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中央紅軍主力離開江西長徵以後,在項英、陳毅等組成的中央分局的領導下,劉芝祿等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迎來了抗日戰爭的高潮。劉芝祿回憶了參加這場三年遊擊戰爭的具體細節。

  一、紅軍三個支隊牛嶺突圍

  1934年10月黨中央離開江西蘇區後,任中央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項英同志,仍受左的影響,對形勢估計不足,照舊採用大兵團作戰的方式,用留下的主力紅軍來對付幾十萬敵人的進攻,同敵人打硬仗,1934年11月於瑞金謝坊鄉灣塘江和敵人一個師打了一仗,消滅了半數敵人,雖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也暴露了我們主力部隊,使敵人更加集中兵力,一步一步緊追包圍,而我們對遊擊戰爭沒有很好地加以組織,形勢急轉直下,到1934年11月底,蘇區的縣城全部陷入敵手,留下的紅軍受到很大的損失。此時項英同志一面向黨中央彙報情況,一面和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陳毅同志一起作了研究部署。劉芝祿當時在會昌縣保衛隊當班長,和其他幾名同志經一個多月,完成保衛會昌銀行的任務後,退到會昌縣和于都縣的白鵝鎮、樂豐鎮和羅幫橋一帶。1934年12月劉芝祿調到贛南軍區保衛局任排長。這時,留守中央蘇區的紅軍部隊和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以及撤退的人民羣眾,被敵人圍困在於都縣白鵝鎮、羅幫橋一帶。部隊任務很重,既要打仗,又要掩護機關、羣眾和傷病員,情況非常危急,敵人氣焰極其囂張,叫嚷什麼「到於都會餐,把紅軍喫掉。」紅軍部隊邊打邊走,到牛嶺、馬嶺不遠地區,決定組織突圍。劉芝祿又被調到江西省委,給省委書記阮嘯仙當警衛員。軍區把部隊編成三個支隊(把輕傷病員編成遊擊隊,分批突擊出去,重傷病員和羣眾上山就地隱藏起來)互相支援。劉芝祿在第一支隊,支隊長蔡會文、政委阮嘯仙。第一支隊向牛嶺、馬嶺方向突圍。但敵人火力猛烈,打了幾仗,部隊傷亡很大,阮嘯仙政委不幸在馬嶺澗戰鬥中犧牲了。第一支隊攜帶的迫擊炮、重機槍、電臺等武器裝備都丟了。面對著嚴峻的形勢,當天晚上蔡會文司令員要堅決率領部隊突圍出去,保存革命力量。他把部隊集合起來作突圍動員,情緒很激昂,態度很嚴肅,他說,現在是嚴重關頭,中央根據地完全被敵人佔去了,我們只剩下這塊小山區了。我們不能困死在這裡,更不能當俘虜,我們要為阮嘯仙政委報仇,為犧牲的同志報仇,我們一定要衝出去,只有突圍出去,纔有活路!然後把部隊編成三個突擊隊,互相配合,劉芝祿在中央支隊司令部突擊隊,又派出偵察組,偵察路徑,查明敵情,發現了敵人部署的薄弱地段。並告訴大家,如果隊伍被衝散了,就到油山地區會合。當晚,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下,分三路突圍。蔡會文司令員率領我們中央突擊隊,猛打猛衝,迅速衝出了敵人的重圍,從牛嶺、馬嶺一帶沖了出去。十幾天打了十幾仗,過了信豐河,來到油山地區,還剩下一百多人,與項英、陳毅等率領的部隊會合,首長見到蔡會文他們很高興,說保存了革命力量。

  二、紅軍幹部的長嶺會議

  1935年2月間,中央遵義會議精神傳到了部隊,大家深感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中央領導地位後,中國革命前途更有希望。中央要求按照遊擊戰爭的特點轉變工作。項英、陳毅根據中央指示多次開會研究了部隊部署。最重要的是項英、陳毅在大餘縣長嶺召開的幹部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依靠羣眾,堅持鬥爭,積蓄力量,創造條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針。會議爭論的很激烈,從下午開到第二天凌晨,劉芝祿去催促了幾次,說部隊快出發了,首長們才喫早飯。以後知道這次會議精神的貫徹,對勝利堅持三年遊擊戰爭有重要意義,長嶺會議成了南方遊擊戰爭的新起點。會後將贛粵邊劃分為油山、北山、信康贛、南山和上猶崇義等五個區,將突圍的部隊分編為五個遊擊支隊,並以油山為中心建立祕密交通聯絡網。劉芝祿所在部隊在北山泥梁洞編隊,在一百多人的基礎上又補充五、六百人,共約六、七百人,編為第一支隊,支隊長蔡會文兼政委,副隊長程君良,參謀長範樹德、政治部主任李國興,劉芝祿還在警通排給副隊長當警衛員,部隊整編完畢就出發到湘贛邊堅持遊擊戰爭。

