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nappiJoy Gruttmann - Mai-A-Hi & Friends Baby Party Album

書接上回:德國工藝出大問題?太陽一曬就打不準?扒一扒德國G36步槍的黑歷史

上回扒了G36的黑歷史,現在我們好好分析分析這件事

。。。。。。

當然,HK官方也依舊不忘堅稱這一系列負面報道是一場針對HK的、有預謀的行動。

G36真的那麼不堪嗎?

儘管最近蹦出來了許多關於G36的負面新聞,並且這些新聞背後還有更大的陰謀(後文再說),但是G36就徹徹底底是個垃圾產品嗎?不然,雖然G36名聲臭了,信譽毀了,但G36仍然是一件精心、先進的武器。G36有很多在當年、甚至在現在看來仍然十分獨到的亮點。

重量

G36的全槍重量為3.6KG,這個重量看似不溫不火,但實際上這個重量包括了一套紅點/白光瞄準鏡,和一根長達480mm的長槍管,這樣的重量指標下還能保證一定的精度(以當年HK官宣的精度為標準)是相當不容易的。要知道無託結構(無託結構總體長度比有託短,重量相對更輕)的AUG重量為3.6KG,而槍管長為508mm,如今的FN Mk16 LB(SCAR-L)機瞄版則是3.51KG,槍管長為457mm,可見當年G36的減重設計確實相當優越。

△ G36上的瞄具,這樣的瞄具配置實際效果並不好,瞄具也不結實,但在當年確實很有前瞻性,這個瞄具重量恐怕也不會小,其上為無放大的紅點反射式瞄準鏡,下為有3倍放大倍率的傳統瞄準鏡

浮置護木

許多槍械上護木的一端往往直接或者間接的固定在槍管上,比如M16的護木間接掛載在導氣箍上,而導氣箍則是固定在槍管上,FN FNC、FAL也是這樣的結構,G3系列則是掛載在準星座上,準星座又固定在槍管上,總之,無論是哪一種結構,護木都會對槍管造成影響。

我們知道,在一些步戰車上,槍/炮管外面罩著鳥籠一樣的金屬支撐,其目的為了提升槍管的剛度,而傳統的護木則是適得其反。護木掛載在槍管上對提升槍管剛度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惡化了槍管的受力結構,對槍管的精度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響。G36的護木則是固定在節套附近,一端懸掛,相對於槍管,護木是浮置的,不會對槍管造成影響。這樣的設計在一些對精度要求比較高的槍械上有明顯的表現。G36雖不能說是浮置護木的先驅者,但也算是較早的踐行者了。

△ 上面為M21(當年還叫XM21,這支槍是由M14發展來的),下面為M40,M21上下護木的前固定裝置都在槍管上,而精度更高的M40,其護木則完全不靠槍管支撐——真正的浮置護木根本不會和槍管接觸,更別說靠槍管固定了

塑料鑲鋼機匣

在G36之前,雖然有很大一部分槍械採用了塑料,從外表上成了「塑料槍」,但實際上大部分槍械上,塑料製成的部件,都是無關緊要的部件,比如護木、握把片這些不受力或者不受太大力的部件,核心部分仍然全是金屬。比如說我國的95式步槍雖然大量採用了塑料件,但機匣仍然是鋁合金機匣,奧地利的AUG步槍則是塑料包裹結構,實際上依靠復進簧導桿引導槍機框,碩大的塑料外殼根本不受力,只相當於一層外包裝而已。

由於兩片塑料殼製成的外殼,根本無法佈置引導槍機和槍機框的導軌,為此AUG上不得不設計了一個十分獨特而又無奈的防預轉片(止轉卡鐵)引導槍機,多多少少有點無奈,相比之下,FN公司的F2000止轉卡鐵就優秀得多。真正具有徹徹底底的塑料「鑲」鋼結構、而又大規模應用的例子,步槍上是G36,手槍上,我們比較熟悉的,則是GLOCK。

△ 圖中13即為AUG獨特的閉鎖片(locking piece),這樣的閉鎖片完全是AUG塑料外殼不受力設計造成的無奈之舉,本身並不是什麼好機構

△ GLCOK18C的握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前後兩段導軌鑲嵌在塑料握把中,GLCOK廉價而可靠的特性也充分證明瞭塑料鑲鋼的經濟與可靠,G36如今出問題更多的可能是人為

