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農場主+

作者:源味君

導語

近幾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提速,很多農民特別是新生代農民離開土地,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現象日趨明顯。

現在是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可見「誰來種地」已成為時下農村的一個沉重話題。

對於此,有人大聲疾呼,有人卻覺得不值一提。

1

互聯網上流傳著一篇《大聲問一句:以後誰來當農民?》的帖子,引起社會的關注。

帖子上說,陝西某縣有關調查機構對當地農村勞動力流動情況做了調查,發現當地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佔到總勞動力人數70%以上,農村剩下的人口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群眾形象地稱其為「3861部隊」(指婦女、兒童)、 「99部隊」(指老人),鄉鎮和村組幹部則自嘲為婦聯主任、兒童團長、敬老院院長。

與此同時,該調查還發現,當代農村中學生看不起農民也不願當農民,「厭農」思想嚴重。

於是,發帖者疾呼:以後誰來當農民?

面對「以後誰來當農民」的疾呼,某學者就進行了「理性」的思考,結果是:看了這篇「網上疾呼」,我的感受是喜大於憂。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大勢所趨,政府部門和青年學生的憂慮是不必要的。

這樣的雲淡風輕背後,卻讓源味君感到一絲寒冷在脊背,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2

「三農」對中國來說,幾乎是永恆的。

《孟子》里講到,諸侯有三寶:「一曰地,二曰糧,三曰人。」至今為止,土地、糧食和農民這三件事,依然是中國永恆的課題。

現在50歲以上甚至60多歲的老年人成了種地主力,少數留在農村中的年輕人,有些也不願意種地或者不會種地。

與前文中的專家持相同觀點的不在少數,人口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具有不可逆性,這是世界性普遍問題。對於新生代農民工來說,種地的意願淡薄,或者說就根本沒有這個想法。

那麼,僅僅因為這是趨勢,就可以讓我們淡而化之,甚至「喜大於憂」嗎?

農民到城市務工,一方面,承受著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卻沒能享受到市民該有的福利。另一方面,務工人員既不種地產糧,還要吃商品糧,無形中增加了糧食消費。

當今農村正在向農民老齡化、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方向發展,未來誰來種地?願不願意種地?

由於農田瓦片化、補丁化,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難以展開,那麼,未來農村究竟怎麼種地?

這些都應該是我們必須追問的。

3

源味君承認,這是一個理性主義至上的年代,「以後誰來當農民」的疾呼無疑是感性的,因為站在理性的角度,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只要人還必須吃飯,就一定會有種糧食的人,何憂之有?

或許,專家們還會在背後冷笑一番,你們簡直是杞人憂天了!

但是,過度的理性蒙蔽了感官的靈敏,冷漠地忽視了「以後誰來當農民」背後的民生艱辛。

因為,「以後誰來當農民」不僅是一個將來時問題,更是一個現在時問題。

那就是城市化進程中當代中國農民的生存境遇:為什麼農民非得遠離土地才能致富?種地農民的微薄收入真的合理嗎?

農民對袁隆平說:我要感謝你,因為你幫我提高了產量;可我也要埋怨你,因為糧食生產再多也不賺錢!這是為什麼?

前些年政府進行房價調控,資金稍微流到農產品中去,食品類價格由此拉開上漲序幕。

問題是,農民是糧食上漲的最大受益者嗎?國內糧價常年低於國際價格的狀況對農民的傷害,又有誰去真正關注呢?

當以房地產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將大片耕地吞噬,當懷揣暴利的開發商冷酷地轉身離去,作為糧食的提供者,農民的利益被置於何處呢?

悲哀之處在於,糧價上漲,農民一樣難以受益。

中國的糧食流通環節侵佔了絕大部分利潤,農民只是獲取一點蠅頭小利。而糧價下跌,農民則是最直接的受損者。

一旦農民的積極性遭受重挫,誰願意來種地呢?

4

電影《傲慢與激情》中,女僕出身的公爵夫人說過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那些人為什麼到巴黎來?是因為喜歡這裡的骯髒與惡臭嗎?不,是因為餓。

拿這句話來形容城市化進程中的當代中國農民,再恰當不過:農民遠離親人,背離故土,是因為喜歡城市工棚冬天的涼爽和夏天的溫暖嗎?

不,是因為生存。

不說農民在城市獲得的非市民待遇,不說老人和婦女獨自承擔農務的辛勞,就是年輕夫妻長年分居的痛苦,諸位學者體會得到嗎?

源味君想說,對農民而言,在權利缺乏保障的情況下,表面形式上的城市化,不僅是被動的,更是悲慟的。

媒體報道中,農民工辛苦一年,追討工資無門,「血汗工廠」這樣的字眼比比皆是。

有沒有人追問過:農民寧願到城市裡的「血汗工廠」打工,也不願耕種家鄉肥沃的土地,表明我們的農業是一種比「血汗工廠」更「血汗」的「血汗農業」!

當農民,尤其是在中國當農民,付出的太多,收穫的太少。

誰都知道,農業最為關係國計民生,但中石化煉油虧損了馬上就有補貼,農民養活了13億中國人卻只能獨自承受貧窮。

農民頭上都寫了一個「該」字嗎?

整體的數據與城市化理論是死的,但數據與理論之下的農民是需要生活的。

我們既要用理性的思維歸納總結,更要用感性的眼睛正視在艱難生存的每一個生命。

當我們張開感性的眼睛之後,還能用「真高興」來評價「村小學校里只剩了3個學生,常住人口的2/3離開了村莊」嗎?

離開的學生在城市裡都有學上嗎?離開村莊的人都生活得更幸福嗎?還能對「以後誰來當農民」的疾呼感到「喜大於憂」嗎?

拍檔說:

「以後誰來當農民」的詰問,源味君認為,我們絕對不應只是高高在上、與己無關的雲淡風輕,因為這真實地反映了當代農民的生存困境。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誰來種地」這樣的呼喊不能只是空谷回聲,期待更多的有識之士關注三農問題,期待你在我們的評論區說一說你對此的看法與感悟。

一個淘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雖然不怎麼會種地。

公眾號:唯恆農業(weihengny),歡迎來撩

有朋友問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只是一群農業的觀察者

唯恆農業-專註農業領域服務創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