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均可導致視力低下甚至失明,並且現在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但人們很少知道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又稱老年性黃斑變性,是黃斑區結構的衰老性改變。調查顯示,在引起老年人重度視力下降的病因當中,該病排在首位,在50歲以上人群不可逆致盲病因中高居第二位。在人口老齡化

趨勢下,因老年黃斑變性導致視力損傷或致盲的人群數量持續增加,預計到2020年,該病的患病率將至少增加50%。

眼睛,不容忽視的窗口

人的眼睛就像照相機,視網膜相當於膠捲,視網膜的中心部位就是黃斑。黃斑區雖然只佔整個視網膜面積的5%,但功能極其重要!

我們讀書、看報、看電視、看遠方的物體,都是依靠黃斑區域,一旦黃斑損傷,人的視力就會嚴重下降。老年黃斑變性早期癥狀並不明顯,但如果突然出現看東西大小發生變化、直線變彎或物體形狀改變;視野中心有黑色或灰色斑塊;或感覺視力突然下降等,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黃斑發生了病變。

老年黃斑變性早期癥狀為視力下降,晚期則表現為視野中心出現暗點、視物模糊,嚴重者會失明,是造成老年人群不可逆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健康人眼部,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維持著光感受器的更新、再生,光感受器將光轉變成大腦可識別的電信號。對於老年黃斑變性患者,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功能下降,導致光感受器退化,從而引發視力退化甚至失明。

近幾年,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變性是醫學領域的熱門話題。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的新研究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一項新研究說,可以更好地用幹細胞培育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從而改進對老年黃斑變性的幹細胞療法,未來有望給一些失明者帶來光明。相關論文1月2日發表在美國《Cell Reports》雜誌上。

該項目首席研究員卡皮爾·巴迪說,他們發現了一個讓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再生和更新的好方法。此前,研究人員曾嘗試用幹細胞培育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並移植給患者,但這樣所得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成熟率一向偏低。

巴迪帶領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在培育過程中加入兩種促進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初級纖毛生長的藥物,就可以使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成熟率顯著提高。實驗結果證明,來自幹細胞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可以取代被老年黃斑變性所破壞的細胞。藉助這種新研發的基本方法,未來有可能測試出幹細胞適用於不同眼科疾病的治療。

研究團隊計劃2018年推動用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治療老年黃斑變性的方法進入臨床試驗。

我國研究也不落於人後!

  • 據《重慶晚報》報道,2015年8月,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陰正勤教授成功對一名出血性雙眼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實施了類似手術,將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到患者視網膜下,一個月後,醫生觀察到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在這位62歲患者的右眼開始功能重建,患者接受手術前,右眼最佳矯正視力能看見手的晃動,術後能看見視力表上的0.15(能夠看到視力表最上方兩行),這表明幹細胞來源的RPE細胞有效地改善了該患者癥狀。
  • 2017年4月,我國啟動了首例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臨床研究。
  • 第三屆重慶國際幹細胞治療眼病高峰論壇,於2017年10月27日-29日在美麗的山城重慶舉辦。在論壇上,重慶市醫療專家稱:在3-5年內有望採用國際上先進的治療手段——幹細胞技術,攻克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老年性黃斑變性這兩類致盲性眼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