  三、紅軍遊擊隊依靠羣眾

  1935年四、五月間,第一支隊由蔡會文司令員率領從廣東北山出發,向湘贛邊區各縣打遊擊。由於隊伍補充擴大,又休整了幾天,提高了士氣,精神也充沛了。但到國民黨地區後,各處都是敵人的靖衛團、鏟共團、保安團、還鄉團、清鄉委員會等反動武裝,進行反共宣傳,到處阻擾打擊我們,羣眾不敢和我們接近,加之雨多路滑,天天走路打仗,部隊得不到休息,又聽不到紅軍主力的消息,部隊情緒有些不穩定。因此在黨支部領導下,加強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發揮黨團員的模範作用。同時組成羣眾工作組,加強羣眾工作,宣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黨的方針政策。說明紅軍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人民羣眾求解放的軍隊,經過幾個月的羣眾工作和實際行動,買賣公平,幫助羣眾擔水、打掃衛生,村院面貌有了新的氣象,部隊情緒穩定了。勞苦人民都接近紅軍了,並幫助紅軍做工作。開始,山裡羣眾幫助紅軍到城鎮買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後又組成山裡黨支部,帶領羣眾開展對敵鬥爭,組織了祕密的羣眾遊擊小組。羣眾遊擊小組的任務是建立祕密聯絡站,就地監視敵人的行動。發現敵人要進山,就馬上設法告訴紅軍,使紅軍耳目靈了,經常處於主動地位,有利的戰鬥就打,不利的戰鬥就不打。遊擊小組有時在夜間還跟紅軍下山打土豪,把東西挑回遊擊區。遊擊區還實行勞動互助,一家有困難,大家幫助。這樣,紅軍在山區的羣眾工作就一天天的有基礎了。遊擊區的範圍也逐步擴大,從1935年八、九月間,第一支隊在桂東、汝城、上猶、崇義、資興等縣大山裡活動,在一個地方可住三、五天或一個星期。這裡瑤族羣眾比較多,第一支隊紅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說話和氣,買賣公平,搞好清潔衛生,非常尊重婦女等。以實際行動感化他們。在醫療條件很困難的情況下,羣眾幫助紅軍用中草藥治傷治病。劉芝祿在桂東、汝城交界處的高山八面山中右腿負傷後,傷口就是在桂東高山八面山一位瑤族老大爺用十多天時間用中藥給治好的。這位老人用祖傳祕方,還給紅軍治癒好多同志傷口。老人的蛇葯也特別好,還送給紅軍一些,因為南方蛇多,以防蛇咬傷人。第一支隊紅軍在這裡活動期間,陳山、周裏、方維夏等同志也來到了第一支隊了,成立了特委,組成四個工作團,分到遊擊區工作,羣眾工作更加強了。方維夏同志是特委宣傳部長,當時就五、六十歲了,不能隨部隊行動,給方維夏在桂東東洛的偏僻山區搭個小棚子住起來,方維夏到過蘇聯,見到過列寧、斯大林。休息時,方維夏經常給劉芝祿他們講故事,部隊和老百姓都很喜歡聽,對鞏固部隊和發動羣眾起了很多很大的作用。羣眾都稱他為老方,後來部隊打散了,叛徒出賣了方維夏,他被敵人殘害了。連他的愛人和兩名警衛員也慘遭毒手犧牲了。

  劉芝祿所在的桂東東邊山這個遊擊區是不鞏固的,敵人隨時能來。不過,紅軍有了羣眾的各祕密組織,敵人一有活動要進山,通訊聯絡站和羣眾就把情報送進山裡遊擊隊,紅軍互相通知各遊擊隊做好準備,敵人多時,就轉移到其他地區,敵人少時,就在山外打伏擊(不在山裡打,以免引敵進山傷害羣眾)。敵人到山裡找不到遊擊隊,打幾個轉轉就出去了。敵人不敢在山裡住,晚上怕遊擊隊。有時,紅軍還到外面活動,做羣眾工作,擴大影響。在敵人的地區也有紅軍的聯絡站和交通站,使紅軍的消息更加靈通了。總之,由於第一支隊紅軍堅決依靠羣眾,組織和武裝羣眾,建立了魚水情誼,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期,遊擊區的工作比較活躍。正如陳毅同志歌頌的那樣:「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鬥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

