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澧在主旋律的諄諄教導下,革命同志和愛國青年都知道,蘇聯和東歐集團在上世紀末的解體,是美國大搞「和平演變」的豐碩成果。套用紅色樣板電影《南征北 戰》里的流行台詞:不是公產黨無能,而是美國人太狡猾。儘管蘇聯公產黨實地統治了七十年,不知怎麼回事,要論爭取人心,他們居然比不過國內民眾見都見不著 的美國佬。顯然,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如果當地的主旋律天天妖魔化美國,「和平演變」在蘇聯和東歐怎麼可能發生?原來,狡猾的美國佬,居然施展苦肉計。在蘇東「和平演變」之前,他們利用民主/運動先搞掉了幾個親美政權。蘇東的同志們一時不察,親美政權嘛,少一個好一個,就讓這些運動的畫面上了黨的媒體。民主的思想就這樣飛進了鐵幕。而在八十年代搬倒親美獨餐政權的運動中,站在首列的,正是本月1日去世的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題頭圖:阿基諾夫人競選總統)。科拉松·阿基諾的故事聽著像傳奇(《南方人物周刊》有篇較為詳細的報道)。她本是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對政治並無興趣。結婚後,她甚至中斷了自己的法 學院課程,高級學位不要了,還是老公更重要。但她的丈夫貝尼尼奧·阿基諾,出身名門望族,本是政治世家。他二十二歲時當上了最年輕的市長;然後是最年輕的 省長;三十三歲時,又選上了最年輕的參議員。菲律賓人有句玩笑,說他們在修道院住了三百年(西班牙殖民統治),接著又在好萊塢住了四十年(美國殖民統治)。西班牙的影響是天主教,阿基諾夫人就是 虔誠教徒;美國的影響,說個細節就夠了:二戰後菲律賓獨立,日子選在1946年的7月4日——這一天也是美國的獨立日。美國人把權力移加給日軍進攻菲律賓 時參加過抗日游擊隊的人,其中有一個就是阿基諾選上參議院時的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那是六十年代,一方面是經濟停滯,卻看著原來遠比菲律賓落後窮困的台 灣和韓國工業起飛,引起民眾普遍不滿;另一方面,受美國反戰運動的影響,學生反對馬科斯派軍隊去越南——你看馬科斯何等親美——雖然派的僅是工兵部隊,並 非戰鬥人員;另外在農村,日據時期因權力真空而出現的公產黨武裝割據,又在死灰復燃。多種原因之下,菲律賓開始動亂。1972年,馬科斯第二屆任期到頭,按憲法必須退位。他乾脆實行戒嚴,理由是維穩大局的需要。最有可能在大選中挑戰他的阿基諾,被投入監獄,理由是膽 敢為民維/權,企圖顛覆鎮府。八年後,在美國的壓力下,馬科斯允許阿基諾保外就醫,其實就是流放美國。阿基諾得到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資助,在波士頓 郊外,美國的安寧環境中,阿基諾夫人過了三年她後來稱之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這段時期,阿基諾走訪了古巴、尼加拉瓜、利比亞和伊朗等亞非拉革命國家。他告訴科拉松,他發現革命不是出路。作為反對派領袖,阿基諾決心走一條基督教社會主義的非暴力道路。1983年,阿基諾不顧馬科斯夫人伊梅爾達——這位女士常去美國採購——當面警告,單身回國。8月13日,飛機降落不久,他在馬尼拉機場被軍人殺害。阿基諾夫人立即動身回國,安排丈夫的葬禮。阿基諾夫人在葬禮上的鎮靜和風度,令菲律賓人印象深刻。從此之後,她成了反對派的象徵。人人都相信是馬科斯下令槍殺阿基諾,不過,一直沒有找到無可置疑的過硬證據。