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在《跨越2020:經濟增長理論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未經本人審閱。

我主要講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關於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也就是2020年前的經濟增長,試圖解釋一下經濟增長的放緩,以及應該怎麼做。現在我認為是供給和需求量方的因素都存在,我的判斷是最根本的問題是缺乏總體的需求。這是一個全球的現象,因為全球的總體需求現在都比較疲弱。美國經濟現在終於開始恢復了,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去年是非常疲弱的,在危機之前差不多是3.5%,那麼現在基本上是2%,甚至是還比2%低一些,明年的預測大概是比2%多一點,但是,我們已經是從一個美國3.5的增長已經轉變到了現在的2%左右。那麼我想大家應該也都同意這種判斷,我想解釋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我還是想把重點放在中國。

  歐洲的情況就更糟了,歐洲的經濟基本上是在危機之後停滯不前,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是歐元區的結構不太可能使得歐洲能夠快速的經濟恢復。所以在發展高層論壇上,我們一直再說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所以其他地區的增長的缺失顯然是會對中國的增長帶來一些制約。那麼我覺得一般標準的來考慮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中國到底潛在的增長率是多少。

  通常,我們把這個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勞動力增長情況如何,那我們可以根據勞動力變化來進行調整。這個數字近年來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中國的教育在改善,這是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勞動力的轉移從低生產率轉向高生產率,然後從農村轉向城市,然後從城市當中生產力比較低的領域又轉向生產率比較高的領域,這些缺失都在發生。所以,還有很大的潛力。但是這種轉換沒有需求的話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人們想進入到城市中,生產力比較高的服務業,而不是生產力比較低的農業,如果沒有需求的話這種轉換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需求是主導因素。但是勞動了從生產力比較低的領域和地區,轉到生產力比較高的地區,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另外是生產率,生產率我們一定要清楚中國和其他任何國家在歷史上相比都不同,所以我們必須非常的小心如何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在哪些方面和其他國家類似,哪些方面和其他的國家不同呢?主要是中國經濟的規模,如果說只是中國自己管理自己的需求的話,我們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場了。那麼新加坡就做不到,因為新加坡是個小國家,是非常深的嵌入的全球的經濟中,很多事情是他自己不能控制的。所以我們中國是一個自成一體的經濟體,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其他的東亞國家,除了日本以外,都可以為中國提供一些經驗借鑒,因為這個經濟規模差別很大。

  第二個比較獨特的方面也是因為中國的經濟體的規模,中國從全球技術的前沿,我們中國已經在某些領域達到了世界的科技前沿,很難說在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經濟不太發達,但是與此同時有一些行業有那麼多的創造力,那麼多的創新,比如說在納米科技的領域,所以中國的科技發展是其他的國家沒有辦法做到的。

  所以這意味著什麼?應該說像您剛剛提到的這個人均的GDP,只是美國的五分之一,或者是其他的發達國家,那麼這也意味著中國還有縮短差距的很大空間。到底這個差距能夠縮短多快呢?因為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處在中國同樣的地位,所以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如果我們像很多人一樣來思考中國35年前的發展的時候,如果有人說中國可以每年增長10%,當時很多人會笑起來,他們覺得不可能,因為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增長7%以上,日本也就是6.5%。那麼6-7可能是可以的,但是10%,簡直不可能,但是中國做到了。所以這就說明確實中國是與眾不同的,一個方面是中國的經濟規模,另外一個方面是中國的資源,中國的教育,以及我們每年出國留學的人數是其他的國家不可比的。

  現在在哥倫比亞大學10%的學生都是中國留學生。還有很多的留學生畢業以後又回到了中國,在其他的國家,經常最聰明的這些人到國外學習以後留在國外,人才就流失掉了。在中國還是有很多的留學生會回到中國。所以我真的無法告訴大家中國可以用多快的速度來縮短這種差距。也就是說現在中國的人均GDP還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要多快能夠縮短這種差距呢?我覺得可以想像的是中國可以追趕,每年GDP可以增加幾個百分點,我覺得這是並非不可能的,只要是政策正確的話。

