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進口機槍排行榜:

第一,ZB26輕機槍(捷克式),從1927年開始到整個抗戰期間,因其優異的性能和適中的價格,中國共進口和仿製了近12萬挺。捷克式輕機槍口徑7.92mm,採用20發/30發彈匣供彈,可靠性極高,直到朝鮮戰場仍在使用。

第二,布倫機槍,由於採用英式7.7MM口徑被我國戰士稱之為77勃然機槍,後來因7.7mm彈藥供應不便,改用加拿大版的7.92mm布倫機槍。該槍總共進口40000挺。

第三,DP輕機槍:這款蘇聯製作的機槍,在中國裝備量不多,不是國民黨不想大量採用,而是提出十萬挺的合同,因戰爭各種因素,最後蘇聯只提供了二萬五千挺給國軍;DP輕機槍在戰場上的表現一般,其火力較強大(彈盤容彈量為六十發)、價格非常低廉。

第四,BAR輕機槍,由比利時FN公司生產的BAR選用的材料也極其優秀,所以進入中國市場的BAR機槍堪稱藝術品,被裝備於當時的精銳部隊,如中央的稅警總團,龍雲的滇軍等。在抗戰初期,共計16000挺BAR中國軍隊服役。

第五,哈其開斯1922型輕機槍,1931年開始從法國進口,至全面抗戰時期,已經購進2620挺,1937年後,又增購進1900挺。

由於我國軍事工業非常落後,幾乎所有的武器彈藥都靠進口,也因此而得名——「萬國牌」。


抗戰時期進口的機槍數量和種類都很多,從資料記載來看:

1.ZB26輕機槍

該槍知名度最高,中國一般稱捷克式或者二六式輕機槍。據捷克資料,從27年到38年,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共有32272挺原廠貨(一說30249挺)出口到中國。國內從27年開始仿造,據統計國內有三十家以上的兵工廠仿造過ZB26,原廠及仿造總數在10萬挺以上。

2.布倫輕機槍

該槍長得類似似ZB26,弄混的人不少,根據資料,44年起,加拿大通過租借法案向中國提供了約4萬挺布倫輕機槍,並將口徑從7.7mm改為7.92mm。所以,以輕機槍而言,抗戰期間進口最多的其實是加拿大造布倫輕機槍。

3.DP-28輕機槍

玩喫雞的朋友應該很熟悉這隻大盤雞。據統計,蘇聯在抗戰期間向中國提供了約5600餘挺DP-28輕機槍。

4.MT輕機槍

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37年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後,蘇聯賣了大約1400多挺給中國。

5.拉提M26輕機槍

該槍產自芬蘭,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曾經向芬蘭下了高達三萬挺的訂單,不過在日本的壓力下,只到貨1200多挺。

6.哈奇開斯M1922輕機槍

31年開始,中國向法國購買M1922,到37年,一共買了2620挺,之後又分三批,分別購買了700,200,500挺,桂系因為和法國是老關係,也買500挺,總計4520挺。

7.劉易斯輕機槍

該槍是上世紀10年代的老傢伙,中國曾在28年到30年間向英國購買了3000挺,不過因為是使用英制0.303吋(7.7mm)口徑子彈,和國內常用的7.62mm子彈不匹配,所以抗戰期間不是很常見。

8.麥德森輕機槍

上個世紀的00後,38年到40年期間,中國向丹麥訂購了兩批3300挺,這槍算是世界上第一挺輕機槍。1908年,廣東製造軍械總廠已能仿製,搞笑的是38年國民政府向丹麥訂購的全套設備和圖紙,39年取得進展後成立了兵工總署51兵工廠籌備處準備生產該槍,結果圖紙和設備卻在滇緬路西南運輸處的存放站被炸了個乾淨,51兵工廠也只好繼續生產捷克式了。

9.啟拉利輕機槍

該槍由著名的瑞士SIG公司生產,28年到39年,國民政府向瑞士購買了約3000挺。川軍的華興機械廠仿製生產了約6000餘挺。

10.馬克沁M1910重機槍

39年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蘇聯向中國提供了1300挺。

11.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

30年開始到35年,中國向法國進口了1192挺該槍,抗戰爆發後,又訂購了1300挺,不過法國人太軟,在日本的壓力下,最後只到貨300挺。

12.ZB-37重機槍

依然來自捷克的高級貨,37年中國訂購了1000挺,不過到貨的只有850挺,這槍太複雜,以當時國內的技術難以仿造,所以毀一挺少一挺,不是很常見。


中國軍隊的火力支柱:

毛瑟C96手槍在抗日戰爭中我國使用的槍械很多很雜,其主要原因在於當時我國軍工生產力比較落後,武器大多都只有進口,只有槍械可以自己生產,但是射擊距離、子彈威力、準確度都比較差。當時只有向世界上先進的槍械生產國家進口。

毛瑟C96手槍

這種槍在我國非常出名,在現在不少電視劇裏經常路面,又被稱為:快慢機,德國大鏡面,駁殼槍等。槍口徑為9mm,全長288mm,有效射程100米。在八路軍、新四軍、遊擊隊、國軍、地方武裝中廣泛使用。