塑料鑲鋼機匣相對鋁、鋼切削機匣有著巨大的優勢。第一,塑料鑲鋼結構中,塑料體積上佔絕大部分,而槍械用的工程塑料,即使是很好的塑料,密度也很少超過1.5,而鋁則是2.7左右(不同種類的鋁材密度有細微差異,所以用左右形容),鋼則是7.8附近,一樣的體積下,塑料的重量最輕,並且不是一般的輕。第二,塑料鑲鋼結構保留了鋼導軌的優越性。

簡單來說,鋼是不太怕磨損的,鋼材即使表面的處理層磨掉,依然有著相當的硬度,並不怕磨損,而鋁材一旦在表面處理層磨損以後,剩下的鋁是很軟的,十分不耐磨,這導致鋁機匣的壽命很難做的很長。但是相對於鋁材,鋼機匣加工起來又比較麻煩 。此外,鋼鋁之間的摩擦係數較大,而現階段的槍機、槍機框基本上都是鋼製的,和鋁機匣配合時候就存在摩擦過大的問題,必須加大自動機能量來克服摩擦,而加大自動機能量又意味著運動的不平穩,會很大程度上惡化精度。

總之,鋁並不是製作機匣的理想材料,而不是單純的強度上不如鋼材,但鋼材又有一些弊端。而塑料鑲鋼結構則可以取長補短,傳統的鋼導軌是一塊金屬切削出來的,直接和機匣加工為一體。塑料鑲鋼結構則不必這樣,可以直接生產出導軌片,像編製鳥籠那樣編製好,而後澆築塑料。這樣的結構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第三,容易生產,塑料基本上都是模注加工,這樣的加工方式比傳統的鋁/鋼切削方便、快捷了很多。

當然塑料鑲鋼結構也是很有難度的,前文說了塑料鑲鋼好加工,但加工出來質量怎麼樣就另說了。塑料鑲嵌的對象不同,難度也相差很大,如果鑲一個槍繩扣就很容易,但鑲嵌一個要嚴格保證平行度、平面度等要求的槍機導軌,就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了。

從零下三四十度的極地,到五六十度的沙漠,槍械都要正常工作。由於塑料和鋼材的熱膨脹係數完全不同,極有可能導致塑料和鋼材在很低或者很高的溫度下變形量相差過大,輕則鋼導軌偏移,嚴重的話甚至能導致導軌錯位甚至脫落,這是一個沒法避免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設計外,更多的是拼材料拼加工了,顯然HK當年敢為天下先的搞了塑料鑲鋼機匣,而當年德軍接收的時候又沒出現啥子問題,可見HK還是技術雄厚的。但筆者也斷定,G36如果真有報道中說的那種問題,這個問題必然出現在塑鑲鋼導軌上。

懸掛槍機與整槍佈局

除了塑料鑲鋼機匣的先進性,G36的槍機導軌佈局也十分先進。G36步槍採用了在當時頗為少見的懸掛槍機設計。所謂懸掛槍機(筆者註:嚴格意思上說,懸掛槍機懸掛的不是槍機而是槍機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達差異,大概是因為以前習慣把槍機框稱之為槍機,把槍機稱呼為機頭,因此有了如此的表達差異。),其外在表現就是指槍機框導軌置於拋殼窗以上,這樣就可以避免灰塵、雜物從拋殼窗進入落在槍機框導軌上而影響槍機框的正常動作。

其內在表現是減小了活塞軸線到槍機框導軌軸線的距離,顯著減小了力臂,從而在力不變的情況下,減小了迫使槍機框產生前後轉動趨勢的力矩。這個力矩會導致槍機框產生轉動,輕則增大摩擦、加大和導軌的磨損(磨損這一點在鋁導軌上顯得十分重要),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卡死,應該盡量避免。而懸掛槍機佈局卻很巧妙的降低、甚至能完全避免這個影響,這樣的設計在這兩年才較為普遍出現,如今我國的03式突擊步槍、FN公司的SCAR都是這樣的設計。而G36無疑又是一個先行者。

△ G36就採用了懸掛槍機框,槍機框導軌在紅圈位置上

△ 力矩(綠)是力(紅)與作用距離(力臂)(黃)的乘積,是力的常見作用形式,活塞產生的推力不和槍機導軌在同一軸線上,必然產生一個力矩,迫使槍機框產生繞槍機框和槍機框導軌接觸點產生輕微旋轉,懸掛槍機框無疑有利於減小這個有害力矩

