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們能在教育之初就培養起繪製人生藍圖的能力,建立主動學習的目的性學習可能,是否教育的最終會更加好的表現出孩子們的能力,更好的為社會建設出力。

上邊是我個人的看法。也是個人將來的主要研究方向。我現在還是一個大二的法學學生,蹭了一節師範類的教育心理學的課程,老師上課很應試教育的強調的都是以後考試的關鍵考點,認為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調適作為能個人理解的項目,可以完全自學,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圖書館的相關書籍深入研究。無可厚非,老師為了學生未來的考試著想,用心付出,但是為國家培養師資力量,只強調學習和教學又怎麼能真正教書育人。我曾經反思很久為什麼中小學老師總是把分數看的比天高,沒有耐心解決問題的願望,現在看來,教學學教是個惡性的循環,如果教育的改革方向能夠更廣泛的吸取經驗,或許中國的教育改革將為世界做出一個優秀的範本,這世界會有更多的人才,會發展的更好,也許有些傷害也會慢慢變少,不再出現。或許答者會勸誡我那墓碑上的戒言,可我只想說,嘗試是變化的可能,中國教育值得往更精細的方向發展。


能不能請教育和醫學專家編一本醫療常識課本,初中就列入必修課。我覺得很多中國人的醫療意識還停留在中世紀,最要命就是有病不看是英雄的觀點,在農民中大為流行,尤其在下邊醫院會遇到各種匪夷所思的醫盲患者。我覺得不光是錢的問題,觀念落後是重點。


我覺得吧中國教育有點問題,真有

本人江蘇普高學生黨,對於應試教育真的是恨之入骨,又無力改變。上課的時候,老師講題,以考點考綱為中心,讓學生死記硬背,背的越流利越一字不差越好。語文古文要這樣我理解,歷史政治要這樣也情有可原,,你告訴我生物化學什麼的也要這樣,光背不帶理解的嘛?

前幾天學植物生長素什麼的,要背生長素作用的部位,沒有什麼正經名詞,要背的是「生長素作用於植物胚芽鞘的下面一段」,這個名詞看著問題不大,但是你要是寫「植物的胚芽鞘下面一段」或者是「植物的胚芽鞘的下面一段」,對不起,這一問沒有分。

對,就是這麼摳字眼

有人告訴我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人說科學需要嚴謹認真一字不差。

這也太吹毛求疵了吧。

這樣的吹毛求疵導致了應試教育只能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病態地勢不兩立。

別和我說什麼綜合素質評定,自主招生什麼亂七八糟的。都要硬槓槓,競賽省一二獎。

說白了就是別的考試考得好。

這是應試教育的怪圈。

祖先發明瞭科舉,到我們手上變味了。要是有什麼老師家長社區大媽對孩子進行素質評價,校長寫推薦信什麼的...

又到了送禮的時候了。

素質就這樣

素質低下無法進行良好的素質教育用變了味的應試教育填補這個巨坑。

對不起不說了大清沒亡呢


強答!

這個一個愛情與麵包的問題。

人在飢餓的狀態下,麵包是首選。有了麵包,愛情才能長久。

改革開放以來,小錢錢是第一位,賺錢,賺錢,賺錢!是因為窮怕了。

靠什麼賺錢?中國為什麼能夠實現快速增長?

①人口紅利說:中國擁有龐大的勞動人口,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對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充滿誘惑。

②政策穩定說: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給出政策優惠招商引資。

③天時地利說:美國加強金融業,製造業雁陣轉移,中國恰好受惠。

等等。

上述跟教育有關?有啊!

現如今,中國的製造業總量是美日之和。完整和龐大的製造業體系沒有那些不容易出錯的人,也只是擺設而已(這裡黑一下三哥,哈哈哈)。應試教育的目的就是在短時間內培養大量的不容易出錯的人。在快要餓死的時候,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活下去,素質?有肉喫嗎?

中國不會創新,中國學生死板,中國學生死讀書。這類言論的擁護者,那叫一個多啊。一說中國教育,必然會被噴的體無完膚。

真的一無是處?那為什麼英法德,日漸衰落?為什麼日本淪為中國的零部件供應商?(不久的將來,零部件都不給日本訂單,自己造。)

為什麼我兔能搞逆向工程?能把國外先進的,死貴死貴的設備弄成白菜價,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某日,英國首相在面見女王之時說道:老佛爺,洋人來給我們修鐵路來了。

悲劇的是,日本修的,漏水了。哈哈哈哈。

英國建造航母,

沒有龍門吊可用,小事,小事。買中國振華的龍門吊就行咯。

這裡同時黑一下英國和印度:印度沒有龍門吊可用,找英國。英國把二手貨賣了。哈哈哈。更好笑的是,印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龍門吊砸到船上去了。哈哈哈。

美國?美國也買啊。說好的美帝天下第一呢?

先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批評聲不絕於耳。「你看歐美的孩子都有素質啊!」

額,英國已經引入中國的數學教材了,還聘請中國的數學老師。嗯嗯,真香!

