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恨不相逢未嫁時"出自《節婦吟》,全文如下: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綉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描寫了一位忠於丈夫的妻子,經過劇烈思想鬥爭之後,拒絕了一位多情而出手闊綽男子的瘋狂追求。

單從字裡行間看,這完全是一首反映男女情愛的閨怨樂府詩。一位獨守空房的少婦,丈夫就在不遠的皇宮做禁軍。有位癡情男子,因為愛慕送她兩顆價值連城的明珠,這位妻子對男子的癡情表示感謝,但是說自己和丈夫是發誓要同生共死的,最後含淚歸還了明珠拒絕了男子的追求。"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一句成為千古名句,廣為流傳,後來蘇曼殊在《本事詩》中也改寫了這句話:"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表達哀婉之情。

讓我們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來看,這首詩的全名是《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由此可見這首詩是寄給李師道的。李師道是當時割據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的頭銜,其勢炙手可熱權勢熏天。李師道一直割據山東北部和河北南部,飛揚跋扈不聽唐朝廷指揮,曾囂張到派刺客刺死宰相武元衡,刺傷裴度,後來又公開起兵反叛,最後兵敗自殺。

當年李師道聽說了張籍的才能,而正好當時的張籍也鬱鬱不得志,於是就用各種優越的條件來拉攏張籍。張籍作為韓愈的大弟子,他的主張和韓愈一樣,都是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分裂。所以張籍根本不為所動,但是又不能得罪激怒跋扈的李師道,於是靈機一動,用比興的手法寫下這首詩來答覆李師道,把自己比作節婦,把李師道比作贈送明珠的男子,委婉的表達了自己依然忠於唐王朝的立場,巧妙的拒絕了鎮將的招攬。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張籍就把對李師道的婉拒寫成了一首抒寫男女情事的詩。這種詩在漢樂府中早有同樣題材的作品,比如《陌上桑》,只是張籍沒有表現的那樣決絕,他沒有像羅敷一樣直接說:"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當李師道表達出招攬之意"贈妾雙明珠"時,張籍首先是"感君纏綿意";當然他更沒有像《羽林郎》中的胡姬一樣硬生生地說:"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他甚至還將"雙明珠",輕輕地"系在紅羅襦",表達親近之意。

但在朝為官,切忌的是"牆頭草"行為,終歸必須選擇站隊,於是詩人說:"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我們家的高樓甚至連接到皇家的園林,我家的夫君"良人"也是執戟明光殿的衛士,身屬中樞。這是明確地表明自己是大唐朝廷的忠實臣子。緊接著又覺得拒絕的太硬了,於是再表達一下自己的內心矛盾:"知君用心如日月",感謝你的深情厚誼啊。但我打算"事夫誓擬同生死"了。也就是說我打算跟唐王朝同生共死了。既表達了自己的思想鬥爭,同時又表達了自己堅決的意志。

最後兩句一邊還君明珠,一邊流淚,詩人用了最巧妙的拒絕語言,我其實對你還是有情意的,但可惜我已經嫁人了,既然嫁人,就要忠於婚姻。既然選擇了朝廷,就只能拒絕李師道的好意了。這樣,全篇文章的意指就全面展現出來了。

統篇下來,張籍要表達的是:你雖然有一番"好意",我甚至也非常感動,但畢竟我已身有所屬,所以不得不拒絕。所謂"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差不多就是如此了。

閱讀古代詩歌,我們不能淺顯地只根據字面意思去理解,這樣太淺薄,我們至少應該聯繫詩人的人生經歷,去細細品味這其中蘊含的深意。尤其是我國詩歌自屈原以來,就有以香草美人比喻賢臣良君的傳統,後世各種比興手法層出不窮。張籍此詩的創作不是偶然其他此類的作品也有很多。