莫辛-納甘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

這把步槍可以說是全球出名,是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步槍之一。進口我國以後被稱為「水連珠」。槍口徑7.62mm,全長1308mm,全重4.22kg,這把槍可以說是一代槍王AK47起源.但是我國只進口了5000支。

伯格曼MP-18衝鋒槍

伯格曼MP-18衝鋒槍

稱為史上第一支最實用的衝鋒槍,因為它的槍管外有一個套筒,上面不規則布滿散熱孔,因此被我們稱為「花機關」。該槍口徑9mm,槍長832mm,全重4.1kg,射程70米。其優點是射速快、持續攻擊力強。最近很多電視劇裏出現,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名字。

ZB-26式輕機槍

ZB-26式輕機槍

產自捷克斯諾伐克,因此被我們稱為「捷克式」輕機槍。該槍口徑7.92mm,槍長1.1米,全重9.6公斤,射程1500米,採用20或30發彈匣供彈。結構簡單、性能可靠,可以快速更換槍管,以保證持續火力射擊。這種槍我國一共進口了4萬挺,是我國進口最多機槍之一。

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

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也是當時我國軍隊使用得最多的重型武器。口徑為 11.43毫米,槍重 27.2千克,水冷結構。同是我國當時以它為原型,研發出了第一款國產民二四重機槍。

毛瑟Kar98k步槍

毛瑟Kar98k步槍

這把槍可以說是全球狙擊步槍的始祖,二戰最高的狙擊記錄1300米由他創下的。但是在當時我國軍隊只是當它是普通步槍,並沒有進口狙擊鏡。所以在戰場上的效果只發揮出了了80%不到。

捷克ZB26輕機槍

捷克ZB26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該槍結構簡單,動作可靠,維護方便,研製成功後除裝備捷克軍隊外,還曾大量出口,其中國購買的數量最多,數量超過3萬多挺。一般來說,國軍的甲種師,一個師一般裝備ZB-26輕機槍274挺,平均每個團60多挺,精銳王牌師裝備的數量更是達到了700挺。

笨重的蘇聯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

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最實初是蘇聯研製的PV-1氣冷馬克沁航空機槍。1926年,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託卡列夫將其搬到了地上,去除了同步器,安裝了兩架腳,命名為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不過,它明顯有些生不逢時,因為同一年,蘇聯的DP輕機槍誕生了。這種武器共生了2450挺,其中1400挺以軍事援助的名義運到了中國,換回了不少的農產品。

上:託卡列夫輕機槍,下:DP輕機槍

上:託卡列夫輕機槍,下:DP輕機槍

抗戰期間,這種武器主要裝備中央軍的精銳部隊。不過它體型笨重,空槍就重達26斤,再加上槍架彈藥什麼的,重量達到了60斤左右。讓瘦小的中國輕機槍手在長時間徒步行軍的時候苦不堪言。

明顯水土不服的DP機槍

DP機槍又叫轉盤機槍、大盤機槍等,在中國名聲大躁還是在抗美援朝期間,不過這種武器實際早在抗戰初期就來到了中國。同樣是蘇聯軍事援助的,究竟數量有多少,筆者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

該槍結構簡單,堅固耐用,特別是41發超大的彈容量,火力持續性很好,中國軍隊引進該槍之後,主要裝備了第74軍這樣的精銳部隊。不過,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在蘇聯性能優良的DP機槍在中國有些水土不服。首先,它槍身加彈盤比較笨重,瘦小的中國軍人用起來不是那麼方便;其次彈容量大的同時DP機槍也極易卡殼;最後這種武器不能換槍管,在蘇聯寒帶地區問題不明顯,但是到了中國,特別是南方,打200發就要休息。

蘇聯DP輕機槍

蘇聯DP輕機槍

勃朗寧大師的作品:比利時FN-BAR-M1930式機槍

比利時FN-bar-M1930式機槍的前身是槍械大師勃朗寧在一戰時為美軍設計的M1918自動步槍。20世紀30年代,比利時FN公司進行仿製生產,改用7.92×57毫米口徑槍彈,而且射速可以調節(快慢兩檔),於1930年定型,稱為「M1930 式7.92毫米勃朗寧輕機槍」,受到一些國家的歡迎。

中國是M1930輕機槍的主要用戶,在1933年上半年時就採購了5000挺,到了1937年已經進口了9148挺,抗戰爆發後又訂購了8000挺,至1939年5的,通過滇湎公路一共運往內地7412挺,所以總數量有可能超過2萬挺以上,引進的數量僅次於捷克式。

實際上,在那一段時期中國引進的輕機槍還有多種,比如芬蘭的M26機槍等。軍閥及地方武裝私下購買的更是多不勝數,這些萬國造武器對於中國抗日來說,同樣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雖然為了購買它們我們通常都要付出高價。

抗戰

抗戰 現在我國不緊擁有了自主生產各種武器能力,而且這些武器都是全球最先進的武器,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支裝備落後部隊了。但是我軍有一樣東西還是和以前一樣,那就是軍魂:不論敵強我弱,不論身陷絕境,都有強敵一戰的決心,不會後退,不畏生死。


主要是捷克式ZB-26輕機槍和德國造MG32ˉ24式馬克沁重機槍,部分丹麥產的麥德森輕機槍!


當然是捷克產的ZB-26式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這兩款。


捷克輕機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