美國在制裁中國的2025計劃啊。為什麼?是他們怕了。中國開始擺脫低端製造,要向科技制高點進行衝擊了。如果成了,就兩個字「無敵」。製造業總量第一,論文數量第一,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上榜數量增加,科技公司數量增加。這些都說明,中國在朝著世界第一發起衝鋒。畢竟,在國人的認知裡面,世界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不用再書海中艱苦泛舟,不用去做那些做不完的作業。

如果要我給一個建議:中國的音樂、體育、社會實踐等等超越西方;孩子們不用悶頭讀書,不用去擠那唯一的獨木橋,多一條路可以走。

只是,這需要時間啊。


我想說的可能並非題主想要的,我只想針對數學一門課,找個地方瞎掰一點。

想叨叨很多,本人並非教師,只是學生黨一枚,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

從小學到初中,數學課本重複的部分應當合併,能夠省去的課時應當儘可能省去,小學學的正反比例到了初中簡直連基礎都算不上,更不用說那些方程內容。而初中又重溫小學學的概念不覺得麻煩嗎(小學學的那些略微觸及坐標系的都沒什麼實質意義)?而至於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數和方程等等內容,具體的應用完全沒必要分成兩三個課時單另去講,基本的方法和一些過程老師講一節課都完全足夠。還有很雞肋的就是立體幾何的視圖,初中就講了兩遍,完全可以合二為一。更不用說這還耗費了小學生大量時間。

特別說說統計概率這一塊,小學的書基本每一章都有這個,然而有什麼卵用麼…真正的柱狀圖和折線圖扯了幾個年級,頻數直方圖和扇形統計圖到六年級才露頭,而概率裡面光是頻率估計概率都從小學說到高中。隨機事件確定事件也都是這樣。一直到高中必修3概率統計帶給人的感覺就是無足輕重,簡單弱智。其實在瞭解集合之前想要把概率這塊深入系統學習不容易,但這也不代表著概率可以耗這麼久。

除去這些之外,感覺課本的內容還是偏少,稍微好一點的學校一個學期學完還能有所剩餘。

於是:刪去一些trivial的內容。統計這塊留到小學五六年級效率更高的學習,概率甚至可以僅作了解,方程同理。其餘的內容幹什麼呢?1.立體幾何的基本面積體積應當更多下放,包括對臺和錐的介紹和圓臺體積公式。2.大部分初一第一學期內容均可下放,譬如有理數的概念,平方與平方根等等,還有角平分線這些幾何內容。

初中撤去應用方面並適當增加課本。取而代之的應當能湊夠將近一個多年級。我私認為可以在初中1.恢復有關圓的一些定理,並且在各個方面適當加深一點,比如梅涅勞斯,賽瓦這些易證的定理。2.而更重要的是,應當在初二引入集合論,隨後便可以順理成章的講授許多系統的概率概念,而加乘原理,根本沒必要留到2-3。更甚者,可以酌情添加bayes公式,或者介紹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概率問題(三門,生日)等等,這樣既可以避免重複,更可以讓學生們對概率有一點基本的敬畏/嘆。3.集合論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抽代有了一個抬頭的機會。羣論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可以說是完全陌生的存在,哪怕對於高中生,它也只是被放在了一本沒人鳥的選修裏。哪怕初中生不講,高中也應當有一本納入考綱的選修系統地給中國學生帶來羣論的光輝。

說完小初扯高中。現在各種無腦課本改革真的讓人很無語。刪定積分都罷了,刪去那麼多邏輯證明方法到底是想幹嘛啊。高中課本真的沒啥可說,把之前該講的恢復就是了,分析這塊甚至可以再加重筆墨。然後羣論和射影幾何至少應該有初探,其餘也沒得說。之前的高中課本還是很滿意的,現在越改越無語。

本來還想說說別的,但越想越奇怪,不說了,看羣論去。


希望大家可以客觀明白生與死。其次,正視對待性的問題


建議按照18歲青年人數的比例進行錄取。比如2001年出生的人數,在2019年高考,按照比例錄取。


不要放棄公立教育,不要加強私立教育和所謂的非體制教育,不要讓中國教育變成第二個美國教育。


衡水的那個中學的教育方式,那不是教育 那是殺人,學校相互模仿,他們教出來的還是心理正常的祖國的花朵麼?

強答一波,只是說一下個人觀點。

你的問題描述的比較複雜,我就說一下你的問題給中國教育提個意見的想法。

我提的意見是:我覺得現在的學校除了教各個學科的知識以外,應該再開設一堂名為學習方法的課程。

很多學習好的名牌大學的學生,固然有一小部分是智商極為高的天才,但是絕大多數人只是智商稍高一點,主要以好的學習方法,和自律的學習態度從而取得應試教育的高分進入名牌大學。

將那些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普及,比如改錯本的充分應用和普及,已學到的知識如何系統的整理規劃,造成不重複刷題,重複學習而浪費時間,提高效率,構成完整的知識網等等那種好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讓孩子不因為重複學習,重複做題而浪費很多時間,構造更完整,更系統的知識網方便梳理已學到的知識。

至於你說的在教育初期讓孩子形成人生規劃,這一點我覺得你的出發點主要是,提升我上面說到的第二點品質,自律的學習態度。通過形成人生規劃來達到主觀的自律的學習態度,我覺得首先要看多大的孩子,太小肯定無法人生規劃,至於大一點的孩子,說實話人生規劃這一點上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依靠家庭教育。


灌輸教育


改變思維。認為只有拚命讀書纔有未來,職業學校畢業的都是社會的底層渣子,只有改變思維方式,中國的未來纔不被侷限。


在傳授課本知識的過程中希望加大對人生三觀的培養


不斷的介紹上學這條路的國家規劃方案,同時將小初高大相關課程銜接聯繫在一起


建議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本科到博士畢業層層加負,對於就業人羣也是真正做到終身學習


大學課堂多一些實踐性的東西,少一些理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