比如唐朝詩人朱慶餘曾經寫詩向張籍行卷,想聽聽他的意見,以求幫助。於是給他寫了首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意思是說,昨夜拜了洞房,雙方修得共枕眠。第二天早晨,新媳婦向公婆問安,心中難免忐忑不安,於是低聲徵求老公的意見,我這梳妝打扮得是否得體呢,會不會給婆婆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呢。不明白個中緣由,看到一個男人給另一個男人寫這等詩歌,你會感覺這裡面有龍陽斷袖之嫌,其實這首詩和張籍的《節婦吟》一樣,也只是一個優美的比喻。張籍本是箇中高手,一看此詩,如何不明白朱慶餘的心情,於是立即寫詩作答:"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這首詩極其貼切地消除了朱慶餘的疑問,並高度讚美了他的才華,當時即傳為佳話。朱慶餘名聲大振,人氣迅速飆升,後來果然一舉登第。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張籍的《節婦吟》,那麼張籍的這首詩所表達的又是怎樣的真實情懷呢?詩人的人生經歷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先看這首詩,從該詩的字面意思不難理解,所表達的是一個婦人的堅貞,她對愛戀她的那個男人說道:我已經告訴你了,我是有夫之婦,可你還是很任性的要送我這對價值不菲的寶珠。

感謝你對我的厚愛和綿綿的情意,我已經把寶珠系在紅羅短衫上了。但是我們家的境況你瞭解嗎,我們家高樓是連著皇家的哦,我的丈夫是在皇宮裡上班的公務員哦。

我雖然知道你是正人君子一樣的人,但我的心已經給了我的丈夫了,而且發過誓言要生死與共的。

所以你贈我的明珠我不能長留,掛一掛,表示一下就可以了,我對你的心意從我的淚水裡是可以感受到的,但遺憾的是沒有在我還沒有嫁人之前遇到你呀。

用今天的話講就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富二代,看上了一個公務員的老婆,想泡人家,於是出手非常闊綽。

結果這個美少婦採用了機智的辦法,沒有當場拒絕,給對方難堪,而是採用了延時降溫和亮家底的方式,加上感情的滋潤疏導,成功化解了這段單相思的護軌之事。

呵呵,難道這是張籍張大詩人的人生經歷(有太多的文人是喜歡把自己的經歷用詩文的形式記錄下來的),非也非也啦。

這只是此詩文字表面的意思啦,實際那是有暗喻的。這就要從詩人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去了解了。

張籍字文昌,約766年出生於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進士及第後,在朝為官,是一個忠君愛國,為官清廉的進步文人。

由於安史之亂的影響,當時的皇家政權是比較弱的,藩鎮割據的現象很明顯。張籍的這首詩實質是拒絕當時的一個想割據分裂的節度使李師道的拉攏。

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其勢炙手可熱。

中唐以後,藩鎮割據,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因此會有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們。

從此詩的文字和當時的政治環境來說,張籍是有政治智慧的。既不能歸附又不能無情的拒絕,對著幹那是要帶來殺身之禍。

所以張籍就採用了寫這首詩的方式表達了他的政治觀點:李節度,你好,你是知道我是有夫(李家王朝)之人啦,怎麼還要用高官厚祿來拉攏我呀。

我知道你對我是厚愛的,考慮到你的感受,不好直接拒絕,那就拖延一下,讓你感覺我好像是想加盟你團隊的。

可是我還是要和你說一下哦,我不管怎麼說,也還是國家的公務員哦,當時考公務員時我可是發過誓的呀,違背了誓言老天爺那是要懲罰的啦,這可怎麼辦辦呢?

所以考慮到結果的嚴重性,我還是把你贈我的東西還你吧,誰叫我們沒有在我還是單身狗的時候相遇呢!

在當時李師道可謂是稱霸一方的藩鎮高官,詩人是不能得罪他的、更不能讓他沒面子難堪,因此寫了這首非常巧妙的有寓意的詩去回拒了他。

從詩文中不難看出,此詩的文字是淺白的,但所表達的含義是很深的,正所謂言在意外,委婉而又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立場。

詩文中除了表現的是詩人君子坦蕩胸懷的這一因素外,還有就是在詩文藝術上的高超造詣,最終使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的名篇。

歷史的結果是,張籍在這次事件中,安全著陸,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這首情詞懇切的詩,據說,在李師道讀到這首詩時,深受感動,最終沒有再勉強張籍,可見文采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呀,有時還真是一個硬通貨。

