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這個職業在很早的古代就有了,,《孫子》兵法中記載:周之興也,呂牙在周。把周朝的興起歸功於呂望在殷王朝的間諜活動。這是正史有關間諜最早的記載。而到了三國時期,天下英雄豪傑四起,各色間諜人物湧現,譜寫着一曲曲折動人的諜戰血淚史。

下面,我們就來看三國曹操手下的兩大超級間諜人物。

首先,來看“親曹派”的間諜人物——蒯越。

蒯越最開始選擇的主子是劉表,並深受劉表的重用。然而,隨着曹操勢力逐漸強大後,蒯越和蔡瑁便成了“親曹派”的雙子星座。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時,最害怕的就是劉表偷襲其老窩,因此心懷顧慮,而蒯越很“識趣”地勸說劉表不要“輕舉妄動”,以免得罪曹袁這兩大巨頭。

最終劉表選擇了中立,使得曹操沒了後顧之憂,最終以少勝多,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不久,曹操挾官渡之戰淫威,率十三萬大軍向荊州進發。正在這時,劉表卻來了個病逝,而蒯越和蔡瑁便擁立了劉表的次子劉琮爲繼任人,以便於“掌控”。曹操兵至新野時,劉琮本有意聯兵劉琦及劉備共抗曹操,但蒯越等人卻堅持反對,最後劉琮無奈之下選擇了投降曹操。

曹操見“知心間諜”蒯越歸來後,了11個字:“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可見蒯越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曹操給這位“知心間諜”蒯越極高的封賞——光祿勳。但在這之後,蒯越便泯然衆矣,再也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誠爲可嘆也。

其次,來看“倒曹派”的間諜人物——蔣幹。

赤壁之戰前夕,一統中原的曹操春風得意,率領號稱百萬大軍南下攻打東吳。交戰前夕,蔣幹主動請纓去勸降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原本蔣幹和周瑜有同窗之情,再加之曹操和孫權當時的實力存在巨大差距,因此,蔣幹對於這次間諜行動很有信心。曹操當然想兵不血刃地招降東吳的“主心骨”,從而徹底瓦解東吳的抵抗體系。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蔣幹費用渾身解數,雖然沒有成功勸降周瑜,但卻帶回一個超級軍事機密——精通水戰的蔡瑁和張允是反叛者。理由是蔡瑁和張允二人寫給周瑜的反叛書。曹操聽說後一怒之下斬殺了蔡張二人。事後才悔悟過來:中了周瑜的反間計。

但事後,曹操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裏吞,他又不好治蔣幹的罪,畢竟治蔣幹的罪就等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而蔣幹也想將功補過,於是他又主動請纓去了一趟東吳。結果來到江東不久後就就遇上了龐統,龐統便對蔣幹說周瑜十分小心眼,都不重用他,他很是傷心。蔣幹聽說後便表示,可以引薦他給曹操。之後龐統就跟着蔣幹到了曹營。鑑於曹軍不識水性的特點,龐統便給曹操獻了一個“金點子”,將所有船用鐵索連起來,船開起來便如陸地。曹操聽從後,悲催了發生了,後來周瑜採取火攻之計成功燒掉了連成排的曹軍船隻。最終大敗曹軍。蔣幹這個“間諜”簡直是坑爹,是曹操在赤壁之戰最終失敗的直接禍首。

終上所述,可以說曹操是成也間諜,敗也間諜。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