阿基諾的被害,將中產階級和教會也激怒了。馬尼拉集會連續不斷,人稱「街頭議會」。阿基諾冥誕時通宵憂行,雖然科拉松不願意如此政治化,希望僅是私人致哀。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85年末,馬科斯被迫提前重開總統大選。在專職鎮府高壓下沒有機會得到足夠鍛煉的反對派,四分五裂,群龍無首。他們公推阿基諾夫人出馬,只有她能夠團攏選票,戰勝馬科斯。兒女們說:我們 的母親不搞政治的,我們小時候見到她永遠在廚房忙活。但到這一步,阿基諾夫人想推也推不了,無數的人在請願書上簽名,要她參選總統。在候選人登記表的職業欄,她填的是「家庭婦女」。之後的故事,多年來多次重演,今年6月又在伊朗發生。阿基諾夫人的支持者穿著她喜愛的黃色。那時還沒有「顏色革命」一說,否則會被稱為「黃色革命」。 投票在1986年2月7日(星期五)舉行。選舉後,馬科斯宣布他贏了。人民不相信,人民相信勝者必是科拉松。人民相信馬科斯手下做票,人民上街抗議。國防 部長和參謀總長也宣布站在人民一邊。馬科斯派軍隊去馬尼拉郊外軍營逮捕倒戈的軍人。教會一聲號召,百萬人上街,擋住了馬科斯的坦克。

2月26日,馬科斯在舉行了一場沒有記者和外國使節的「就職」儀式之後,離開菲律賓,倉促出走美國夏威夷。阿基諾夫人接管政府,成為亞洲第一位女總統。阿基諾夫人稱百萬人上街為「人民力量」(People Power),這詞流行一時。第二年,1987年2月,韓國爆發大規模學生試威。隨後霸工霸課不斷。面對人民力量,6月,軍人獨餐者全斗煥宣布將總統職位傳與盧泰愚,盧立即提出一攬子政治改革方案,誓言建立民主。這時台灣已是山雨欲來,人民力量風聲四起。7月14日,蔣經國宣布解除自國民政府遷台以來實行 了三十八年的戒嚴。報禁黨禁同時解除,台灣人民獲得了集會、憂行、組黨和辦報的自由。韓國和台灣同時走上了自由民主的金光大道。亞洲親美獨餐政權的民主化,和同時發生的拉丁美洲獨餐政權的民主化,及緊接著的東歐公產黨國家的民主化,這就是一些歷史學家所說的「世界民主第二波」(第一波指美國和西歐的民主化)。當然,民主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菲律賓仍然是個窮國。本星期四(8月20日)的《紐約時報》有篇文章,說菲律賓人在悼念阿基諾夫人的同時,對二十餘年前 的人民力量的勝利感想複雜。一位作家說:我們對此有句話,what a waste。護士工會的主席說:We thought the problem was just the dictator,I say the problem is us,we did not change。或許,阿基諾夫人應該利用自己當時的巨大威望,靠總統命令強制推行那些她有意實行卻遭到多重反對的政策?比如,徹底的土地改革;比如,和公 產黨割據勢力直接談判。但阿基諾夫人說,她是民主派,她不能像專職者那樣統治。弗蘭西斯·福山在《歷史的終結及末世之人》(這是農家譯法,原書名為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中譯本作《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譯者黃勝強、許銘)一書中分析了專職可能優於民主的幾種情況。其一是社會貧富兩 極分化,富者(比如地主階級)佔有各種資源,他們利用民主程序將「自己人」選入政府,像民主前一樣控制政權。他將菲律賓歸入這類例子。福山說得比較簡略, 老農的理解是,這樣的形式民主,使政權保留在地主階級手裡,並沒有解放更有經濟活力的商人階級。而馬科斯那樣的軍人獨餐者,倒是出身寒門,他們更可能推行 比較徹底的土改(如台灣),為商人階級的發展提供條件。