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失衡撐樓價?

(資料圖片)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對於二手市場方面,次季錄得約14,400宗二手住宅註冊,較首季約9,244宗大升約56%,並創去年次季以來的4季新高。涉及金額則錄得約1,205億元,較首季約684億元上升約76%,創出2010年第三季以來的近9年新高,量額俱連升兩季。

惟在一手盤訂價剋制及採貨如輪轉策略,二手樓價升幅將會受阻,下半年料在高位反覆及窄幅上落,樓價可望錄得3至5%升幅,較上半年表現略遜,但依然有所增長。

(資料來源:美聯)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物業市場供求不平衡情況持續,亦是支持樓市的重要因素,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雖然私樓落成量自去年有突破2萬個單位後,料今年及來年亦分別有約20,400個及20,200個,落成量連續3年超越2萬夥,預測今年起至2023年的5年私樓落成量將錄得約94,200夥,但亦即意味著2021年至2023年的3年,平均每年落成私樓單位將降至不足18,000個,將從高位回落。

更甚的是,在未來5年私人住宅預期落成單位中,當中已預售的單位約20,900個,佔22%,亦因此未推出待售的單位實際上已減至7萬餘夥。

(資料來源:美聯)

根據資料,目前本港按揭息率較去年輕微上升,但仍僅2.375釐,而下半年美國更有機會減息,故預期本地息口將維持低企,失業率亦一直維持在2.8%的低位,相信亦是支持樓市的主要因素。

未來5年預計公私營單位落成量平均每年約有38,700個,與過去10年(09至18年)的平均每年落成量約28,200夥上升約37%,但仍較1999至2008年平均每年約51,400夥少約25%,若較1997至2001年落成高峯期平均每年約74,000夥更少約48%。

事實上,本港私人住宅土地供應維持緊張,隨著政府公佈公私營房屋比例由6比4改為7比3,私樓供應將受壓,單以本年度私人住宅土地供應亦僅得1.35萬夥,較上年度減少約25%。

(資料圖片)

另一方面,本港賣地進度緩慢,若以2019/2020全年度賣地目標13,500夥計算,過去兩個財政季度只到目標約4成水平,並需在未來兩季力推土地纔可達標。至於政府希望透過「土地共享」及「明日大嶼」計劃增加土地供應,惟近期的政治爭拗環境下,有關計劃均需押後,中長期供應或現短缺。

若發展商推盤步伐持續,相信今年全年一手私樓註冊量將達2萬至2.1萬宗水平,屆時將會按年錄得約3成的增長,並創出15年新高。二手方面,成交量升幅將不及一手市場,但估計仍可錄得約達4.55萬宗,按年仍有約5%升幅,有機會創岀5年新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