那麼張籍的詩文功力是怎樣煉成的呢,說來倒是有些荒唐了:據說大詩人張籍在還沒有成為大家之前,讀書那是用功非常呀,經過多年的苦讀後,詩文的水平大增。

但在當時的詩壇還是不能夠出類拔萃,因中唐後,律詩成為了詩壇創作的風向標,那麼誰又是律詩中的頂尖大家呢。

無疑,非杜甫莫屬啦,於是,張籍就把杜甫的詩作從頭到尾啃了個遍,但收效還是甚微啦。這當如何是好,突然一天,張籍突發奇想,你道他怎麼做的。

他的做法是把杜甫的每一首佳作都燒掉,把燒完的紙灰拌上一些蜂蜜,跟喫中藥一樣,七天一個療程,每天一劑,每日三匙,早間服用。

正當「服藥」期間,有一天早上,他的一個好基友來訪,張籍也沒有避諱,就當著這位好基友的面,攪拌起了杜詩紙灰就喫了起來。

他的這位好基友,看著有點丈二和尚啦,忍不住問了張籍。「呵呵,張老弟,你這是搞啥西呀,怎麼把老杜的詩燒掉,還拌上蜂蜜喫了呢?」

「嘿嘿,不滿你老弟,這是我多年研究的詩文提高祕籍,那就是,讀詩不如喫詩啦,所謂喫什麼長什麼呀,你看,喫了老杜的詩,我就可以寫出和他老人家一樣的好詩啦!」張籍的這番話聽的這位好基友是哈哈大笑呀。

我們這位張大詩人的軼事還多著呢,自科舉考試以來,在科舉制度中盛行的「行卷」之風愈演愈烈。

所謂的「行卷」就是在考試之前,考生就要向這次的考官、權貴或者當今的文壇名人先提交文章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事先得到他們的賞識或者舉薦,這樣你的科考被錄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強了。

有一次科舉考試中,時任水部員外郎的張籍也出任了主考官,當時有個叫朱慶餘的士子來京城應考,他也知道這個潛規則,所以沒能免俗。

於是就決定也走一走這個捷徑,給自己增加錄取的可能性。他就給時任主考官的張籍寫瞭如下這首詩:

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餘的這首詩和張籍的《節婦吟》一樣都是要看他的深意,此詩的用意不難理解,作者借用古代的風俗,即新娘要在第二天早上拜見公婆的。

用問丈夫自己化妝的合適與否來表達自己文章是否可以及第的探問,喫過杜詩灰的張籍當然心領神會啦。

其實,他們倆以前就相識啦,而且張籍是很欣賞朱慶餘的。但今日角色變了,再加上張籍是一個為官清廉為人正直的人,平日裏可以詩文唱和,但為國家選拔人才那可是馬虎不得。

這一點朱慶餘是知道的,但沒辦法,當時的風氣就是如此。但結果如他所料呀。後門的可能是沒有地,有詩為證:

酬朱慶餘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因為朱慶餘是越州人,就用越女來比喻,你朱慶餘是先天素質上乘,再經過後天的刻苦學習,自然是德才兼備。

那些華而不實表面的東西是不值得看重的,你朱慶餘不是這樣的人,你的文章很有價值,我很欣賞,進士及第你是有這個實力的呀。

縱觀張籍的詩文可以看出他的風格,他的詩文大多語言通俗淺近,經常以口語入詩。時常在行文中加以隱意,達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諷刺效果。

張籍

軒轅

未嫁還珠守本真,

三匙杜紙幾多聞。

菱歌一曲歸正道,

喚醒迷途卷第人。

文:軒轅


唐代詩人張籍教你如何巧妙拒絕別人!

