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喜不喜歡日本,喜不喜歡日本車,有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豐田是全球汽車生產商里消費者最熟知的品牌之一,它締造了很多銷量神話,在這一百多年裡,這個品牌到底是怎樣一步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現在走上銷量巔峰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扒一扒它的過去。

豐田車主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開不壞的豐田」,有的人開了一輩子的豐田,除了知道它耐用、省油,卻不知道豐田是從紡織廠走出來的品牌。豐田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父親——豐田佐吉是名副其實的織布大王、大名鼎鼎的發明大王,也算得上是日本汽車的開山鼻祖。

從小是木工的豐田佐吉在1890年首次發明了豐田式木質人力織布機,效率比傳統織布機提高了4-5倍。

1896年又發明了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台不依靠人力的自動織布機「豐田式汽動織布機」,一個擋車工能夠同時照看3-4台機器,節省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最終他把這項專利的使用權以10萬英鎊轉讓了出去,正是這10萬英鎊成了豐田喜一郎創建豐田的資本。

1924年,豐田父子又一起發明了不停穿梭式的豐田自動織布機,只要發生斷線,就會馬上停止,不會把不良品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將錯就錯的生產不良品,同時也在工序內保證不生產不良品。豐田那種在循環往複的工作中不斷精益求精、持續改善的工匠精神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凸顯。

後來的故事也不複雜,1929年豐田喜一郎奔赴歐美學習汽車生產狀況;1933年買回雪佛蘭,反覆拆裝、研究、分析,堅定了生產家用汽車的決心;1937年正式創立豐田汽車;再後來從模仿起家的豐田,針對日本本土市場推出了多元化的產品,涉足了電動汽車、客貨兩用車、SUV等等領域,並一點點走向世界,用銷量締造了世界三大汽車製造商的神話。

豐田佐吉開創了先河,而豐田喜一郎主要的貢獻就在於對於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為了趕超美國,豐田另闢蹊徑,從零庫存和準時生產作為切入點,創造了「豐田生產方式」,延續著父親的管理精髓,把傳統的整批生產改成了彈性生產,又在後來的副總裁大野耐一一點點完善成了現在的「精益生產」,將工匠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其實後來所有的成就也正是因為豐田一直踐行著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工匠精神,秉持著「不忘初心,回歸工程」的信念,在循環往複的工序中不斷鑽研完善良品的條件,員工也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精鍊自己的技能,把整個品牌追求精益求精品質的精神貫徹到了每一個員工,讓每個員工都必須具備判斷工序好壞的能力。

時代的發展會賦予每個時代不同的特質,而每一段特質又都會深深的影響著那一代的很多人。豐田在這幾十年的時間浪潮里,成長為了汽車界的巨人,而這一切和他們一直牢牢堅守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脫不開的關係。提起豐田車,相信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會和我一樣想到一句著名的廣告詞:「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而現在,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車企,豐田車真的已經做到了穿梭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

每一個偉大的創舉,都來自當初一個小小的想法。而真正讓一個企業活下來的,正是創新和堅持。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