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了1000篇文獻,建了一個碳基超電容的資料庫

來自專欄極簡電化學55 人贊了文章

我最近發表了一篇小文章,通過神經網路來對碳基超級電容器進行分析。

為了收集數據,我手工分析了1000篇左右的論文,提取出了其中關於碳材料超電容的相關數據,並建立了一個資料庫。

文章鏈接如下,資料庫是Supplementary data的第一個文件。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Enabled Capacitance Prediction for Carbon-Based Supercapacitors?

www.sciencedirect.com圖標


超級電容器作為典型的能量存儲應用具有許多優點,例如高功率密度和長週期壽命。

超級電容器的關鍵部件是電極,由於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最廣泛使用的電極材料是碳。為了提高超級電容器的性能,研究人員迫切希望增加碳電極的電容。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採用的手段包括通過增加比表面積,控制孔結構和引入表面官能團等。

然而,目前還沒有公認的理論可以系統地解釋如何增加電容。對電容器電極的改進工作僅依賴於幾個經驗公式或粗略的理論模型。結果,文獻中的電容數據非常分散從10到800F/g不等。因此,迫切需要獲得用於預測碳基超級電容器的評估系統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大數據。傳統上,通常收集實驗數據,然後進行外推預測。但是,這種方法似乎不支持使用多因素控制進行性能預測的大量數據。在各種數據科學技術中,人工神經網路(ANN)是分析複雜和非線性行為的有效估計技術[3]。 ANN的優勢在於它可以發現系統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係,而無需詳細瞭解所涉及的機制。考慮到碳基超級電容器中的複雜變數,這是一個理想的ANN問題。

從哪裡獲得數據呢?這是另一個問題。

目前,在人工神經網路輔助材料設計領域,數據來自幾個大型項目,如材料基因組計劃和開放量子材料資料庫。在這些資料庫中,可以獲得包括電學,光學,機械性質的材料的性質。然而,在碳基超級電容器中,確定主要材料,即碳。真正影響性能的因素轉向材料的微觀結構和表面官能團。更重要的是,實際應用的測試細節也有其影響。遺憾的是,沒有資料庫可用於描述上述數據。在這方面,我們認為一種合理的方法是直接從現有文件中提取數據。例如,Ghadbeigi等。提供了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性能指標,其數據摘自~200篇文獻。 Raccuglia等。應用類似的人體數據檢索技術,編製~4000個反應條件,用於訓練機器學習合成釩亞硒酸鹽晶體。因此,從已有文獻中獲取數據並應用ANN來分析碳基超級電容器,這是一個有趣的課題。

為了建立這個資料庫,我們收集了1000多篇關於碳基超級電容器的論文,並從中精選出300篇研究比較系統的論文。然後,提取了681組數據,包括碳材料的物理和化學特徵(即比表面積SSA,孔體積,微孔體積,ID/IG比,摻雜元素)和測試系統(即電解質,測試電壓)窗口,以及相應的具體容量)。

資料庫的一小部分

根據現有的科學認識進行特徵選擇。在本研究中,選擇五個變數作為ANN方法的特徵,即SSA,計算孔徑,ID/IG比,N-摻雜水平和電壓窗口(圖1)。

圖1. 五個變數與碳材料比容量的關係

隨後,我用Tensorflow構建了一個小小的神經網路(5×5×2)。通過使用真實數據進行訓練,ANN實現了可接受的預測結果,至少比線性回歸和Lasso更準確。

這項工作展示了機器學習在材料設計和應用中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定助力。

再推一遍文章( *?ω?)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Enabled Capacitance Prediction for Carbon-Based Supercapacitors?

www.sciencedirect.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