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目標管理的特點及實施 ISO 9000:2000標準對「質量目標」的定義是:「在質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從質量管理學的理論來說,質量目標的理論依據是行為科學和系統理論。作為企業的員工,希望自己得到企業的認同和接受,能夠勝任所擔負的工作並有所成就和建樹,希望獲得一定的名譽和成績。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調動和激勵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必須引導全體員工通過質量目標的成功實現而使其高層次需求得到滿足。質量目標就是以行為科學中的「激勵理論」為基礎而產生,又藉助系統理論向前發展的。以系統論思想作為指導,從實現企業總的質量目標為出發點,協調企業各個部門乃至每個人的活動,就是質量目標的核心思想。

目標管理的概念最早由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提出,他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纔有了目標,而是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他認為,「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那麼這個領域的工作就會受到忽視。因此管理者必須通過目標對下屬進行管理,當組織的高層管理者確定了組織的目標後,必須對其進行有效分解,轉變成為部門以及個人的目標。

質量目標管理的特點

目標管理的具體形式多樣,但其基本內容是一致的。所謂目標管理,是一種程序或過程,它使組織中的上下級一起協商,根據組織的使命確定一定時期內組織的總目標,由此決定上下級的責任和分目標,並把這些目標作為組織經營、評估和獎勵的標準。目標管理的指導思想認為,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人們能夠對自己負責,它的鮮明特點可以概括為:重視人的因素;建立目標鎖鏈與目標體系;重視結果。質量目標管理是以質量管理為基礎,並吸取目標管理的方法而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管理活動,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

質量目標管理以保證和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為最終目的,這就要求質量目標管理不僅要隨時克服和糾正在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與質量目標之間的偏差,而且還必須對產品設計、試製中的質量進行預防性控制,對原材料供應、後勤保障、市場銷售等部門的工作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因為產品質量的形成同企業內的各部門、各單位以及全體職工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質量目標管理不僅要層層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和基層單位,還要激發和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進而實現自我控制。由此,質量目標管理是實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的一種全面的質量控制。

2.技術與經濟密切結合的特點

技術與經濟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推行質量目標管理,更使二者充分地結合在一起。推行質量目標管理,必然要在產品的設計、試製、製造過程中儘可能地應用新技術,使產品質量達到更高的水平,從而擴大產品銷售量,結果必然是帶來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了,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也就有了經濟實力,可以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促使產品質量實現新的飛躍。

3.責、權、利相統一的特點

推行質量目標管理,還必須同經濟覈算結合起來,才能保證質量目標管理的順利進行,取得更好的效果。通過推行質量目標管理,可以使企業的全體職工明確自己在實現質量目標的過程中,具體要擔負起哪些責任及有哪些權力。而且經濟覈算制和獎懲制的完善和實施還可以把企業每個職工的經濟利益和質量目標完成的情況聯繫起來,使質量目標管理中的責、權、利進一步具體化。

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質量目標分為不同的種類。例如,按質量目標的性質可分為產品質量目標和工作質量目標;按產品質量目標實現的難易程度,可分為控制性目標和突破性目標;按期限的長短,可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質量目標。一般來說,質量目標確定的依據包括:顧客的需要和要求;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員工的建議;競爭對手產品質量的狀況;來自有關部門的信息和要求;本企業的技術、資金狀況。

質量目標的實施

質量目標分解是實施目標的前提,其核心思想就是將總體目標分解到各部門、各基層單位以至個人,形成質量目標體系的過程。質量目標分解應按下列原則進行:

1.目標分解應按整分合原則進行。可以將總體目標分解為不同的層次、不同部門的分目標,各個分目標的綜合又能體現總目標,並保證總目標的實現。

2.分目標與總目標之間應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分目標與總目標之間的內容應上下貫通。

3.目標分解要注意各分目標所需條件及其限制因素。例如協作條件、技術保障,以及人力、物力、財力的要求等。

4.各分目標之間在內容和時間上要協調、平衡。應避免各分目標之間相互矛盾、相互制約的現象發生。各分目標在表達上要力求簡明扼要、具體,有明確的目標值和完成時限要求。

5.目標展開應縱橫結合,上下結合,遠近結合。展開順序應是先橫後縱,先上後下,先遠後近。

將質量目標分解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和各級人員,能使質量目標更具有操作性,同時,各部門、各級人員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質量目標,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明白了應該幹什麼,什麼時候幹,怎樣去幹,幹到什麼程度,纔能夠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以確保質量目標的完成。質量目標層層展開以後,各級目標的實現也就保證了企業總質量目標的實現。質量目標展開後,具體負責實施的部門及負責人,對每項質量目標應編製實施計劃或實施方案。在活動計劃書或措施計劃表中,應詳細列出實現該項質量目標存在的問題、當前的狀況、必須採取的措施、將要達到的目標、什麼時間完成、誰負責執行等等,從而使質量目標的實現步驟一目瞭然,以確保其實現。

有效管理的保證體系

為了把質量目標落到實處,企業必須建立健全質量目標管理的保證體系。一般地說,該體系包括綜合質量保證體系和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在現階段,多數企業推進產品質量保證體系更為適宜。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又分為若干子體系:新產品開發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生產準備階段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製造階段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營銷服務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市場調研和信息反饋的質量保證體系。這些子體系之間是密切相關的。

由於企業的規模不同,行業不同,實行質量目標管理的突破口也就不同。但不論什麼類型的企業,製造階段的質量保證體系都是綜合質量保證體系的基礎,所以對於工業企業來說,應該首先建立起以產品為龍頭,以工藝為基礎,全員參加的製造階段的質量保證體系。該體系主要應包括以下內容:

1.認真繪製產品裝配或零部件加工工藝流程圖,按作業的先後確定作業空間位置,盡量讓產品做單方面有序運動。

2.嚴格實行「五定」,即定作業工序,定作業人員,定作業標準,定質量標準,定考覈辦法。

3.對在崗工人和新工人進行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以保證作業標準。

4.在關鍵工序或崗位上設立質量管理點進行重點管理。

5.專業管理工作要實現程序化、標準化、定量化和標準化,如月度作業計劃管理程序、外協質量管理、在製品管理、工藝管理、質量監督檢查管理等。

企業設立專職的質量目標控制部門,既可以避免企業內部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出現重複、遺漏,以及人、財、物的浪費,又能通過設定周密的總體計劃和各部門的工作標準,確立各部門在質量目標管理中的職責,從而有利於統一組織和有效利用有關的質量信息,促進企業質量管理工作能夠有較高的效率與效能。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