G36的整槍佈局也是很有前瞻性的,G36的彈匣座、扳機組都是獨立的部件,可以根據需要更換不同的扳機組來實現不同的發射模式,也可以更換彈匣座來適應不同的彈匣(雖然很少見這麼做),隨槍配件豐富,諸如快速裝彈器之類的附件一應俱全,這放在今天依然是十分「引領潮流」的「優雅」設計。此外,G36上十分重視瞄準鏡的使用,出廠時候就配有瞄準鏡,而不再配備機械瞄準具,雖然當年的瞄準鏡並不完美,還有一定的問題,但有這個理念已經相當不容易了,而在大約20年前,這些東西都已經考慮到了,可見HK眼光獨到。

△ G36的可選配件 圖片右下角即為G36專用的可以使用M16彈匣的彈匣井,M16/M4彈匣是北約標準彈匣,但這個彈匣設計的並不算很好,所以很多北約國家自己的槍上都仍然自行設計了彈匣,比如SIG55X,AUG G36都有自己的專用彈匣,這也是北約內的奇觀

最難得可貴的是,G36完美的將懸掛槍機和塑料鑲鋼機匣結合在了一起,從而達到了一個理論上十分完美的佈局:易加工、重量輕、受力好。這無疑是G36全槍設計上最為閃亮的手筆,即使是放在今天,G36的機匣設計仍然是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的。在當年歐洲各國設計的、深受AR18影響的一批槍械中,G36無疑是其中最具革命性的,雖然它看起來並不起眼。當然,HK在當年能設計出這樣一個內在(設計)和外在(附件)上都十分「高大上」的產品,和德國良好的工業基礎也是分不開的。

△ G36的機匣導軌佈局,紅圈內為槍機框導軌,黃色圈內則是槍機導軌,但G36的槍機導軌只負責防止槍機提前閉鎖,槍機的定位更多是由槍機框完成的

實地驗證

其實很早以前就一直有傳言說G36存在精度問題,這次G36鬧出大新聞後,立馬有人對自己的G36K做了實驗,然後把實驗結果發到了The Firearms Blog上(後文簡稱TFB,這是個好網站,沒有牆,沒事可以逛逛):

實驗者在50碼的距離上對自己的G36K進行測試:先進行第一組10發射擊,記錄下精度後再在全自動模式下打空4個彈匣,再進行第二組10發的測試,但測試的結果表明:兩組散步基本上沒有區別。這樣的結果和前文「爆炸性的測試結果」大相徑庭,也在TFB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論,也更加深了筆者對前文測試結果的懷疑。

最讓筆者喫驚的是,居然有土豪把自己的G36給解剖了,並且同樣把照片發到了TFB上,這組照片十分珍貴,說明瞭兩個現象:第一,G36的槍管節套居然直接安置在了塑料上面,而沒有和塑料內部的鋼骨架進行聯接,這點讓筆者頗為喫驚,因為將節套和鋼骨架固定聯接是一個增加整體強度、剛度的好辦法,但不知為何設計精良的G36卻沒有這樣做,也許是對自己的塑料太自信了吧,G36就這樣直接把槍管節套直接放在了塑料上,這樣的話就槍管就很容易受到容易熱脹冷縮的塑料的影響而發生零點漂移;第二,G36的做工確實很好,根本找不到機加工的刀痕,鍍層也十分均勻。

△ TFB上的土豪割了自己的G36,這樣的照片可是十分珍貴的,可見G36槍管節套直接「坐在」了塑料機匣上,並沒有和槍機、槍機框導軌剛性連接起來,如TFB一則評論,這樣設計也許是設計師當時「腦子裡進塑料了」,但拋開這個問題,我們都必須承認這隻G36做工十分好,這個節套只有JJ粗,大家可以想想這麼細的東西,做工怎麼樣

△ G36的透明教學槍,這種透明材料製作槍支外殼用於教學的方法還是十分巧妙的,這比起筆者上課時候見過的半剖教學槍直觀太多

43年前的陰謀

儘管國防部已經跳出來並狠狠的踩了G36一腳,但是這件事情前後仍然有著十分多的疑點:

國防軍真的要等到20年後,在這個德國選舉將近的時候纔去翻G36的舊賬嗎?

如果G36真的那麼不堪,即使是HK串通了國防軍的情報部門來封鎖負面新聞,那麼為何不見同樣使用G36的挪威和西班牙部隊出來指責呢?