  第二個關於中國經濟的獨特性,同時也是很多其他國家共有的特點。就是中國並不只是在追趕發達國家,而是中國內部也在發生追趕,也就是說普通的生產率在追趕最高的生產率。在中國有很多人,他們的生產率是比其他的國家中國人要高很多,所以說如果說我們能夠把我們中國現在已經在做的一些政策,使得一些人擁有這種高的生產率,從而帶動那些生產率還比較低的人的話,這個潛力也是大的。

  在發達國家,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為什麼生產率會有如此的分化,顯然,如果說能夠縮短這種生產率的差距,也可以為增長帶來動力。

  另外我想強調一下供給側改革,也就是說需要去產能,我覺得去產能其實不是問題的核心。這是在向後看,在向過去看,中國應該是向前看,向未來看齊,如果我們真的是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話。那麼在鋼鐵這些行業,或者是說煤炭行業的這些人的技能可以通過培訓,可以把這些行業的剩餘勞動力進入其他的行業。但是這不是問題!所以對我來說,看起來中國把這個去產能這個問題看得太重了,我覺得這是必要的,但是這不是未來增長的最核心的問題。

  美國在2008年危機之前,我們建了大量的房屋,甚至在沙漠里也建了很多的房屋。這些房屋全都是一文不值的,最終都是空置的。沒有美國人說為了美國的增長要把這些房子拆掉,因為把這些房子拆掉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我覺得在經濟政策的制定方面,一定要向前看。

  所以,在我看來,未來幾年,最關鍵的問題可能是增加需求。這個需求的增加可以帶來供給側的相應的改革,如果說我們的經濟的金融市場或者是其他的環境是有利的,所以說如果我們有需求的話,像我之前說的,它會帶來新的就業,會把中國總理提到的創新的精神,充分的釋放出來,然後成立很多的小企業來滿足這些需求。所以我覺得供給側的改革,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要靠需求來推動。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需求的增長怎麼樣才能產生,怎麼才能創造出來呢?大家都擔心中國的高負債率,或者是說信貸泡沫,我同意這是個問題。我認為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去產生需求,而不要通過信貸來作為經濟的支撐,這就是中國當前經濟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包括了兩個方面,在我看待中國現在和未來的需求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中國需要解決環境的問題,解決城市的問題,要創造宜居的城市,還有對這個人才的投資,對教育和醫療的投資。創造一種共享的和公平的繁榮,如果是可以讓私營部門做得更好的一些方面的話,我們政府就退出,有一些領域可以政府和社會資本來合作。

  這個收入的增長的渠道還是很多的,那麼這些收入增長的渠道,稅收增長的渠道,都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比如說碳稅,中國有一些類似碳稅的政策,但是並不是真正的碳稅。我想首先我們可以徵收碳稅,我也和斯特恩爵士在共同探討對碳的定價,我們在IMF的會議結束之後想提出來碳稅應該是50-100美元一噸,這樣的話可以帶來大量的收入。如果經濟能夠好轉的話,環境也能夠好轉的話,這就能帶來需求,為什麼能帶來需求呢?因為我們需要投資去改造一些舊的設施,實現綠色經濟,所以如果有足夠的融資的話,那麼就能夠促進總體的需求。那麼碳稅其實是能夠有三方的收益的,而且對今天來講尤其重要。

  第二個稅也是非常重要,中國現在還沒有資本利得稅,現在我們有很多的增長的不確定性,資本利得稅就變得非常重要。在美國不平等主要的來源是資本利得稅。你要去平衡這樣的一個財富和平等,你必須要有非常高的資本利得稅,如果你的資本利得稅是關注於房地產,那麼它可能會降低房地產的泡沫。所以說一些老的公司,並且也將會抑制股市的波動。

  第二個是房地產稅,地產稅,財產稅。在城市環境中的一個稅收的原則是土地的稅。土地不會說你跟我徵稅的話我就消失了,所以其實這個方面沒有什麼影響的。但是,這個土地稅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高效的一個稅種。所以對於我來講,從公眾的角度來講,很多的稅收其實都是可以用來刺激需求,在私營領域我們也是需要有,也可以把一些債轉股。這樣的話能夠讓我們的經濟更好的管理和波動,所以這個就是我的一個觀點。