  四、紅軍遊擊隊苦戰寒冬

  國民黨軍隊乘我紅軍主力轉移後,為了撲滅人民革命火種,維持其反動統治,他們以十幾倍、幾十倍的兵力,配合地主武裝,對遊擊區實行大規模的反覆「清剿」,叫嚷要「掘地三尺」,「斬草除根」,決不讓蘇維埃政權死灰復燃。他們對桂東東、西邊山遊擊區人民實行極其野蠻的燒、殺、搶政策,抓殺青年、蹂躪婦女,強迫實行保甲制度和連坐法,給桂東東、西邊山遊擊區人民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也給紅軍遊擊隊的活動帶來了嚴重的困難,紅軍不得不成年累月苦戰於崇山峻嶺之中,茅草密林之間。過著「天當被、地當牀、樹皮野草當乾糧」的艱苦生活。

  1935年冬天,在這極其艱難險阻的形勢下,有的人動搖了,個別的甚至叛變了,第一支隊的副隊長程俊良就無恥地叛變投降了敵人。由於他知道我們遊擊隊利用湘粵贛之間的矛盾,便於在邊界活動,所以,叛變後的程俊良給敵人獻策說,要消滅紅軍遊擊隊,只有湘粵贛組織聯防「剿匪」指揮部統一指揮,三省邊界有遊擊隊,不分省界,都可以追剿,這樣就能阻止遊擊隊在三省邊界上來回遊動,一定可以把紅軍消滅。敵人接受了叛徒的獻策,在桂東縣沙田鎮組成了三省聯防「剿匪」指揮部,程俊良當副指揮,帶隊進山,搜剿非常賣力,廣東軍閥餘漢謀部和湘南、江西保安團及地方武裝一萬多人,大規模地搜山、封山、並村、移民,把山區人民趕到國民黨佔領區去住,隔斷紅軍和人民羣眾的聯繫。程俊良知道給紅軍送過信、做過事的羣眾,找到就殺。程俊良把羣眾在九溝十八岔的房子都燒了,不準羣眾進山。連種蘑菇的、燒木炭的、伐木的羣眾都不準進山。如進山就以「通匪」論處,就地殺害。在大小路上都設碉堡,貼佈告,規定「一家通匪,十家連坐,一家窩匪,十家同禍」。限制羣眾只買一定數量的糧、油、鹽和日用品,多買了就以「通匪」論罪,佈告上還規定了:與匪送信者殺、與匪買糧油者殺、與匪買日用品者殺,與匪買葯者殺等三十六條,遊擊區充滿了一片白色恐怖,寒冷的冬天更加悽涼了。紅軍和羣眾有一個多月沒有聯絡。羣眾不敢進山。只有紅軍派偵查員黑夜到山外聯絡站去偵查消息。可是到羣眾家叫門不開,羣眾非常害怕。偵查員在門外悄悄告訴他,我們是紅軍遊擊隊不要怕,晚上沒人看到。羣眾聽出我們的聲音才開門接待說:你們說不要怕,怎能不怕呢!你們可以到處走,我們在家走不了,敵人一發現和你們有聯繫,我們就要被抓去殺了,還連累別家。以後再不要來了,求求你們。紅軍聽了羣眾的話,心裡很難受,為了羣眾的生命安財產,再困難也不到山邊老百姓家了。有時,乘敵人疏忽時,就到離山較遠的地方偵察消息和搞些糧食和日用品。這些東西很少,又不能經常搞到,必須省著喫用,喫稀飯,冬天找不到野菜,捉不到魚和田雞,所以,有時幾天喫不上一頓飯,真是「飢腸響如鼓」。由於敵人加緊「圍剿」,紅軍喫、穿、住、行更加困難了。敵人不但白天進山,而且還住在山裡,晚上也不下山。紅軍白天不能行動,晚上也要隱蔽轉移。紅軍依靠熟悉的山區起伏的地形,彎曲的山路和茂密的森林,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直路走彎路,不走順路走橫路,不走長路走一節一節的短路,有時從無路的地方穿插過去,逢山過山,逢水過水,這樣,敵人的封鎖也難不倒我們紅軍遊擊隊,大家還編了一首打油詩呢:「大路不讓走,小路隨便行,封鎖無路走,到處開新路,天下這樣大,難也難不住!」

