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源有半世紀製作粵劇頭飾及服飾的經驗,曾為任劍輝、白雪仙和林家聲等大佬倌製戲服。

旅發局上週到美國洛杉磯宣傳香港,今次到當地舉行大型展覽推介會,冀重拾當地市場信心,其中有粵劇服飾大師陳國源借出戲服,遠赴美國推介粵劇文化,場地的展攤由年輕得獎建築師蕭國健設計,是香港及澳門特色建築物造型。

粵劇戲服大師陳國源。

粵劇文化源遠流長,行當(即粵劇角色)在臺上每一步,每一個動作都功架十足。他們的服飾華麗,不少由資深老師傅親自製作。現年86歲的戲服大師陳國源,有半世紀製作粵劇頭飾及服飾的經驗,他以一雙巧手製造頭飾和縫紉衣服,曾為任劍輝、白雪仙和林家聲等大佬倌製戲服。今次旅發局亦向他借出4件珍藏戲服遠赴美國展覽,由他親自設計的明朝皇帝皇后服飾可讓當地參觀者試穿,讓外國人瞭解香港粵劇文化。

美國參觀者試穿戲服。

旅發局在洛杉磯的展覽場地,由本港年輕得獎建築師蕭國健設計,各展攤是香港及澳門特色建築物造型,包括中銀大廈、匯豐銀行大廈、凌霄閣、IFC、大三巴等。場內向美國旅客展示巨型花牌、麵粉公仔等民間手作,並設香港冰室提供奶茶、蛋撻、菠蘿包等茶餐廳美食。

香港年輕得獎建築師蕭國健(左)設計展場。

其中一個展攤展示粵劇服裝,吸引遊人駐足,原來出自陳國源師傅手藝。陳國源18歲時在劇院外做小販,因緣際會得前輩黃少伯引薦入行演戲,擔任三四線兵仔角色,又曾與林家聲等大佬倌同臺演出。但他漸漸發現沒有出頭機會,從演4年後轉居幕後,從「衣箱」做起,幫忙保管、穿戴和整理服裝。

展攤造型為中銀大廈、凌霄閣及IFC等。

「看得多研究多,於是自學製作頭飾。」由於陳國源從科班出身,大佬倌知道他轉為幕後,對他加以照顧,並得到信任,如新馬師曾等人配帶他的飾品,自此他的名聲於行內傳開。他又自創出多用途而且價錢相宜的「文武髻」,「文武髻」除了結合文場使用的花髻,以及武場的髻額,演員可按演出需求,隨意配搭帽飾,減低製作帽飾的開支。時至今日,「文武髻」仍流行使用。

展攤造型為中銀大廈、凌霄閣及IFC等。

其後他於1965年開始製作戲服,最初以人手刺繡,後來改以車繡,多年來作品無數,「我數也數不到」,而「客人要求製作甚麼款色和顏色的戲服,再由我自由發揮。」大佬倌中,以林家聲最常穿他的戲服,直至現在,也有不少來自東南亞等外地客訂購他的製作。

早前他的兩件珍藏品,唐朝李後主及皇后服飾,以及兩件由他親自製作,可供試穿的明朝皇帝、皇后服,就參加於美國舉行的旅遊推廣展覽。訪問當日,他亦展示完成製作兩個月左右的紫色龍袍服。他對於作品能遠赴美國展出感到有意義,並希望外國人可多瞭解香港和粵劇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