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謠言文章,65.6%的受訪者覺得周圍年輕人中招謠言的情況多。57.9%的受訪者指出有圖片和照片的謠言文章最不容易辨認。科學研究(62.8%)、權威媒體(62.2%)、著名教授(52.4%)是謠言最常用的旗號。(11月1日中青在線)

裹挾著「科學研究」、「權威媒體」、「著名教授」等諸多外衣的網路謠言讓人防不勝防,甚至年輕人也會深陷其中屢屢中招。無論是作為受害者,還是於本身肩負的責任而言,凈化網路環境,力破網路謠言,年輕人責無旁貸。

為什麼連年輕人都頻頻中招?筆者認為原因有三:一方面,年輕人渴求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一遇到新觀點、新辭彙便按捺不住求知的心;另一方面,網路謠言雖假,卻善於「偽裝」,或是圖片、照片齊上陣,或是冠以「實驗表明」等「權威」字眼,真假難辨;此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諸如食品安全、個人健康的網路謠言,沒法證實或者證實起來比較困難,大家也就只能寧可信其有。

轉發信息的本意是認為自己獲得了新知識,想與他人分享,而並非是想做一個網路謠言的傳播者。所以,在轉發某項內容時需慎之又慎,除非自己確定是真實的,或者完全是持有一份「求真」的心去轉,拒絕做謠言的受害者和傳播者。

爭做網路智者,需要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面對謠言不鑽牛角尖、不慌張,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同時也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滋養。專家普及基本知識就顯得極為重要,從這一點來說可以樹立幾個謠言「典型」請專家來集中解讀,徹底解釋清楚,給出權威的結果,就此一大批謠言就會不攻自破。而且應該長期做,形成深度品牌。網路謠言不止,破除謠言的行動也不能停下腳步。

對於政策性謠言,政府該出手時就應出手,通過權威性的解讀和政策發布給謠言以有力的回擊,無情的擊破,引導網民的思想和行動向正確的方向靠攏。網路運營商則應把好信息傳播的關口,對一些經常發布謠言的公共號或網站應該重點關注,採取有效的措施,屏蔽其內容。

謠言止於智者,網路謠言也不例外。人人爭做智者,網路謠言則無立足和藏身之地。(王立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