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杨东彪

  我们对「十」总是赋予许多内涵和寄托,十年寒窗、十年磨剑,十步芳草、十全十美……每一个成语,毋庸细嚼,那些无限遐想和哲思扑面而来。

  说到年龄,你会发现每一个年龄段的称谓,二十岁走起,从弱冠、而立、不惑,一直到期颐,皆以每十岁为一个台阶递进。

  20岁前,我常常夸大自己的年龄,以示成熟,那个时候我盼望快快长大,好到外面的世界踅摸踅摸;过了弱冠,又期待著而立之年的尽早到来,以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光宗耀祖。

  过了不惑,我反倒无语了,不经意地醒过闷儿来,发现每一个年龄段,都可能是一个起点和劫数。把十年视为一个阶段,那么每一个起点,均暗藏著劫数。起点充满著希望和诱惑;劫数,意味著磨难和成熟。成住坏空,顺其自然吧。

  年轻时,觉得五十岁是一个遥远的岁数。弹指间,它就在我不远处一动不动地站著。「不惑」的那个节点已被抛在了身后,我的正前方是「天命」的霜鬓。感叹光阴荏苒根本就是亡羊补牢的事,该发生的、该失去的皆成事实。

  前些日帮人办事,给难得联系的同学打了个电话。寒暄中,得悉他在老家和省城开了十多家茶楼,一跃进入了「土豪」的队列。

  挂完电话,检阅自己徒有四壁,两手空空,仍像个老蜗牛,还在深一脚浅一步地探行,顿感前程渺茫。

  在校时,我的这个「土豪」同窗,老师是不太喜欢的,同学们也常常拿他当笑料。尽管许多功课不及格,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业,竟然熬到毕业。他的执著,就是他成就自我的秘笈。天性的执著,必然是成全自己的基本要件。

  命运若是天赐,机会则靠自己把握。当遭遇挫折,困于失意和不幸时,不是抱怨就是责备,终将无济于事。就在这自我悲悯的踟蹰之间,回过头一看,有多少人已从你背后如飓风般地驰过。

  再说,成功和失败,一时之间是难辨难分的。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不同,结论大相径庭。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怎么对待。你说我失败,我自己认为是成功的,那是最好的心境,是真正成功者的机杼。

  说到做人,我这个人太明察秋毫,难免陷于孤独;遇过的机会很多,但一一失之交臂。生性上的一些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我几次要痛下决心改造,可一遇到事,就不能把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前我是这样宽慰自己的,可如今不行了,因为面临的将是天命之年。

  人称「四十不惑」,迈过了那个门槛,才体会到个中寓意。不惑,就是辨是非、明事理、讲规则,代表稳重、顶天立地。知天命,固然派生出危机感、紧迫感,而且咄咄逼人,但又何尝不喻示著新的征程和梦想,蕴含著太多的契机呢?!

  迎迓天命,不是瞻前顾后,更不是力不从心。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迎迓天命,就是要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到底能成就什么,量力而行,但绝非宿命。

  如果不惑之前我们一无所获,那就重置一下不惑之后的岁月,再把这一阶段拆分为数个阶段,然后精心耕犁。把当前作为人生的起点,不是逃避,不是懒惰,是大器晚成、笑谈天命的气度和从容。跟年轻人一样,我们拥有许多产生奇迹的机会,我们还具有年轻人不具备的四十年来人生积累的各种优势。等待什么?命牌的命理也好,充电补养也罢,总之,出发是不分年龄、阶段和界限的。


推荐阅读: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