前文說道HK偽造了國防軍的認證印章,而國防軍全然不知,這點也頗有疑問,德軍的認證部門不會蠢到算不清自己認證了多少槍,裝備到部隊的G36數量是一定的,對比之下就能發覺出來國防軍自己認證的數目和總數不符,除非認證部門的人全都眼瞎了,否則絕對就查出來。

唯一合理性的解釋,恐怕就是所謂的認證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了HK一馬。真當事情敗露時候,迅速放出消息來,聲稱自己被矇騙了,擺出一副「我被騙了」的受害人姿勢,雖然有失職之嫌,這樣的失職結果,會比縱容HK「瞎dick搞」的瀆職結果好得多。說白了,當遇到麻煩時,軍方的做法,是在用「我不知情」的受害者表態,掩蓋「我知道但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管」的瀆職者事實,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當然,遠在萬裏之外,筆者也只能根據透漏出來的消息來判斷,但此刻縈繞在筆者腦中的並不是G36,而是43年前(1972年,本文寫於2015年)的慕尼黑人質事件。在這次事件中,以色列運動員被殘忍殺害,德國警方也表現出了完全的業餘。但事後德國警方卻埋怨是自己的武器不合適,並且馬上讓「替罪羊」——一代名槍的瓦爾特MPK/MPL衝鋒槍退役,並且立馬換上了HK公司的MP5衝鋒槍,這樣的結果讓人不得不懷疑MPK/MPL,被收了HK好處的德國警方,當做臺階下而給賣了。

△ MPL和其專用槍套,MPL/MPK是瓦爾特公司推出的衝鋒槍,此槍為墨西哥海軍和葡萄牙海軍制式裝備,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在越南也使用過MPL和MPK衝鋒槍,然而就是這款名槍在慕尼黑人質事件後名譽一落千丈,然而美軍三角洲突擊隊在1980年代初仍選用MPL和MPK,足見此槍並非一無是處。

再聯繫到如今,事情的真像撲朔迷離,但無論是HK的聲明,還是國防部的調查,都頗有可疑之處,在選舉將近之時,爆出這樣的事情,而國防部又擺出「十分喫驚——義正言辭——做個大新聞」的官樣文章,甚至加劇了大家對國防部和HK在對唱雙簧的猜測,然而事情的背後,會不會也像當年一樣,有一隻幕後的黑手推波助瀾呢?

G36何去何從?

按照目前的態勢,G36十有八九不死也要少層皮了,既然防長已經發話要換掉G36,那估計老版本的G36就得真換了,但是,換誰呢?

TFB上的留言也很有意思,有網友猜測HK會被罰鉅款,然後用罰的錢去買HK416(已經有了G38的編號),反正G36已經用了20年,是時候嘗嘗新鮮了。這樣的段子或許搞笑,但卻反映了一個現象:變的是G36,不變的是HK的利益。

作為德國人的驕傲,Heckler & Koch有著相當強的民族自豪感,90年代中HK曾由於經營不善短暫性的被英國BAE收購過,但後來迅速被德國人買了回來。作為徹徹底底的德國本土企業,德國政府對」重回孃胎「的HK也是照顧有加。早在2010年的G27項目競標的時候,HK417在G27競爭中因為精度不合格而退出,連決賽都沒進 ,於是乎德國直接砍了G27項目,而後重新立項並直接和HK簽了合同,最終誕生了G28。

△ G28高精度步槍(德國人奇怪的叫法,大致可以認為就是精確射手步槍/半自動狙擊步槍),也許是G28護木太重,HK還開發了一個所謂的「巡邏型」(下邊那個),當年HK417參加高精度步槍競標,竟然因為精度不佳,連決賽都沒進,讓人大跌眼鏡,而後G27沒了,突然冒出來個G28,為此我們只能感嘆HK公關做的真好

△ 國外網友諷刺G28重量大而製作的惡搞圖

因此,儘管爆出瞭如此的負面新聞(真相仍然不清楚),但筆者仍然認為,HK是倒不了的,至於是做新版本的G36,還是換HK416,這就不得而知了,也許不久後會出現一個會讓HK和國防部兩邊滿意、而讓外界喫驚的新說法也未可知(HK433:喵喵喵???),這齣戲在筆者看來很精彩,也希望以後的過程能更加精彩下去。

(全文完,本文寫作於2015年)

本文首發於《曉槍》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