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

北宋二程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命題。二程集成了先秦以來樸素辯證法思想家「有對」論觀點,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地存在著,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程顥說:「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遺書》十一)又說:「萬物莫不有對,一陰一陽,一善一惡,陽長則陰消,善增則惡減。斯理也,推之其遠乎!人只要知此耳。」萬物都是成對的,有一物就有與之對立的另一物,對立之間有彼消此長的關係。程頤說:「天地之間皆有對,有陰則有陽,有善則有惡。」(《遺書》十五)又說:「道無無對,有陰則有陽,有善則有惡,有是則有非,無一亦無三。」這是說,對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是兩兩對立,沒有獨,也沒有三。二程也認為事物是變化的。如程頤說:「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終。」(《遺書》十五)但二程雖然肯定對立的普遍性,很少談到對立面的相互轉化,而特別重視變中的不變。程頤說:「天地之化,雖廓然無窮,然而陰陽之度,日月寒暑晝夜之變,莫不有常,此道之所以為中庸。」在他們看來,這個變中之「常」才是最重要的。這變中之「常」就是「道」,就是「理」。二程的這些觀點和董仲舒是一致的。董仲舒也講陰陽、君臣等等對立,但強調「天不變,道亦不變」;二程雖然講陰陽、善惡的對立,卻強調理是永恆不變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