有的人痛苦,是因為沒有學會拒絕別人,別人請你幫忙,本來你辦不到,你非要含糊其辭好像你很有能力要幫忙的樣子,到最後沒有辦成,自己難受別人也不開心。其實,人生的幸福在於能適當地說一生,對不起我辦不到。這樣自己輕鬆大家也輕鬆。

在唐朝,有幾個例子。我來舉兩個反面例子,再舉一個正面的例子。

先說反面例子。當年李白,在被唐玄宗放金還山之後,在廬山隱居。安史之亂之後,唐玄宗的幾個兒子都手握重兵,其中一個永王想自立為王,於是就派人去請李白出山,效仿三顧茅廬的樣子,一共去了好幾次。李白實在不好意思就出山幫忙,結果永王兵敗,李白也差一點被殺,最後流放夜郎。這就是不懂得拒絕的結果。

第二個例子是孟浩然。孟浩然生了一種病,不能喝酒喫肉。正好王昌齡來找他喝酒。人家王昌齡又不知道孟浩然不能喝酒喫肉,而孟浩然就不懂得拒絕,與王昌齡大喫大喝,結果病發去世。李白不懂拒絕,搞了個流放夜郎,孟浩然不懂得拒絕,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而在唐朝,卻有一個詩人叫張籍,他就懂得拒絕別人,而且是非常巧妙的拒絕,終於保住了自己的身價性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張籍如何巧妙地拒絕別人。

張籍身負大才,在中唐時期也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他是韓愈的弟子,是杜甫的粉絲,據說他喜歡杜甫的詩,竟然把杜甫的詩燒掉,用蜂蜜拌著灰喝下去,希望吐出來的都能像杜甫一樣的詩。他的詩喜歡用樂府的形式寫,簡單通俗朗朗上口,和白居易的風格差不多。

張籍那麼有才,被一個地方軍閥給看上了。這個軍閥就是李師道。這個軍閥就千方百計拉攏張籍。但張籍非常清醒,因為他的老師畢竟是韓愈。韓愈可是唐朝古文運動的領袖,是標準的儒家學者。儒家就是追求忠君,這個君當然就是當朝的皇帝,儒家還追求國家的大一統,絕不允許分裂國家。所以這個事情必須要拒絕。但是怎麼拒絕才能比較委婉呢?既不能太生硬,但更不能卑躬屈膝。所以張籍就想到用一首別緻的詩,用愛情中的男女的話來說,這樣比較好。因為這個是有傳統的。

樂府詩陌上桑中說,秦羅敷是個美女,被當官的看中了,非要找她。秦羅敷當然不從,我們來看看秦羅敷是怎麼說的: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秦羅敷大致的意思是說,你有老婆,我有丈夫。我丈夫比你來,更是個牛人,你一個小小的地方官,不要在這裡來騷擾我。於是就是一大段描寫自己丈夫的話: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看起來,這個丈夫是相當牛了。所以秦羅敷就巧妙地拒絕了那個當官的。

張籍的情況不同,他必須更加謙恭一些,因為以後誰也不知道在哪裡遇到。所以張籍據別出心裁地寫下了下面這首詩: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唐代: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意思是:

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紅羅短衫。

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裡值班。

雖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已發誓與丈夫生死共患難。

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這首詩,張籍寫的非常委婉,根本就容不得李師道生氣。張籍說,你明知道我和你不是一夥的,我是朝廷的人,你還要招納我,這個情意我領了。我表示很榮幸很感激。

但是我的丈夫也是牛人啊。意思是說,我效力的朝廷實力強大。雖然我知道你對我好,但是我已經準備一輩子就忠於朝廷了。我拒絕你我很難受,真的遺憾啊,我已經心有所屬了。

你看,這麼巧妙的拒絕,多麼有藝術性。


恨不相逢未嫁時出自張籍的《節婦吟》

全文如下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治。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光看這首詩的字面意思,似乎就是有一個有夫之婦面對另外一個男子的追求,雖然很為男子的真誠所感動,但自己有心愛的丈夫,還是拒絕了他,把男子所贈送的明珠送還。所表示的似乎就是讚美女子對愛情、對道德的堅守。

但如果這首詩只是單純的寫男女感情,恐怕不會流傳千古。

這首詩除了叫《節婦吟》之外,後面還有一串字,這首詩的全稱是《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中唐以後,藩鎮割據,用各種手段,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張籍是韓門大弟子,他的主張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分裂的立場一如其師。這首詩便是一首為拒絕李師道的收買而寫的名作。

