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釐清2015國企改革標的選擇思路

編者按:

此文為我一月所著舊聞。近期國企改革行情火熱,故重發此文,希望能幫助大家理清概念熱點投資思路。

博覽財經原創 作者:陳淼

想要在題材炒作中高概率賺錢,把具體題材的炒作思路進行全面釐清還是很有必要的。國企改革是博覽一直以來跟蹤關注的重點主題,國企改革的基本原則已在很早之前談過,本文不再涉及基礎分類知識,只談當前理念。

總的來說,博覽研究員認為,釐清國企改革概念投資思路應分三步:

弄清哪些行業類別方便做國企改革、這些行業主要涉及哪些國企集團和上市公司;搜集相關背景資料,弄清這些集團和上市公司最有可能通過哪種手段來進行國企改革、資產運作相關機會多不多;選出最有可能進行改革的龍頭企業。

國企改革分析第一步:弄清集團、上市公司所屬行業好不好改革

行業分類把之前的文章略作修改,定義如下:

從行業分類來講,可以將國企分為四類:公益類(供水供電、高速公路等)、功能類(機場、碼頭、公交等)、競爭類(商業百貨、輕工業等)、命脈壟斷類(軍工、核電、基礎重工等)。

博覽研究員認為,功能類、公益類國企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服務性,因此大改的可能性不大,但大幅改革也許會導致巨大資產注入機會(例如虹橋機場和上海機場構成競爭關係,虹橋機場資產注入上海機場),且引入民資有機會大幅提升盈利能力。

競爭類國企改起來容易,應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壟斷類國企改革當前主要是軍工改革,這個專門講,在國企改革中不再贅述。

所以,第一步,我們將目標鎖定在競爭類、功能類、公益類國企上。

第二步:搜集集團相關資料,探討國改模式選擇

之前的文章中博覽研究員提出過如下觀點:

從政策內容來講,國企改革政策可大體分為四類,一是引入民資;二是國資內部資產重組(特別是資產注入);三是完善管理機制、增強企業活力(例如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四是規範國企經營行為與經營範圍(例如南京國資委要求下屬國企退出房地產行業)。博覽研究員認為,股市最認同一和二中「動作較大」的政策,特別是資產注入概念。

但需要指出的是,漲幅大的一和二搞起來難度比較大,儘管漲幅偏大,但不一定是性價比最高的。

三、四雖然漲幅不大,但是耗時較少、較容易執行,有時候反而具有明顯優勢。

從2014年國企改革相關個股情況與漲幅對應關係來看,最為迅速的是股權激勵員工持股一類的,停牌一個月就可以出結果,但市場上通常也只會以20%左右的漲幅回應。

而漲幅比較大的將是明確提出證券化率的。例如:一個集團資產1500億,上市平台為300億。而證券率目標如果為40%,則上市企業市值還有翻翻的空間。

不管是以何種形式進行證券化,市值上升空間大體鎖定了股價空間。但這樣的搞法往往會涉及極長時間的停牌,而且有時還會曝出黑天鵝事件。

具體到集團、省屬國企,可以有很多辦法推斷他們會以何種方式進行改革。在此僅舉一例:

上海國改提出的方案是:鼓勵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整體上市、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革,以及探索特殊管理股制度等方面。

飛樂音響(600651)、飛樂股份(600654)同屬儀電集團,二者業務存在一定競爭關係,且都屬於競爭型行業(一般電子行業),因此集團出售他們兩家的股權完成混改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步:選出最有可能改革的龍頭集團、企業

在釐清各省市、以及中央的的國企改革指導文件之後,將很容易鎖定各省市一二級企業中標杆企業。博覽研究員在此提醒各位,2014年的經驗證明,在財政困難且上市公司較少的中西部省份,推進的速度反倒有可能快於國資體系錯綜複雜的東部沿海。

照目前的指導文件看,省屬二級以下企業被賣掉的可能性最大。這一般都指向地級市的國資系統,往往也只是對應唯一的上市平台(唯一性)。確定性比較大。但也不排除部分會直接在其他股權交易平台進行股權出讓。只要排除後者的可能性,埋伏的價值將增大。

溫馨提示:一個國資平台可能多用、資產注入或連續發生

經過上面三點篩選,相信國企改革接下來埋伏哪些標的各位已經基本有數。在此只提醒大家一點:本次國企改革是有紀律、有組織、分階段進行的,且是深化全面進行的,所以一個上市平台可能多次使用。

舉例說,一個股價4塊的企業,第一次停牌注入後,股價可能到6元。注入部分價值體現的同時還推高了原有企業的市值。第二次再在這基礎上注入,股價將繼續被推高到8元,注入部分溢價更多,同時之前的市值也繼續增大,第三次亦然。

這種強者恆強的雙擊效應是理性的估值無法抑制的,這或許是中國股市的獨特之處,也是博覽研究員2015年十分看好國企改革題材的主要原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