  當然我還有幾分鐘的時間了,現在我想多說幾點,第一我們要正確了解中國現在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中國一直是希望成為一個小康社會,那麼其實中國已經是一個小康社會了,就平均的水平來講中國已經實現了小康社會。如果你看一下美國,你看到美國50年代的時候,我們和美國當時是差不多的情況。當時我們的收入已經增長了四倍。所以說中國現在和美國50年代的情況差不多。因此,其實中國是根據我們相對的這樣一個水平來評判現在我們的情況,而不是絕對的這樣一個水平。美國也是展開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教育項目,我們也是提供了最好的學校,並且是免費的,只要這個學生足夠的出色。我們有大量的研究項目,所以政府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當時是艾森豪威爾的政府主導的,而且它非常奏效。所以,它也是我們經濟刺激的一個重要的源泉。

  第二點,當我們考慮跨越2020,或者是說2050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我們2050年的願景是什麼,我想有幾點是我們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體,作為一個社會可以去想像的,我們也是要去進行一個討論,每一個國家其實都是需要做出自己的決策,自己的願景是什麼。首先我們是一個城市化的一個社會,將會成為這樣一個社會。我們開始了現代化的進程,然後又有一個農村發展的戰略。當我去1998年擔任首席經濟的時候,我們就談論了這個問題,現在我們需要討論一個城市的戰略。但是政治上的一個角度來講,那個時候看來是比較令人不安的。但是現在我們需要一個城市發展的戰略,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的部分是讓城市宜居,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感覺舒適。但是我們需要了解當人們聚集在一起,有公園,公共交通,環境等等有很多的不同元素和因素要去考慮。另外,我們還要有一個成為以服務型為導向經濟,現在的服務佔50-52%的GDP了,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一個很好的轉移和過渡,另外我們要實現一個共享的繁榮,不能夠有不平等,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有一個受教育的社會,每個人都接受自己,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並且也需要有一個人們當家作主的社會,所以這些是我們要考慮的因素。

  中國的今天更加複雜,因為我們國家更大,我們有發達的區域,還有清華這樣的研究機構,實驗室比美國的還要好,我們甚至都想使用中國的實驗室。

  另外我們需要有一個現代化的經濟,包括了能夠有很好的汽車的生產,然後我們有自己前沿的技術,我們是一個普通的,現代的經濟。我們還有農村經濟,有2億人還生活在農村,所以說所有的這些變革都是在同時發展的。我們要從前沿的,現代的經濟把它不斷的拓展,然後去改革我們陳舊的經濟部分。另外農業經濟也要繼續發展。到2020年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變成像美國那樣的,就是說我們有2-3%的人口進行這樣一個農作物的生產,然後提供給人口使用。所以我們需要去了解它意味著什麼?

  最後我想說這些工具如何來實現這些重要的變革,從現在到2050年,因為我認為政府將會扮演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市場是沒有辦法自己來完成這些變革的。如果你要市場來決定的話,你可能會帶來經濟衰退。那麼人們可能會非常的憤怒,我們不希望有這種現象。所以政府應該扮演一個更加積極的角色,所以說我們必須要有創新。

  我想強調的第一點,就是說我們需要有21世紀的工業政策,當然這樣的一個名稱,他們之前不太受歡迎,但是現在也越來越被人所接受,我們必須要有非常成功的工業政策才能夠成為一個先進的經濟體。所以,我們需要很好的了解21世紀的特徵是什麼,比如說氣候變化,我們已經掌握到了這一點,我們已經對全球經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有包括我們的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板的價格也是越來越低,越來越普及。我們也在實現一個綠色的經濟。

  另外,沒有其他的國家像中國有這麼多大城市,我們需要了解如何來建設這些超大型的城市。有公共交通,我們不能夠依賴於這些私人的交通,我們必須要去設計好公共交通的發展。那麼,這些都是我們剛才談到的城市氣候變化,其實都是需要規劃的。