張籍把自己對朝廷的忠誠比做女子對愛情的堅貞,把李師道比做破想要壞女子愛情忠貞的男人,把李師道的收買比做追求女子而用的明珠,令人拍案叫絕。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治

君既然知道我有丈夫,還要贈我明珠。此句說明這位「君子」絕不是守禮守法之人,也諷刺了李師道對國家的不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我雖知君不守禮法,然而又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親自把君所贈之明珠系在紅羅襦上。表面上看,是感謝李師道對自己的賞識,但也為下文做了鋪墊。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我家的高樓連地而起,丈夫也是執戟於明光殿的衛士。古典詩詞常以夫婦比喻君臣,這兩句意謂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知道君的用心如日月可鑒,但我發誓要和丈夫共生死。表示了自己知道李師道對自己的好意,但自己仍然要效忠於皇帝。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我把君贈送的明珠歸還給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在我未嫁之前遇到你。再度表示了自己對君主的忠心和對他委婉的拒絕。

此詩詞淺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立場。全詩情理真摯,心理描寫細緻入微,委婉曲折而動人。據說由於這首詩情詞懇切,連李師道本人也深受感動,不再勉強。


張籍是唐朝著名詩人,在詩歌方面造詣很深,特別是他的樂府詩,開創了新樂府運動的先河,跟當時著名詩人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可見其地位。

張籍雖有「恨不相逢未嫁時」這樣比較柔美的詩句,但他真算不上是「流氓」詩人,特別是在唐宋兩朝,風流文人如雨後春筍搬遍地都是,不說遠了,跟張籍同時代並且交集頗深的白居易同學,那才叫「流氓」詩人,張籍跟他們比起來,簡直是一股清流。

恨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是張籍樂府詩中最出名的一首,詩題「節婦」,意思就是對丈夫忠貞、恪守婦道的女子。表面看起來是一首閨怨詩,寫一位女子忠誠於自己的丈夫,拒絕了一位對他有情的男子,從詩句中也能感受到,這位女子心中對多情男是有愛意的,郎有情妾有意,無奈已經嫁人。這頂多算是精神出軌,離流氓差遠了。

這就好比說你跟一個愛慕已久的小姐姐告白,小姐姐十分善良,不忍心直接拒絕怕傷害你,於是從兜裏掏出一張好人卡送給你,對你說:「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合適」。

表達的是婉拒之意,張籍這首詩,同樣是婉拒,這就要深入瞭解這首詩的背景了。

李師道

我們看這首詩的完整詩題《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說明這是以詩為信,寫給李師道的。

張籍是中唐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小半個世紀,盛唐一去不返,國家陷入藩鎮割據的局面。

李師道就是割據軍閥之一,這個小夥子可不得了啊,頭銜一大堆,多到你記不住那種,權力大,勢力也大,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巔峯時期直接起兵造反,當然失敗了。

唐朝時期的格局軍閥,雖然個個囂張跋扈,但都十分注重人才,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他們往往在全天下尋找有才有名之士,許以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很多在朝中不得志的人都妥協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就曾受到過軍閥的拉攏,但韓愈是什麼人啊,鐵骨錚錚純爺們兒,堅決貫徹「一個唐朝」的偉大目標,怎麼會跟叛軍同流合污?

這韓愈啊,是張籍的老師。

張籍的婉拒

當時,李師道聽說了張籍的大名,正巧張籍也正在人生低谷,於是就用老一套想拉攏張籍,詩中開頭就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你明明知道我有老公,還給我獻殷勤,內在的含義就是:你明明知道我是大唐臣子,還給我送禮。這裡的「雙明珠」,當然就是金銀珠寶、名聲地位了。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既是如此,我對你的深情還是很感動的,所以禮物我就收下了。言下之意就是:謝謝你看得起我,感動死了。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我家隔壁就是皇宮園林,我老公就在那兒當差呢,你可別亂來。言下之意是:我家住在天子腳下,皇帝就在隔壁,我怎麼可能跟你走?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你對我的一片真心如同日月,但我已經發誓要跟老公同生共死。意思是你可拉倒吧,我誓死效忠大唐皇帝。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對夜明珠還給你吧,你可別怪我不通情理,要怪只怪你不早點來找我。言下之意就是說:你再多的榮華富貴,我也不要,這輩子我是不可能為你效勞的,下輩子請早吧您嘞!

