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導彈剛出現的時期,那個時候科技發展還沒有現在這麼先進,那個時候導彈雖然可以按照無線電指令拐彎追殺敵機,但是導彈的拐彎全部依靠導彈彈體上的彈翼空氣舵來實現導彈拐彎,由於空氣舵的偏轉角度有限,所以早期的導彈的過載都不大,很多時候如果敵機進行高機動飛行的話,那導彈脫靶的幾率很大。所以後來又在導彈發動機噴口位置裝了燃氣舵,利用舵面來控制導彈噴氣的方向,提高導彈的飛行能力。

再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由於導彈彈體上佈置較多的翼面會增加阻力降低導彈的飛行速度,所以導彈上的空氣舵面積開始變小,導彈的翼展也已經從早期的將近1米降到了0.6米左右,不過受限於空氣舵的效率太低,如果還是依靠空氣舵來實現導彈的機動拐彎的話,是沒辦法獵殺機動飛行能力越來越強的戰機的,還有就是隱身戰機的出現更是加速了導彈控制由空氣舵像燃氣舵轉變的速度。由於隱身戰機採用內置彈艙設計,所以就要求導彈的體積越小越好,所以傳統的依靠空氣舵的導彈和空氣舵與燃氣舵共有的導彈就比較被動,所以現在也出現了像美國的AIM132空空導彈這種無彈翼的氣動設計,導彈的飛行控制全部由導彈尾部的燃氣舵控制,而導彈的體積又大幅縮減,可謂是一舉兩得,導彈的機動過載能力已經超過了60G 。

空空導彈是追殺飛機的,那矛盾之間的對比永遠就不會停止,飛機要想躲開導彈的攻擊就必須比導彈機動飛行能力更強纔行,再加之敵機之間追殺等空戰,戰鬥機也開始借發動機的矢量控制來提高戰機的機動飛行能力。現在出現的具有矢量推力的戰機所裝的矢量發動機控制主要有四類,一種是美國F22隱身戰機上裝備的二元矩形矢量發動機,這種二元矢量噴管最大的優點是隱身性能較好,但是缺點是矢量噴口只能上下偏轉,所以提供給戰機的矢量飛行也就只有上下沒有左右,還有就是死重太大在戰機高速飛行的時候會加大戰機重心後移的位置;

另一種是俄羅斯戰機上裝備的三元軸對稱整體偏轉噴管,這種矢量噴口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朝任何方向偏轉,甚至可以兩。臺發動機同時向不同方向偏轉,以此為戰機提高更高的機動飛行能力,但是這種軸對稱整體環偏轉噴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壽命不高和效率不高等缺點,還有就是由於噴管是圓形的所以不具備隱身能力。

再一種就是這兩天亮相珠海航展上的我國殲10B矢量驗證機上裝備那種尾部小角度偏轉的矢量噴口,這種噴口也是可以隨意朝任何方向偏轉的,而且相比蘇系戰機上的矢量噴口相比質量更輕,結構更簡單,壽命更長。但是缺點也有就是也不具備隱身能力。最後一種曾經出現過,但是由於效率太低都放棄了,這就是曾經裝備在美國X31技術驗證機和日本心神隱身戰機上的折流板矢量噴口,這種噴口是利用裝在發動機尾部的折流板來改變發動機噴氣的方向,但是受制於結構設計,這種矢量噴口的效率實在太低,所以都沒有實際量產裝備,但是這種折流板矢量噴口最大的優點就是技術簡單。

既然導彈上採用的燃氣舵的矢量控制方式效率更高,那可不可以裝在戰鬥機上呢?其實可以是可以,但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想一想美國的AIM 132空空導彈既然那麼好,但是這麼多年了為什麼沒有同類型的導彈出現呢,其實最大的原因是由於燃氣舵工作的環境處於發動機噴出的高溫燃氣中,雖然效率高,但是發動機噴出的高溫燃氣速度很高,而且裡面還有一些固態雜質,這些都會對燃氣舵的舵面沖刷燒蝕,所以導彈飛行時間越長,速度越快,燃氣舵的燒蝕就會越嚴重,燃氣舵的舵面面積也會極速縮小,那燃氣舵的效率也會隨之降低,所以這種純燃氣舵的導彈雖然初期效率高,但是後期的效率反而不如傳統的空氣舵,所以我們看到的現在隱身戰機上裝備的比如F22裝備的AIM9X、我國的PL10E空空導彈雖然都是搭載在戰機格鬥彈艙內部,但是依然保留了空氣舵。所以戰機雖然可以利用燃氣舵的方式來實現矢量飛行,但是由於燃氣舵的壽命太低,通常都是一次性的,所以這種壽命太低和後期效率太低的矢量偏轉方式並不適合戰鬥機,再加之戰機用的矢量噴管不用的時候並不會縮減壽命,而導彈的燃氣舵在導彈發動機工作的所有時段都在消耗,所以導彈用的燃氣舵雖然效率高但是並不適合戰鬥機。


得不償失,不如用矢量推力發動機。

飛機上早就有相似的吹氣襟翼技術了,不過只用在起降過程中,由於要從發動機中引流,氣流的溫度損失比較大,效率被迫降低。火箭的尾舵距離發動機很近,效率損失很小,和飛機有很大區別。

而且過多的引流讓結構更複雜,還不如一臺矢量推力發動機容易控制,動力損失也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