与朝鲜征伐

 

在统一的初期,各地因秀吉的政令而有所反弹。尤其是检地令的执行,所谓检地令,由石田三成主持,全国统一的方法来执行,整理以前复杂的土地拥有权,更新土地制度。

在这种状况下,每片土地、每个大名所要缴纳的税收等全部都一清二楚,摊在阳光下。

 

石田三成.jpg

石田三成(1560~1600)

 

之所以为何要大规模的检地?是统一后才开始检地吗?

其实早在本能寺之变后,秀吉崛起时就派遣官员检地,直到小田原城陷落后,检地持续的进行著。

秀吉有著远大的目标,在西元一五九一年(天正十九年)即下令肥前国名护屋一带建设城池,以及提供大规模房舍,以「假道入唐」(唐,即代指中国)为名义,致函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将于次年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朝,要求请予协助。

在宣布征朝之前,丰臣秀吉因多年无子,将关白之位传给养子丰臣秀次,自任太阁(类似摄政、太上皇)。

秀吉得以专心于征伐朝鲜的军事行动上。与朝鲜书信往来,要求朝鲜作「征明向导」作为征明先驱,身为中间人、又长年与朝鲜贸易维生的对马宗氏自然反对这种作为。

由于天高皇帝远,对马宗氏经常更动文书内的文字,这种行为在日后的征朝战役中也能看到,毕竟古代书信往来时间甚久。

 

宗义智.jpg

对马宗氏当主-宗义智(1568~1615)

 

朝鲜与对马宗氏混水摸鱼,终于引起秀吉的不耐烦,于西元一五九二年(文禄元年)向关白秀次发布号令:征集人力,如流亡者斩,参与征集人力的乡村则补充人力耕作。

因而组织二十万左右庞大的部队前往朝鲜,以西国大名为主力,东国大名多半待命于名护屋城。

以对马宗氏家督宗义调的养子宗义智与小西行长作为先锋,打开了文禄庆长之役(明朝称为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的第一枪,朝鲜党争不断,东人党与西人党相斗。

在西人党失势后,东人党又分裂为南人党与北人党,朝政乌烟瘴气。

 

小西行长.jpg

小西行长(1555~1600)

 

因此日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充分的实施「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一路上打的朝鲜军是节节败退,

甚至在弹琴台一战中将原先抗击北方女真族的精锐消耗殆尽,连克汉城、平壤,甚至俘虏朝鲜王子临海君与顺和君。

朝鲜国王宣祖李昖直奔鸭绿江,向明朝请求内附,明朝不答应但是同意派遣军队支援。

明朝的介入,使原本占优势的日军不再像当初一样势如破竹。

在海上,朝鲜名将李舜臣的出现,切断了来自海上的补给。

 

李舜臣.JPG

李舜臣(1545~1598)

 

海上补给的不顺,陆上则因为缺粮,强征朝鲜人民的粮食,陆续引起反抗,多次侵扰日军的陆上补给线。

日军选择逐步退却、集中过去分散的兵力,导致日本与朝鲜、明朝间都无法完全压制对方,双方有意和谈。

终于在西元一五九三年(文禄二年),日方使者小西行长与明朝使者沈惟敬和谈,双方鱼目混珠。

在秀吉以胜利者的姿态,以为明朝答应所有条件(包含贸易重开、商船与官船互市、明神宗的女儿嫁给后阳城天皇为妃等)后,下令大部分征朝的大名回归。

西元一五九六年(庆长元年)明使来大坂城表示明朝答应策封秀吉为日本国王,

双方不对等的消息也致使庆长之役(丁酉再乱)的爆发,朝鲜面对日本的进犯早有准备,立刻通知明军入朝对抗日军。日军坚守他们在滨海区域的城池(倭城)。

 

来岛通总.jpg

来岛通总(1561~1597,图为《鸣梁:怒海交锋》剧照)

 

在海上,名将李舜臣惨遭罢黜,元均无力对抗日军而阵亡,好不容易组织的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

朝鲜不得不重新起用李舜臣,首先于鸣梁海峡一带击溃日军,甚至击毙水军大名来岛通总。

西元一五九八年(庆长三年)丰臣秀吉去世,「五大老」下令撤军,

明朝水师陈璘、副总兵邓子龙与李舜臣在露梁击溃日军,但是李、邓二人战死。

这场文禄庆长之役结束后,一切回归战前的版图,日本各大名并没有获得多少封赏,甚至损兵折将,也埋下日后政局再度变化的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