張籍作為韓愈的門生,當然會繼承老師的意志,一個唐朝的決定不可動搖,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他要拒絕李師道,但畢竟別人勢力大,不能硬懟,所以張籍就用比興手法,借用一個婦人之口,說出自己對丈夫的忠貞不會變,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忠於國家、忠於人民,拒絕了李師道的拉攏。



首先,我來看下這句「恨不相逢未嫁時」的來源。

這句話來自張籍張水部的《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整首詩,你讀起來,乍一看就是活脫脫的,勾引有夫之婦的詩。在追求中,有夫之婦也動了心,但是誰讓我們相遇的不是時候,我都結婚了,雖然愛你,但是不好意思,不能答應。讀起來就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料的婚姻愛情故事內容。

其實不是,古人很喜歡這樣打啞謎,寫隱晦的詩。總體來水古代隱晦的古詩詞分這幾種:

1、宮怨詩

王昌齡喜歡寫宮怨詩,李白也寫過,其實就是以宮中遭冷落的嬪妃的視角去寫宮中冷落的悽楚。比如: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這首詩,就是寫冷落妃子獨自消磨無聊時光的寂寞與憂愁。那你能說王昌齡是個宮中失寵的妃子?其實這就是來表達自己不被重用的鬱悶之情。寫太直白,估計皇帝看看了,自己會被關監獄,所以只能這樣咯。

2、閨怨詩

閨怨詩也很多,晏殊、歐陽修、柳永都寫過,其實也就是借著閨怨,來表達心中的鬱悶,道理都是一樣的。

3、如這首《節婦吟》的婚戀詩

回到這首《節婦吟》,這首詩其實也是張籍的小心思。通俗講,他其實就是借著這麼一個有趣刺激的故事,來婉拒挖他的HR。

張籍的時代是中晚唐了,節度使權利還是很大,牛氣得很。其中有一個節度使:李師道。

李師道,當時的淄清節度使,也就是山東一帶的軍政一把手,這是藩鎮割據的唐朝中期,節度使就是地頭蛇,皇帝的話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

曾經有一個宰相武元衡跟他們作對,就被他們給暗殺了。

李師道就是這麼一個人,牛氣的很。

張籍為什麼給他寫詩呢?

因為李師道給他寫信想挖他到自己身邊做事,可張籍不想去啊,但又不敢得罪,怎麼辦?就寫了這麼一首詩來拒絕人家。

意思就是說我有工作了,我的老闆對我很好,謝謝你的好意,再見。

就這麼簡單。

所以不要只看這一首詩,說張籍流氓,如果他來人家泉下有知,估計會哭笑不得的。


他有一個怪癖:喫杜甫的詩灰

在唐詩這個圈子裡,杜甫是詩聖,他擁有很多資深粉。

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寫詩讚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羣兒愚,那用故謗傷。」在俺心裡,天下要屬李白、杜甫二位才情最高,他倆豈是無知小兒瞎評判的?

江西詩派開山鼻祖黃庭堅,將杜甫奉為祖師爺,頂禮膜拜,甚至幻想杜甫是自己的前身。

大詩人元稹,在男女感情上雖有「渣男」之嫌,杜甫能從名不見經傳到名揚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元稹所寫的墓誌銘。

還有甘拜下風的蘇東坡、將杜甫作為精神領袖的文天祥、直言「平生結習最於詩,老杜真堪作我師」的乾隆皇帝……

各有各的癡迷,各有各的瘋狂。

在眾多粉絲當中,還有一個人,他叫張籍,韓愈的大弟子,許是受老師影響,他同樣喜歡杜詩,追捧的方式非常神經質:

五代期間,有一本叫《雲仙散錄》的書,專門記錄前朝名士與隱者的軼事逸聞。其中就有一則關於張籍的短文。

說的是,張籍有一個怪癖,他不但喜歡誦讀杜甫詩作,讀完之後,還把詩稿一首一首燒掉,然後,將紙灰拌了蜂蜜,每天早上服用三勺。

有一天,朋友登門拜訪,恰巧遇上張籍的「詩灰時間」。朋友困惑不解,便問何故。張籍答道:

「喫了杜甫的詩,我便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咯!」

少小離家,北漂一族

張籍,字文昌,出生在項王自刎的地方,安徽烏江。總歸是門第微寒,上世宗譜、生平資料都無可考,連出生與離世的年份都帶了一個「約」字。

為謀學業,張籍小小年紀就離開故鄉。山東鵲山、河南漳水,都有他求學的足記。後來,與年齡相仿、也是窮人家出生的王建性情相投,志同道合,同窗十年,結下「出處兩相因,如彼衣與裳」的情誼。

求學結束後,張籍決定做一名北漂,去追求詩與遠方。

他一路向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寫,所見所聞所感化成筆下諸如《涼州詞》《隴頭行》《北邙行》系等一列遊記詩作。

走著走著,孤單的人兒動了歸鄉之心。回到家,又是怎樣呢?

「骨肉待我歡,鄉裏望我榮。 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 」骨肉至親見我歸去甚是歡欣,父老鄉親期盼我榮歸故里,可是,我這麼多年,東奔西走,竟一事無成,實在慚愧啊!

沒臉繼續在家待下去,也沒臉面見江東父老,於是張籍又出發了。

這一次,他一路向南。同樣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寫,所見所聞所感,寫諸筆端,成為一首首描寫民風民俗、百姓苦難、徵人怨女的詩作。

求學十年,羈旅十年,最終還是一事無成。要說有,便是這一路不知不覺當中積累下來的大量現實主義詩作。

走過的艱難路,成就他的樂府詩

在這世界上,有人信邪,有人不信邪,就像《天下無賊》中,信邪的王麗活得時驚時險,不信邪的傻根卻是無知無畏。

不管是不是喫多了詩灰的緣故,張籍的詩作似乎得到了詩聖的真傳:

「水淹手足盡有瘡,山虻繞身飛颺颺。桑林椹黑蠶再眠,婦姑採桑不向田。」

農忙時節,為了插秧,手腳長時間浸泡在水裡,都生了瘡,昆蟲繞著人飛來飛去。水稻該種了,春蠶也該上山了,婦人們忙著採桑葉,都沒時間給田間勞作的家人送飯。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年底了,忙活一年,只剩下鋤頭犁耙靠在牆頭,只好叫孩子上山撿些橡子回來充饑。江面有船駛過,上面的商人,他有成百上千的珠寶,連養在船上的狗也長年喫肉。真是窮的窮死富的富死啊!

「紫陌旌幡暗相觸,家家雞犬驚上屋。 婦人出門隨亂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藩鎮戰亂,道路兩旁的旌旗在風中兀自觸碰,因為受驚嚇,百姓家裡雞飛狗跳,逃難中的女人看丈夫死在自己面前,都不敢哭出聲。老天,這是啥世道?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寫的領悟。

張籍東飄西盪的生活,成為寫作生涯的積累。艱苦歲月,讓他接觸到底層人民的生活。

這些詩,隨著他的足跡流傳開來,並且獲得文壇一批名家的讚賞和分享。

韓愈稱道他:「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不但力透紙背,那力道簡直能扛起千斤大鼎。

白居易贊他:「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張籍最擅長樂府詩,當代文人難有出其右者。

王安石誇他:「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正所謂,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

可見,張籍的詩,是真好。

雖有才情,窮苦一生

那個時代沒有自媒體,做文寫詩並不能賺錢,讀書人要喫飯,還得走仕途。

張籍雖然有才,卻一生窮苦,到了老年,疾病纏身,連買葯治病的錢都沒有。

「長安多病無生計,藥鋪醫人亂索錢。 」本就沒有經濟來源,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在病中就是在愁中。這不,藥鋪的人又上門來討錢了。

