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和秋季,成千上萬的候鳥沿著有規律的、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進行長距離的往返,構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日前,借全國鳥類環志工作總結表彰會在北戴河舉行之際,記者邀請全國各地的鳥類研究專家,為讀者描繪候鳥在我國大地上波瀾壯闊的遷徙景觀。

  

  8條候鳥遷徙路線 3條途經我國

  廣東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專家鄒發生從事鳥類研究多年,他說,國際上已知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有4000種是候鳥。候鳥的遷徙通常為春秋兩次,春季從南向北,由越冬地飛向繁殖地,秋季從北向南,由繁殖地飛向越冬地。除非發生意外,候鳥遷徙的時間、途徑是年年不變的。

  專家認為,全球候鳥遷徙一共有8條路線。這8條路線分別是(見圖):

  1.跨越整個大西洋連接西歐、北美東部及西非狹長地帶的「大西洋遷徙線」;

  2.連接東歐和西非的「黑海/地中海遷徙線」;

  3.跨越印度洋,連接西亞和東非的「東非西亞遷徙線」;

  4.從南到北橫穿整個亞洲大陸的「中亞遷徙線」;

  5.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連接東亞和澳大利亞大陸的「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

  6.貫穿整個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遷徙線」;

  7.貫穿整個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遷徙線」;

  8.將南、北美整個東部連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遷徙線」。

  其中,第3、第4、第5條路線經過我國。「東非西亞遷徙線」的候鳥從蒙古進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後進入印度半島,飛躍印度洋,最後在非洲落腳; 「中亞遷徙線」從西伯利亞進入我國,最後在印度半島繁衍生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則從美國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亞西太平洋羣島,繁衍後再北上,經過我國的東部沿海省份。

  記者從2008年度全國鳥類環志工作總結表彰會上獲悉,中國內地1983年首次在青海湖進行環志。到了2008年,我國共有41個機構進行鳥類環志,共記錄了430餘種31萬隻鳥類,連續7年位居亞洲首位。初步調查的數據證實,從我國過境遷徙的候鳥種類和數量約佔世界20%至25%左右。

  「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上的其他候鳥

  「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的其他重要候鳥有:1、白鸛,濕地環境質量的指示性物種;2、天鵝;3、黑鸛;4、老鷹、貓頭鷹等猛禽;5、雀科鳥,地球上種類數量最鳥的候鳥,如相思、畫眉等。

  ——西部篇——

  驚世發現:

  世界上最神祕的鳥——海南虎斑鳽在雲南「學會」遷徙;

  魚鷗的浪漫情懷——隻身飄逸到新疆邂逅喀納斯;

  四川大地震無礙候鳥南遷。

  世界上最神祕的鳥

  「學會」遷徙  候鳥西部遷徙路線:

  從西伯利亞起飛——到達貝加爾湖——經過外蒙古進入內蒙古的大草原和戈壁灘——休整之後飛往甘肅、青海、四川盆地——接著抵達雲南、西藏——最後抵達孟加拉灣、印度洋沿岸越冬。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