而經濟的發展早晚要造就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這才是民主的真正保障。第一條路,在條件不成熟時就實 現了形式民主,但實質民主遙遙無期;第二條路,連形式民主都沒有,一旦實現了形式民主,卻可以很快進入實質民主,甚至同步實現實質民主。第二條路或許能比 第一條路更快地到達實質民主。不過上段只能當作學術性討論。老百姓哪會想到那麼多。如果他們已經在街上呼口號了,阿基諾夫人不去領導,就要淪為暴民暴動。搞不好,鬧出伊朗式大革命,那就更是 what a waste 了。其實阿基諾夫人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很有限也很偉大,就是在菲律賓恢復民主體制。她做到了:通過了新憲法,恢復了議會制,重建了司法獨立。單是這三條,她已經不愧是亞洲的女驕傲。文章寫到這裡,按理可以結束了。不過,如有革命同志或愛國青年讀到,他肯定覺得求痴欲未滿足。美國人的黑手呢,美國人的黑手在哪裡?菲律賓曾是美國殖民地,以兩國關係之深,有美國「黑手」根本是 default。1986年的選舉,美國國會還派出監票團呢,他們也認為是馬科斯一派作弊。阿基諾夫人的陣營里,不但有美國人出主意,還有美國人出錢 幫她在美國搞公共。但美國政府的態度就比較謹慎了。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挺喜歡馬科斯的;總統夫人南茜和馬科斯夫人伊梅爾達還是好朋友。畢竟,馬科斯也算 派兵在越南和美國人一起打過仗,總有點戰鬥情誼吧?但美國輿論一面倒地支持阿基諾夫人;國務卿喬治·舒爾茨也支持她。在舒爾茨的推動下,里根最後默認了馬 科斯的出局。其實美國人的態度猜都猜得到。總統和政府或許有著歷史、私人交情、地緣政治和外交影響等種種考慮;但是,作為民主國家,美國的民眾、議員、媒體和下層 官員,必然是一面倒地站在人民一邊。比如,我國辛亥革命之後,列強要求國民政府承諾償還清朝的外債,然後才肯承認中華民國。美國政府收到民眾大量電報來 信,他們質問:我們是民主國家,現在中國人推翻了帝制,走上民主道路,我們怎麼可以不支持?美國政府告訴列強:不能再跟各位一起行動了,我們將承認中國新政 府。美國在西方國家裡第一個承認中華民國,其他國家被迫跟進。從此開始了那一代中國人對美國的特殊好感。馬科斯因為是親美政權,尼克松1972年訪問北京之後,在美國撮合下,菲律賓是南洋各國里最早和我國建交的,比其他國家要早了十多年。建交之前,馬科 斯夫人伊梅爾達就到中國作過多次私人訪問。這位女士曾是選美冠軍。馬科斯初當總統時,他們也是活力煥發的一對金童玉女。伊梅爾達當時還很漂亮,毛擇東主戲 握著她的手不放,一再關照:你要來啊,你要多來。江青也和她成了朋友,帶她去自己蹲點的天津小靳庄觀摩農民賽詩會。路上,車子突然一震,司機說撞到人了。 伊梅爾達大驚失色,叫道「快停車」。江青說:等會兒叫個人去看一下。車子疾馳不誤。菲律賓人對伊梅爾達印象極壞,認為她窮奢極欲,鞋子就有三千雙。不過,一個小國(其實菲律賓不小,再過幾年,人口也要上億了)獨餐者的夫人,坐在泱泱 紅朝正宮娘娘旁邊,立即顯出膽魄遠遠不及。馬科斯到底沒有膽量令坦克碾斃阻路民眾,也沒有這個狠心,命令軍隊向試威學生開槍。他最後病死美國。(下圖:菲律賓民眾悼念阿基諾夫人。)

【專欄說明】 本專欄每周五更新。每月第一個周五吳說八道雜拌兒,第二個周五毀人不倦談教育,最後一個周五評書評電影或附庸風雅,倒數第二個周五鼓吹女男平等。如果當月有五個周五,中間那個放國際隨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