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和秋季,成千上万的候鸟沿著有规律的、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构成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生物迁徙。日前,借全国鸟类环志工作总结表彰会在北戴河举行之际,记者邀请全国各地的鸟类研究专家,为读者描绘候鸟在我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迁徙景观。

  

  8条候鸟迁徙路线 3条途经我国

  广东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邹发生从事鸟类研究多年,他说,国际上已知鸟类有9000多种,其中有4000种是候鸟。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春季从南向北,由越冬地飞向繁殖地,秋季从北向南,由繁殖地飞向越冬地。除非发生意外,候鸟迁徙的时间、途径是年年不变的。

  专家认为,全球候鸟迁徙一共有8条路线。这8条路线分别是(见图):

  1.跨越整个大西洋连接西欧、北美东部及西非狭长地带的「大西洋迁徙线」;

  2.连接东欧和西非的「黑海/地中海迁徙线」;

  3.跨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的「东非西亚迁徙线」;

  4.从南到北横穿整个亚洲大陆的「中亚迁徙线」;

  5.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

  6.贯穿整个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迁徙线」;

  7.贯穿整个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迁徙线」;

  8.将南、北美整个东部连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迁徙线」。

  其中,第3、第4、第5条路线经过我国。「东非西亚迁徙线」的候鸟从蒙古进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跃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 「中亚迁徙线」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最后在印度半岛繁衍生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则从美国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繁衍后再北上,经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

  记者从2008年度全国鸟类环志工作总结表彰会上获悉,中国内地1983年首次在青海湖进行环志。到了2008年,我国共有41个机构进行鸟类环志,共记录了430余种31万只鸟类,连续7年位居亚洲首位。初步调查的数据证实,从我国过境迁徙的候鸟种类和数量约占世界20%至25%左右。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上的其他候鸟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的其他重要候鸟有:1、白鹳,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2、天鹅;3、黑鹳;4、老鹰、猫头鹰等猛禽;5、雀科鸟,地球上种类数量最鸟的候鸟,如相思、画眉等。

  ——西部篇——

  惊世发现:

  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虎斑𫛚在云南「学会」迁徙;

  鱼鸥的浪漫情怀——只身飘逸到新疆邂逅喀纳斯;

  四川大地震无碍候鸟南迁。

  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学会」迁徙  候鸟西部迁徙路线:

  从西伯利亚起飞——到达贝加尔湖——经过外蒙古进入内蒙古的大草原和戈壁滩——休整之后飞往甘肃、青海、四川盆地——接著抵达云南、西藏——最后抵达孟加拉湾、印度洋沿岸越冬。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