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高明,就是用人上的高明。武则天比谁都清楚,不用能臣难以治理国家;不用酷吏无法实现野心。所以,武则天的高明,最突出的表现不仅在于他既会用能臣也会用酷吏,关键的是她能把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己所用。  历史上小人误国的例子不少,像指鹿为马的赵高、像一手遮天的石显,武则天心明镜似的,小人只能利用他们搞阴谋,绝不可倚重他们来治国,所以,武则天的时代,尽管酷吏多多、小人当道,但经济仍向前发展,社会秩序也较安定,这与武则天的这种用人的「原则」大有关联。  可以想见,没有来俊臣、周兴等这些个小人、酷吏做武则天的马前卒,为她摇旗呐喊,充当她的打手,武则天终其归也就是在帘子后面满足一下野心。不过,对来俊臣、周兴等人的「使用」,武则天有个底线,即:你们可以随心所欲,但必须在我的手心里为所欲为;也就是说,我利用你也控制你。  武则天使用酷吏的这种「伎俩」,用哲学的话讲就是依靠并运用矛盾的法则,为壁上观、坐收渔利。当皇帝的道路被扫清后,「严刑酷法、恐怖统治」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也就是说「任威刑以禁异议」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杀掉来俊臣、周兴,「以雪苍生之愤」,也就成为必然。

  其实,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再狠,如果武则天不点头,他们敢胡作非为吗?他们最后成为替罪羊,真的是让武则天给玩了!不过,从政治角度讲,武则天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他们也算为大局作出了牺牲。武则天的狠劲儿,实在是比来俊臣、周兴们有过之无不及!  但伴著酷吏们的人头落地,狠角儿反倒成了英明的圣主了,武则天的确高!不过,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武则天高明的另一面,则在于她尽管野心勃勃却干正事!突出的表现就是,起用杰出的人才安邦治国。如果说用酷吏见其手腕,那么用能臣则显其胸襟。武则天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儿!  骆宾王的一篇《讨武曌檄》,武则天读之,先是微笑后是惊叹。何也?文章的辞采让其共鸣、作者的才华让其动容,而这背后却是一颗惺惺惜惺惺的心啊。孔圣人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云云,孔圣人说的一定是「普遍规律」吧?假如孔圣人再晚生一千二百年,我相信他一定会重新修改他的这一「论断」。  唐代政论家陆贽曾这样评论武则天:「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可以说是中的之言。就说对狄仁杰的使用吧,武承嗣等酷吏几次三番害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武则天不得已,先降职使用以避其锋,后又将他擢升,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这番良苦的用心,没有爱才惜才的大气度是做不到的。  我们常讲,起用一个人,激励一大片。如狄仁杰者,受如此的恩遇,能不「士为知己者死」吗?这里顺便提一下,科举制度在武则天时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为出身「寒微」的人才(如狄仁杰者),提供了一条施展才华的道路。以前在网上看一个帖子,说高考就是科举,可以休矣,真是矫枉过正之谈,不足论也。  武则天统治也就是四、五十年,总体评价,应当说,她这个皇帝做的相当成功,相当合格,给她个三七开,似乎不为过也。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历史在她这儿前进了、发展了,单凭这一点,她就相当了不起。至于小人和君子、酷吏和能臣并用,亦做到了「因事择人、因材使用」,这就更为不易。武则天之所以高明,就高明在这儿。相关链接:武则天的年号是怎么起的?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