「家貧常畏客,身老轉憐兒。 」家裡實在太窮,老擔心有客到來,沒有什麼招待啊。

「君為天子識,我方沉病纏。無因會同語,悄悄中懷煎。」有一次,張籍在寫給白居易的信中發了兩句牢騷,樂天兄弟你有幸為老闆賞識,而我卻被疾病糾纏,唉,唉唉……

張籍進士及第歸鄉後,又等了好幾年,才輪到一個太常寺太祝。這個九品芝麻官的職務,讓他一做就是十年。直到五十來歲,才成為員外郎。

一個有才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除了時代局勢、命運不濟的因素,最根本原因,大概在於他的為人處世。白居易在寫張籍的文章裏,有這樣兩句:「所以讀君詩,亦知君為人。」

張籍是怎樣一種為人呢?

他在詩文中自稱「性樸直」,做事疏懶,有了空地就修籬種竹,沒有水池也要養鴨養鵝,優哉遊哉。

小事可見情調,大事可見情操。下面要說的兩件事,可見張籍的性情。

說話太直,容易得罪人

韓愈是很多人的伯樂,和張籍也是亦師亦友。

聽說張籍的才情後,韓愈派人將他接到自己府上。經過一番交談,便將張籍留下,讓他安心讀書應試。

第二年,韓愈為汴州考官,張籍進士及第第一名,之後去京城考試,再次及第。「公領試士司,首薦到上京。一來遂登科,不見苦貢場。」在公務員考試中順風順水,除了自身才華,自然少不了貴人關照。

在當時的文壇,韓愈德高望重,對自己更是有知遇之恩,張籍卻連寫二封信,毫不客氣地指出對方「無實駁雜」「博塞之戲與之競財」「商論之際,或不容人之短」這些寫文和生活方面的問題。

如果換一個人,可能就把對方得罪了,「張籍,你不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我怎麼做,還需要你來教?」

但是韓愈在忙於公務之餘回了信,對張籍提出建議表示感激,說自己讀完來信,好似陳年老病一下子消散那樣輕鬆。不過呢,對於信中批評,有些能夠接受,一些還是不願苟同的。

與人交往,多的是錦上添花的泛泛之交,怕的是陽奉陰違的狐朋狗友,難的是敢於直接批評的真心諍友。

之所以難,是因為懂得的人少,喜歡聽好話的人多。

張籍很幸運,遇到的是胸懷寬廣的韓愈。可是,像韓愈這樣聽得見逆耳忠言的,名利場中能有幾人?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很多人將這一聯作為愛情詩,實際上它是張籍的明志詩。

有一年,張籍已接受某個單位聘請,有個叫李師道的節度使,用厚禮請他去自己麾下,大概還給出了高薪優待的條件,說白了,就是挖牆腳。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些都可以作為另謀高就的理由,張籍卻婉拒了這個機會。他給李師道做了一首詩: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表面上看,是寫男子用「雙明珠」追求一位有夫之婦,她對此有所心動,也有感激。後來想到自己的身份,最終還是把珠寶歸還,同時給出態度,明確拒絕。

有對明知故犯的指責,有對情深意切的感念,有對當下所擁有的珍惜,不卑不亢,又不傷及對方顏面。

但凡李師道不是太蠢笨,自然明白詩文背後的寓意。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說的應該就是張籍這種傻氣吧。而這種傻,恰恰是現在很多企業文化倡導的忠誠。

崇拜詩聖,喫了很多杜甫的詩灰,東飄西盪,走了那麼多的路,人在囧途。老了老了,還活成「老大登朝如夢裡,貧窮作活似村中」的窮酸。

張籍的一生,雖然沒有活得世俗意義上好,卻讓我想起《菜根譚》裏的一段話: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

依阿權勢者,悽涼萬古。

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

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悽涼。


悔之亦真,痛之亦切。恨只恨它滄海

難為水!


最喜歡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兩句,但其實是這並不是真正寫男女的,只是看起來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