  南方的冬天,高山時常下雨、下雪、下凍雨,森林裡陰暗寒冷,曬不到太陽,樹枝經常被凍雨壓斷,隨時有打在人身上的危險。因此,冬天森林裡不能藏身了,只好白天在森林外邊曬太陽,晚上到隱蔽山溝裏燒火,幾個人背靠背坐在一起,用夾被和布單子從上到下蓋起來,就這樣露營過夜。遇到下雨下雪就更困難了,火燒不著,夾被子也擋不了雨雪,數九寒冬,還穿著一身單衣(三年不但沒有穿過棉衣,連夾衣也沒有)在風雪饑寒中,凍的全身發抖,上牙打下牙咯咯發響,蝨子又多,沒有衣服換,沒地方洗,過著野人的生活。革命的紅軍戰士,總不能被敵人困死,被風雪凍死,環境逼著紅軍戰士想辦法去戰勝困難。自己動手蓋棚子,這就找到了一條生路。這裡有蓋棚子用的樹木、竹子和茅草等材料,領導一動員,大家就砍樹的砍樹,割草的割草,一天一個班的棚子就搭起來了。大家有了自己的窩,高興極了。開始蓋的棚子只能遮風,不能遮雨,以後又向一個老大爺學習蓋棚子的方法,把茅草從下向上一層一層擠緊壓嚴,就不漏雨了。後來又在棚子裏架起了木棍牀,鋪上草,不在地下睡了,幾個人擠在一起就暖和多了,基本上就可以遮蔽風霜雨雪了。還編了一首打油詩:

  天當鋪蓋地當牀,自己建造大洋房。

  地面還有自然毯,設有自動鋼絲牀。

  牀上鋪的絲棉被,牆上衣架掛衣裳。

  要問哪個工程師,紅軍戰士自造房。

  紅軍的棚子剛剛蓋起來,敵人就來搜山,一發現紅軍的棚子就放火燒了。同時放火燒山,妄想剷除紅軍藏身的森林。紅軍與敵人展開頑強的鬥爭,東邊棚子燒了,紅軍就在西邊蓋,北邊棚子燒了,紅軍就到南邊蓋。湘贛粵邊界有這麼大的山,有這麼多的森林,敵人是燒不光的,山裡的羣眾雖然被趕走了,但是羣眾和紅軍的心是永遠在一起的,紅軍在羣眾的幫助下,終於熬過了饑寒,戰勝了寒冬。

  五、紅軍遊擊隊加強黨的領導

  黨是紅軍遊擊隊的領導核心,環境越艱險越要黨的領導。第一支隊有黨委,大隊有黨總支,小隊有支部,一個小隊只有二三十人。劉芝祿當小隊隊長時,也只有三十多人,全是黨團員。只有兩個炊事員都二十八、九歲了,不想入黨了,但都表示說,我們雖然不是黨員,但我們相信共產黨,堅決跟共產黨走。特別是包仁全同志年歲大些,很有辦法,燒火很少出煙,挑東西走路沒有一點響聲,他很關心劉芝祿他們這些年輕人,看到年輕人總是面帶笑容。他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老包!」所以開會都讓他參加,他不怕困難,不發愁,一天到晚總想把野菜當飯做的好一些,誰有病了,他還做一點多摻糧食的病號飯。由於黨團員起模範作用,大家同睡一塊地,同喫一鍋飯,在生活上互相體貼,在思想上互相幫助,在對敵鬥爭上同心協力,比親兄弟還親,有點喫的東西,都互相推讓,誰也不多喫。部隊有大的行動,在可能的情況下都通過支部討論,深入做動員教育工作,使大家知道行動方向和任務,明確規定的問題。在連隊生活中,充分發揮民主,廣泛聽取戰士的意見,及時進行表揚和批評,做到情通理順,不傷害同志間的感情。有時也有爭論,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但把事情說通了,誰也不記成見。特別是在打仗時,有時戰士提的建議,比劉芝祿他們想的還周全。在支部領導下,每個小隊都有經委會,每天五分錢的伙食,每月月終結算一次,經濟公開,如有結餘的伙食尾子,就分給大家作零花錢。所以雖然生活很艱苦,但大家都過得很愉快。這也是紅軍能夠戰勝敵人而不被敵人打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六、紅軍遊擊隊巧妙周旋

  1936年的春天,鬥爭仍然很殘酷。紅軍遊擊隊像插在敵人心臟裏的一把刀,敵人千方百計想消滅紅軍遊擊隊。敵人組織了看煙隊、看火隊、跟腳隊,時刻監視紅軍,尋找紅軍的行跡。紅軍遊擊隊對湘南資、汝、桂三縣和江西的上猶、崇義、遂川三縣的大小山頭都比較熟悉,特別是資、汝、桂三縣是第一支隊的主要遊擊區,第一支隊就在資、汝、桂這一帶活動。山區樹草很茂密,擋住視線,往往看不遠。紅軍就派觀察哨、聯絡哨,二、三里設一哨、一哨兩人,或站在高地,或爬到樹上,嚴密監視敵人的活動,一發現情況就立即往回彙報。一次聯絡哨回來報告說,敵人有二三百人,大概是一個營的兵力,直向紅軍山區駐地包抄過來。這說明敵人已經發現紅軍了。大隊領導研究決定馬上轉移,不然就被包圍了。因為紅軍遊擊隊對大小路都很熟悉,很快就撤走了。敵人進山時,嘴裡喊得兇,心裡很害怕,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動,好像瞎子摸魚一樣,撲了一個空。當官的問他們的看煙隊是不是看清楚了?看煙隊說,看的清清楚楚這裡冒出很大的煙來,這裡又沒有老百姓,不是遊擊隊是誰。於是他們又向前搜索,找到紅軍的住處,發現紅軍自己搭的棚子,他們就用刺刀這捅一捅、那挖一挖,想發點洋財,結果什麼東西也沒找到,只好窮兇極惡地把紅軍的棚子燒了,把紅軍的土鍋竈臺搗壞了。紅軍轉移到另一個山頭後,就研究敵人是怎麼發現紅軍的呢?後來地下黨員和被敵人抓去帶路的老百姓傳來消息,說紅軍遊擊隊在森林裡做飯冒煙被敵人發現了。從此,紅軍規定白天不做飯,晚上做飯,天不亮做早飯,把中午飯一起做好,白天天氣再冷也不準烤火了。

