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訊:向全球推介天津,在非遺展示部分讓大家看什麼?現場,串糖堆兒、賣茶湯、抖空竹和私塾講學等這些帶有濃鬱天津傳統文化基因的泥人張彩塑作品靜靜地“講述”自己的故事,令外賓駐足欣賞,歡喜不已。

趙陽是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工藝美術師,他現場製作泥塑作品《事事如意》。天津泥人張彩塑自張明山先生創始流傳至今已有170多年曆史,製作手法追求以形寫神,能真實地刻畫出人物性格、體態風骨。人物間氣息流動,令人沉浸其中。用色敷彩,麗而不華、素而不舊。

桌上擺放的一尊孔子像格外顯眼。“孔子是聞名於世的中國人的代表,用泥人張彩塑非遺技藝來表現這樣一個被國際友人熟知的歷史人物,我相信,無需贅言,大家都可以瞭解作品表達的意境。”趙陽說。

天津楊柳青畫社年輕的水印傳承人杜春燕和彩繪傳承人王豔現場爲外賓們展示套印和彩繪技藝。傳統年畫《連年有餘》在套印中見雛形,在彩繪中得以豐富骨肉,靈動起來。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有400餘年的歷史,因產地而得名,製作工藝包括了木版套印與人工彩繪兩部分,是中國保存古版最多的年畫分支。年畫在古代是民衆學習知識的重要載體之一,表現的內容包羅萬象,有來自民間的“百科全書”之稱。至今仍在被活態傳承的技藝和年輕的傳承人就說明瞭一切。

一幅動態的《潞河督運圖》展示出天津歷史上河海交匯形成的獨特地理位置。人們依託河海的交匯,在運河畔繁衍生息,形成連綿不絕的文明。這樣的地理位置在現當代文化交流中依然是天津的一個自然優勢,也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藉助全球推介天津的機會,非遺展示環節的構建,所有的項目均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屬性,人與物質、材料的屬性都是有國際語言的。”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楊文有這樣的闡釋,“天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先民們用這樣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物質資料以及自然屬性的資料創造了很多巧奪天工的技藝和物質財富。至今,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感到榮耀,並且可以與國際對話。”(津雲新聞記者吳宏)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