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拟规划实施「空屋税」。(图/信义房屋提供)

继上次空店税受到反对声浪之后,近期北市府又抛出空屋税议题,希望透过提升空屋税至3.6%,并且降低自用税至0.6%的做法,鼓励自用,也趁机逼出空屋,解决北市居住空间不足的痛点。

不过,真的会有效果吗?

确实,最近听到关于空屋税成功经验,让许多人为之一振,报载温哥华自 2017 年,对一年中空置超过六个月的房屋征收 1% 的税,又称「空屋税」,据说已经带来实质效应,温哥华市内的空置房产数量,一年内下降15%,也让其他城市思考是否跟进的可能。不过,在这个成功经验的背后,没有说清楚的有三个,第一是每年温哥华的房产拥有者都必须提交财产状况声明,以确定旗下的财产是否需要纳税,空屋自有一套认定标准,当中被视为空置的房产,将会被政府征收该年度房地产评估应税的1%,第二是这笔税收净收入,会再挹注到其他政府部门规划的市民居住政策里,以补强居住缺口,第三,也是最尴尬的,就是这些空置房产也并没有全部流入租赁市场,因为租赁市场相对复杂,透过税收并不足以让屋主有足够诱因转进。

同样的政策,姑且不论国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习惯,从实务面来看,台湾空屋税的难处有二,其一是如何认定空屋;其二是如何查到空屋。空屋认定除了客观上空置多久才能被视为空屋,还有屋况的主观事实,即便是在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依旧有许多窳陋不堪,无法居住的住宅,被视为空屋。或许有人会问,这些空屋哪里来的,除了屋主经济能力不足,无法修缮维护外,另外还有因继承共同持有无法处理,只能任其残破的房产,这类房产恐怕无法再运用,是否要设定相关条件,值得研议。

其二,是空屋查核。目前最常听到的说法,是透过水电使用,来确认是否有居住事实,但如果合于标准的水电费用高于税金,屋主会任其荒废,若税金高于水电费用,那势必会出现「空屋不断电」的规避作为,反而浪费了有限能源。至于人力稽核,是否公部门有这么多人力,即使有,耗费那么大资源,是否能够收到效果,也还在未定之天。

至于前阵子有人讨论日本空屋税让日本许多业主贱价出售房屋,认为台湾实施空屋税也可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殊不知日本老屋维护费用高,不像台湾老屋养起来轻松,不同的背景下,想要期待一样的结果,著实没有那么容易。在过去的经验里,政府只要是透过政治或是租税手段干预市场,总会出现「种瓠仔生菜瓜」的结果,就像纽约市政府曾经出手干预市场,要求租金订出上限,结果屋主不愿改善居住品质,开发商也不愿意投资兴建新住宅,自然也无法吸引优质租客进入,导致有租金上限的区域陷入恶性循环。政治手段固然有效,但过往经验历历在目,要出手规画新政,怎么能不先做好市调、设下游戏规则,「说说」容易,「做做」可没有那么简单。

话说回来,一楼店面都还没有想清楚要不要空店税,就另起炉灶讨论起更难稽核的空屋税,长此以往,几次下来,民众也就不当一回事,不过这些年,政府风向球抛成习惯,没人把政府当作一回事,政府自己好像也渐渐习惯没把自己说些甚么当作一回事了。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动产企研室经理

●本文为作者评论意见,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闻》立场

●《今日广场》欢迎来稿或参与讨论,请附真实姓名及联络电话,文章欢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