  這樣,過了十多天,敵人沒有發現紅軍。有的同志以為這裡山高林密,白天不燒火,敵人找不到紅軍了。可是一天中午,紅軍的觀察哨和偵查員都回來報告,敵保安團大約一個營,正向劉芝祿他們這裡圍攻。紅軍很快轉移了。敵人慢慢地到了森林深處,發現紅軍的住地,先放槍壯膽,還大喊大叫:「捉活的!」「發現你們了,快出來吧!」滿山到處亂叫亂放槍,結果什麼也沒找到,只發現幾隻破草鞋。紅軍轉移後,經過研究,這次敵人是怎麼發現紅軍的呢?根據上次敵人是看煙,這次可能是發現火光,因為晚上大家做飯、烤火,火光很大,敵人怎能不發現呢!因此,今後燒火也要想法不暴露火光。紅軍遊擊隊就到比較深的山溝裏做飯。為了不暴露火光,搭起了小棚子,在棚子裏做飯、烤火,還用樹枝圍起來,派人到外面看看,是否能看到火光,由於不斷地想辦法清煙遮火,敵人找不到紅軍的蹤跡,紅軍又有了一段安定的時間。

  紅軍住在山裡,要想辦法出去搞給養,找支隊領導和其他遊擊隊,所以就派小分隊出山去,和山外的羣眾也有了一些聯繫,還搞了一些給養回來。由於來去走路留下了腳印,又被敵人的跟腳隊發現了。敵人就尾隨著腳印向紅軍追來。紅軍轉移後,又研究對策。把派出去的人分為三、五人一組,每組的人又分開走,腳跟提起來走,不把路邊的草踩倒,有時不走路,而走小河溝,使敵人找不到紅軍的腳印,同時還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如從東邊出去,從西邊回來,不走原路,在山區轉圈子,迷惑敵人。有時就在敵人的後方活動幾天,派小分隊去襲擾敵人,使他們也不得安寧。原來保安團說,紅軍遊擊隊被消滅了,現在突然出現在敵人的後方,敵軍和富豪驚恐萬狀,找不到安全的地方。一會兒說紅軍遊擊隊到韶關了,一會兒說紅軍遊擊隊到汝城縣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紅軍遊擊隊在巧妙地與敵人周旋之中,提高了野外生存的能力,堅持了鬥爭,保存了力量,聯繫了羣眾,更加活躍起來了。

  七、紅軍遊擊隊夜襲敵巢

  由於紅軍處在敵強我弱、敵多我少的情況下,所以盡量避免和敵人打硬仗,而是採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的遊擊戰術主動出擊,採取夜戰、近戰的方法,奔襲敵人。如紅軍打清腰圩的靖衛團,就是在深入偵察查明敵人情況的基礎上,抓住有利時機,長途奔襲,速戰速決,不到一個半小時就解決戰鬥,一槍未放,徹底消滅敵人一個靖衛團,三四十名敵人全被掏窩了。紅軍出發前,蔡會文司令員作了五分鐘的動員講話,說明敵情,要走的路程,要注意迅速行動,嚴格保密,如被敵人發現,不能走原路回來,必須向相反的方向轉幾天再回來,可派一兩人先回來報告。在夜幕降臨後,紅軍從埋伏地域出發,急行軍七八十里,到半夜十二點左右,到清腰圩附近休息一會兒,進一步做好準備,迅速摸進清腰圩鎮內。街上沒有一個人,到靖衛團門口,外面沒有哨兵,只有門衛。尖兵班發現敵衛兵坐在板凳上,雙手抱一支長槍正在打瞌睡,紅軍一把抓住他,把槍奪過來,用槍口逼著他不準叫喊。敵衛兵嚇得直哆嗦,斷斷續續地小聲說:「你們是誰?請老爺饒命吧!」大家很快衝進靖衛團的各宿舍,用手電筒一照,看到他們的槍和子彈、手榴彈都掛在牀鋪對面的牆上,我們迅速把武器收繳過來。他們有的還像熟睡的老母豬一樣在打鼾,有的從夢中驚醒,嚇得渾身打顫,還有的一起來就想去拿他的槍。我們就嘲諷的說:「老表,你不要做夢了,你們的槍在我們手裡呢!老實一點,不老實就開槍打死你們!「嚇得他們有的跪在牀上,有的跪在地上,連叫饒命。他們的中隊長當了俘虜後說,真沒想到紅軍遊擊隊今晚到這裡來,你們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昨天我們司令部還通報說,紅軍遊擊隊已消滅了,只剩下十個人被困在東邊山裡快要餓死了。他們真是大白天說夢話,自己糊弄自己。