  但是規劃很多時候的名聲並不太好,因為幾十年前我們是一個計劃的經濟,但是我剛剛說的規劃是不同的規劃,不同的計劃,所以需要不同的政府角色的參與,和以前是不一樣的,和其他的地方也不一樣。這需要創新,創新是能夠帶來公共利益的。那麼這樣的一個創新必須要造福於社會,其實美國有很多的創新,但是你要知道谷歌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它是最為高效的,他會有一個廣告的中介,但是廣告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好,其實廣告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的的手段,我們要改變自己的生活。

  第二我想強調的就是說2050願景,我們需要有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一個生機勃勃的經濟體。那麼在我《創造學習型經濟》的這本書當中提到了成功的經濟體必須是要以學習為基礎。無論是16年還是20年,我們需要有一個終身學習的教育的體制。最後我想要強調的就是市場經濟不會自動的存在,當中國轉型到只有中國特色的市場型經濟的時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也知道有不同的市場型的經濟,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忘記,但是人們會說市場經濟決定了我們的性質,我們必須要去了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市場經濟,我們要去重新劃定規則,在我這本書當中也提到了在80年代,美國改變了美國市場經濟的規則,我們讓他更加的短視,更加關注與股東的利益和利潤。我們改變了稅法,改變了公司治理,改變了貨幣政策,我們做了很多的事。那麼它的結果就是帶來了更多的不平等和更低的增長率。

  現在美國人也都知道這些因素會導致經濟增長的放緩。所以導致了這些疾病的政策,導致了更多的不平等,這是在市場經濟裡面發生的,所以市場經濟裡面我們也可以做出一些改變,可以帶來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於更長期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所以在美國我們也在開展這樣的討論。

  我簡單說幾個方面,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金融行業的改革,但是很多金融行業的改革都是在關注與如何防止金融行業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傷害或者是說防止他們過渡的借貸或者是說防止他們承擔過多的風險,也就是說總要防止它傷害我們。但是沒有人討論說怎麼樣才能夠讓金融行業做它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就是說創造就業,促進經濟的增長,提供信貸,所以我們怎麼樣讓金融行業做它自己本該做的事情呢,讓它變得更加的穩定呢?

  現在金融行業所做的事情,並不是服務於實體經濟,而是自己在賺錢,還有一個就是說壟斷,在美國不同的行業中壟斷的情況越來越多。現在我們要採取反壟斷的這些措施,那麼新經濟實際上用一種非常聰明的方式打破了這種壟斷,所以我非常欣賞這些新經濟的公司,他們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的力量,我們有一些公司他們的利潤巨大,但是從來不投資,那麼問題就是說為什麼?

  當然,答案很簡單,因為他的邊際收益率比普通的收益率要低得多。如果你是一個壟斷者的話,你未來的需求是下滑的。所以,你越投資的話,就越會消耗,侵蝕自己的利潤。所以他們利潤很高,但是他不投資,所以這種情況就導致了經濟增長的放緩。因為他的資本產出率在美國是下降的,這不應該發生。

  如果說房地產價格上漲,那財富就增長了,但是我們並沒有更多的土地,土地數量是不變的,只是價值在上升。所以這樣的財富本來可以用來創造更多的就業,結果卻變成了土地的投機。所以底限是我們在制定規則,它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中國如何才能夠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經濟,在歷史上,對於中國的鄉鎮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未來,我們還會聽到很多人說我們是要建立一些國家的龍頭企業。這是在行業要進行整合,公司的數量會減少,大公司肯定是很歡迎的,因為他們的利潤會增加,CEO也非常歡迎,因為他們的收入會更高。在很多的西方國家,這種行業的整合就導致了這些高管的薪酬變得非常的不合理。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國2050年的一個願景是什麼,然後中國怎麼樣才能達成這個願景,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怎麼樣能夠實現這個可持續經濟增長的目標,同時又能夠帶來一種共同的繁榮和增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