  紅軍這邊打靖衛團,那邊打稅務局,還派人搞糧食給養,都取得了勝利。大家高高興興地背著、挑著很多槍支和糧食等物到集合地點。並把俘虜集合起來,政委對他們說明紅軍的俘虜政策,說明紅軍是工農的隊伍,是為人民利益的。不要和紅軍為敵,今後還可能見面的,願意跟紅軍革命的可以留下,願意回家的每人發一元錢路費。講完後,把他們送回房子,不準亂跑,等明天再走,防止走漏消息發生意外。我們帶著勝利的喜悅,迎著朝霞回山了。

  八、 紅軍遊擊隊的重大損失

  第一支隊長(當時叫司令員)蔡會文同志,從1935年一、二月開始,一直領導第一支隊在湘粵贛邊區堅持遊擊戰爭。蔡會文司令員出生於湖南攸縣一個地主家庭,是大學生,大革命時期,他毅然走出家庭,投身革命。參加革命後,他對黨忠心耿耿,對革命事業具有堅定的信心,記得:湘贛蘇區紅軍一次打土豪時,把他家的東西分了,把他父親也抓來了,後來發現是蔡司令員的家和他父親,下邊的同志就來請示蔡司令員怎麼辦?蔡司令員當即答覆按政策辦。他父親放出來後,知道他兒子在這裡當司令員,就來找兒子告狀,他把父親留下來,對他講了很多革命道理,並說服父親把房子、土地和多餘的東西拿出來,分給窮人了。在殘酷的戰爭中,蔡司令員不僅一貫以身示範,與大家同甘共苦,機智勇敢地打擊敵人,還經常以自己對革命前途的認識來教育大家,鼓勵大家的鬥志,振奮部隊士氣,堅持對敵鬥爭。1935年底,紅軍遊擊隊住在江西上猶、崇義、思順上堡與桂東東洛交界處赤水仙山下一個叫諸廣山的小村子裡。這個村子裡的房子被敵人燒了一大半,羣眾都搬走了。一天湘贛蘇維埃政府主席譚餘保派來四名聯絡員,他們送上譚主席的親筆信後就在村子裡住上了。信上的內容劉芝祿不知道。第二天部隊準備轉移,但遇到敵人的襲擊。當時,蔡司令員帶部隊急速衝出村子去佔領後山。劉芝祿和警衛排長江德輝等幾個人邊打邊掩護撤退,等劉芝祿他們撤到山上,卻沒有找到蔡司令員和部隊,劉芝祿他們幾個就去桂東沙田找到了支隊後方,向他們說明瞭敵情嚴重,要趕快撤離這個地方。過了幾天,劉芝祿幾人找到鄭木生大隊,一同撤到湖南八面山一帶。這時,劉芝祿得知蔡司令員在突圍時犧牲了。敵人還極其殘忍地把他的頭割下來送南昌去領賞,不幸的消息傳來,我們難過極了,蔡會文和紅軍戰士在生死的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階級友愛,蔡司令員犧牲時才二十七歲,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1941年,劉芝祿在延安機要科工作時,任弼時同志知道劉芝祿在南方打過三年遊擊戰爭,曾跟劉芝祿談起蔡司令員,任弼時讚歎說:「蔡會文同志能文能武、能上能下,大公無私、有遠大理想,是我們黨的一位好同志、好乾部!

  九、紅軍遊擊隊殺一儆百

  1936年夏秋之間,劉芝祿等又回到上猶思順地區活動,思想工作開展得不錯,打開了局面。由區委書記和他愛人帶一個工作組在這裡活動,他們和劉芝祿他們聯繫過一兩次,後來就沒有來過,紅軍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派人到他們活動的地區去偵察調查,得知他和他愛人被一個反動聯保主任殺害了,劉芝祿經過研究認為,為了堅持在這個地區開展工作,必須想辦法除掉這個地頭蛇,殺一儆百。這個反動聯保主任離紅軍所在的山區有一百多里路。劉芝祿率紅軍在一天晚上去把他殺了,並發出佈告,宣佈了他的罪狀,大意是:第一條,搶男霸女,以勢欺人;第二條,殺害紅軍人員,血債要用血來還;第三條、大放高利貸,強迫還錢,搶人家年輕婦女抓去抵債,逼死幾條人命……罪惡累累,數不勝數,應該受到人民的鎮壓。佈告上面還寫上了「湘贛支隊肅反委員會主任劉芝祿」。

  一個反動分子被鎮壓,引起敵人非常緊張和恐慌,很快派江西保安團一個中隊進山搜剿,到處張貼佈告,賞五十到一百五十塊大洋,要活捉劉芝祿。敵人鬧了半個多月,連紅軍遊擊隊的影子也沒有看見,劉芝祿率紅軍還抓了幾個敵人掉了隊的士兵和偵探,我們越打越靈活機動了。

  一十零、 紅軍遊擊隊出山抗日

  1936年年12月,劉芝祿等從敵人的報紙上知道了西安事變,活捉了蔣介石,大家高興極了,但以後又聽說放了,當時不知道統一戰線的路線和政策,感到非常氣憤,不可理解,認為這樣的大反革命頭子,殺人的大劊子手,放掉不殺,還有誰可殺!

  這時山裡的敵人搬到桂東、汝城去了,紅軍遊擊隊山裡的情況又鬆動一點兒,但不久,敵人又圍攻紅軍遊擊隊了。北方實行統一戰線不打了。蔣介石乘此機會想消滅南方的紅軍遊擊隊,所以和遊擊區又大打起來了。但打了一兩個月,南方各省的紅軍遊擊隊還是消滅不了,敵人的軍隊撤走了。到了1937年春夏之間,敵人又換了一個花招,從長沙派了一個招撫委員叫李宗保,原是湘贛區紅四團團長,後來叛變投敵了。這次來對紅軍遊擊隊做聯絡說服工作,紅軍不但不理他,還寫了一封信,列數他的罪行,把他罵的無容身之地,李宗保第二天就灰溜溜地回去了。不久敵人又派了一個參議員郭大維住在沙田鎮,來和紅軍接洽。郭大維宣傳說:國共兩黨合作了,我們都是一家人了,全國統一於一個政府,軍隊統一編製,統一指揮,統一供應,並說了許多升官發財的話。他要紅軍下山,編入湘南保安團,實際上是想把紅軍喫掉。劉芝祿他們聽後,立即回答,我們要找到紅軍領導,要按領導的指示再進行面談。第三次,長沙國民黨政府又派參議員郭大維親自來和紅軍談判,劉芝祿向他提出幾個條件,要他保證做到。第一條,國民黨住在山區的保安六團全部撤出資汝桂三縣,保證紅軍的行動安全,紅軍也不進攻國民黨統治的地區。第二條,要保證紅軍部隊的供給和經費開支,上級沒有批准前,由當地政府暫借;第三條,紅軍要派人出去找黨中央和主力紅軍;第四條,紅軍的部隊就在紅軍的遊擊區活動。國民黨方面也提出三條:第一條,紅軍不要進攻國民黨軍隊的防區,不準到他們地區遊擊;第二條,不準收繳國民黨地方武裝的槍支彈藥,保證不打土豪,沒收東西;第三條,紅軍要把部隊番號、人數造冊和軍需裝備寫清楚報來,必須上報供給的經費。經過幾天的爭論,基本達成協議。紅軍不給對方花名冊,只給個總數六百五十多人。並規定到桂東沙田鎮集合。由於交通不便,通信聯絡差,短時間內遊擊隊集中不起來,開始只有一百多人,積極做下山的準備。大約到九、十月間,項英、陳毅代表的中央分局派人來找紅軍遊擊隊,送來了中共中央的文件和中央分局的指示,決定住在靠山邊的地方,防止敵人搗鬼。

  當時,湘粵贛遊擊支隊主要領導是遊世雄支隊長兼政委,副政委王赤,副支隊長曹樹生,劉芝祿在一大隊任大隊長,王赤兼政委,副大隊長羅新成。紅軍在下山前就在遊擊區進行訓練整頓,改善伙食,恢復體力,把長短不齊,五顏六色的服裝換了,理髮洗澡,搞清潔衛生,消滅蝨子。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整準備,我們部隊的面貌煥然一新,走起路來精神抖擻,步伐整齊,即是經過長期戰爭鍛煉的老紅軍,又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年紀最大的才二十五歲)。一切準備好,就向桂東縣沙田鎮方向出發。走了兩三天到沙田鎮東山腳下一個村子休息幾天,才開進沙田鎮。由於敵人的反動宣傳,把我們紅軍說得不像人樣,青面獠牙,骨瘦如柴,喫人放火,共產共妻,赤身露體,所剩無幾,像野人一樣,等等。但是國民黨統治區的羣眾對這些反動宣傳,也是半信半疑,一下聽說紅軍遊擊隊要開進沙田鎮了,大家都很驚奇,都想來看個究竟。我們紅軍戰士經過的道路兩旁都站滿了人羣,膽大的靠的近一點,膽小的和婦女站得遠一點,他們看到紅軍戰士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精神飽滿,步伐整齊有力,都是二十上下的年輕小夥子,比國民黨的保安團不知強多少倍,一下戳穿了國民黨的反動宣傳都是胡說八道。我們進駐沙田鎮後,在半個多月時間內,召開各種會議,制訂羣眾工作計劃,組成羣眾工作小組,深入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和政策,團結廣大羣眾共同抗日。部隊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處處保護羣眾的利益。羣眾把我軍和國民黨軍隊一比較,初步認識到我們真是人民的軍隊。劉芝祿所在部隊開始的番號是湘粵贛抗日人民義勇軍第一支隊,劉芝祿仍任一大隊長,其他領導人員都沒有變,下屬三個中隊,經過部隊一兩個月深入的羣眾工作和實際行動的影響,羣眾又怕國民黨抓壯丁,不少青年紛紛跑到紅軍部隊來了。經過廣泛開展羣眾工作,縣內的青年紛紛要求參軍抗日,王桂馥、陳炳才、扶有餘、李明、郭英才、郭名興、郭玉恆、周斌等200餘人蔘軍,遊擊支隊的隊伍由原來的300多人擴展到600多人。通過整編,湘粵贛邊區紅軍遊擊支隊奉命改為「湘粵贛邊區人民抗日義勇軍」。下轄兩個支隊,原西邊山遊擊隊為第一支隊,遊世雄任支隊長兼政訓員;原東邊山遊擊隊為第二支隊,方玉明任支隊長,王赤任政訓員。此時,北山區委代表羅紹增經思順、上堡等地來到沙田與遊擊隊取得聯繫,並轉達了遊擊支隊到大餘池江集中整編的指令。12月5日,湘南特委代表遊世雄派楊漢林、鍾樂喜赴江西大餘池江中央分局向項英、陳毅彙報湘粵贛邊區紅軍遊擊支隊在沙田集中整訓的情況,並請示行動命令。1938年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時,湘粵贛紅軍遊擊支隊編入新四軍第一支隊,支隊長是陳毅同志,此後,湘粵贛紅軍遊擊支隊奔赴大江南北,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

  1945年3月18日,劉芝祿作為八路軍王震南下支隊的一員,又曾在桂東八面山上戰鬥過,引路過,工作過。南下支隊於18日凌晨進行轉移,請當地羣眾帶路,從宿營地四都墟、西水、蓮塘一帶,分兩路向八面山進發。駐西水等地部隊經峽裏,裝天梘向黃石坳前進;駐西蓮等地部隊直奔黃石坳。兩路會合後,經左溪抵達黃泥坳,在這裡部隊又分兩路行動。一路直奔青山羅家;另一路經長灘下楊梅土盈,兩路戰士在塘弦裏會合後直奔八面山中的彩洞、秋坪、都遼等地。行軍途中,國民黨頑固派調動八個團的兵力對我部隊進行包圍封鎖,步步進逼,妄圖將南征部隊消滅在八面山中。在篝火旁,曾在桂東等地堅持三年艱苦卓絕的遊擊鬥爭的老戰士劉芝祿,向戰士們講述當年蔡會文等領導的「湘粵贛邊區紅軍遊擊支隊」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持遊擊鬥爭引人入勝的革命故事。他向戰士們說:「講到苦,那時候和現在都是一樣的,大不了就是挨餓、受凍,加上沒日沒夜地行軍、打仗而已。但在艱苦的歲月裏,同志們學會了一條,就是遇到困難時,只要心一橫,牙一咬,到頭來總沒有過不了的火焰山」。

  劉芝祿1919年生,曾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副軍級。

  1987年7月9日,已經年邁的劉芝祿重返郴州,回首在桂東蘇區堅持三年遊擊戰爭的往事,感慨萬千,賦詩言志。

  重回郴州有感

  久別湘南地,五十八度春。

  漫登蘇仙嶺,俯瞰郴州城。

  悠悠當年事,拳拳壯士心。

  熱血革命者,倖存我三人。

  舉足尋故地,舊顏已更新。

  竹園湧心潮,細雨聆春筍。

  老翁七八滿,喜看接力人。

  (湖南桂東縣委黨校)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